中國礦業大學“夢中國”實踐團合肥行:探科技創新前沿,擔材料強國使命
智造突圍強芯魂,新材賦能綠江淮。2025年7月20-22日,中國礦業大學“夢中國”實踐團走進四大科教城市之一、中國唯一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的合肥,開啟了一場融通材料及新能源學科前沿與國家重大產業需求的實踐之旅。從核聚變到人工智能,從新能源到新材料,再到半導體與文博傳承,團隊以腳步丈量產業前沿,以心靈體認時代召喚,完成了一場貫通歷史、現實與未來的青春遠征。
探秘未來:在“人造太陽”下錨定能源夢想
7月20日上午,“夢中國”實踐團走進安徽合肥科學島,探訪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近距離觀察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EAST),聆聽核聚變“逐日夢”背后的科研堅守。超導技術與聚變能源的聯動,讓“能源永續”的藍圖從課本走向現實。
對話前沿:觸摸“中國智造”的強勁脈動
7月20日下午,“夢中國”實踐團走進安徽合肥科大訊飛總公司,零距離體驗了科技賦能的震撼力量。企業展廳內,“聽見”系統融合語音識別與機器翻譯的精妙,清晰揭示大數據驅動多語種實時翻譯的奧秘;智能技術迭代發展的歷程,生動展現了從實驗室到千行百業的創新軌跡。校友儲漢卿的分享,更讓同學們對當前就業形勢與產業人才需求有了清醒認知,明確了能力提升的方向。7月21日,“夢中國”實踐團走進安徽合肥國軒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總部,從0.3kWh家用儲能到5MWh“能量魔方”,成員跟隨國軒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見證動力電池“從追趕到領跑”的躍遷。交流環節,實踐團成員圍繞“材料專業如何對接工程實踐”“新能源產業未來圖景”等問題踴躍提問。我校校友吳毛毛結合行業前沿與自身經驗一一解答,讓同學們清晰觸摸到中國新能源產業從追趕到領跑的時代脈動,獲得今后前進的寶貴建議。
7月22日下午,夢中國”實踐團深入合肥御微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作為國產半導體設備領域的生力軍,其自主研發的光學檢測設備服務于晶圓制造等關鍵“咽喉”環節。從精密光學系統開發到整機調試集成,檢測、組裝區域的復雜流程首次清晰展現于眼前。技術負責人剖析行業現狀:光刻、量測等關鍵設備國產化率尚不足5%,材料與工藝環節仍受掣肘,為青年一代點明了奮斗方向。
融通產研:以新材料撬動綠色轉型
7月22日上午,“夢中國”實踐團走進央企東華科技有限公司,從鹽湖資源開發中高效分離的特種材料,到多晶硅生產中耐受嚴苛工藝的核心組件,再到工業三廢治理的關鍵功能材料——一個個破解實際難題的創新案例,將書本上的物理化學原理轉化為生動的產業圖景。座談會上,東華科技負責人描繪出“雙碳”目標下的材料新圖景:化工環保、新能源產業對高性能、綠色化材料的迫切需求,正為材料科學與應用物理人才開辟廣闊天地。從課堂走向產業前線,“夢中國”實踐團正以材料為筆,在科技強國畫卷上書寫青春注腳。溯源歷史:在圓明園獸首前銘記復興之路
7月22日下午,“夢中國”實踐團踏入安徽博物館(蜀山館),一場與歷史對話的旅程就此開啟。他們走進圓明園獸首及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在古韻流淌中品味古文物魅力,銘記往昔斑駁歲月。步入“盛世聚首”展區,七尊獸首銅像整齊排列,古樸莊重又帶著歷史的沉重。其曲折的回歸路線圖高懸于墻,無聲訴說著祖國從積弱走向強盛的艱辛歷程。團隊的此次參觀,無疑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他們穿梭于展廳,聆聽文物背后的故事,汲取奮進力量,也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新時代中譜寫著屬于青年學子的嶄新篇章 。
從科學島托卡馬克的萬度等離子,到御微半導體原子級量測的極限突破;從國軒高科的澎湃電能,到東華科技鹽湖提鋰的綠色轉型;從科大訊飛的智慧脈動,到安徽博物館獸首的百年歸途,無不昭示國之所需即青年所向。身為青年大學生,唯有將專業鑄成利刃,方能不負韶華、不負家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