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礦業龍華公司:為職工創造美好生活
陜北礦業龍華公司:為職工創造美好生活
近年來,陜北礦業龍華公司始終堅持“造福員工”企業使命,持續開展一系列惠及民生的工程,不斷改善職工工作、生活環境,提高服務品質,提升職工、家屬幸福指數。
繪制“衣”之經典畫作
多次開會研究討論之后,終于敲定了最終的改造方案,2019年初,該公司職工澡堂、洗衣房開始全面改造。
“本次改造,將充分利用吊籃透氣性好、節省空間的優勢,加裝937組更衣吊籃,并在工衣區域增加烘干和換氣系統,最大程度的改善職工們洗漱和更衣的舒適度。”綜合管理部主管蔡星介紹道!
在此之前,一二線職工在升井后,工作服大多潮濕,存放在衣柜中很難晾干,第二天穿起來特別難受,并且伴有異味。去年,蔡星發現這一情況后就立即著手為職工解決這一難題。
“今年換的這個吊籃換的不錯哈,你有沒有發現早上起來衣服沒那么潮濕了,而且異味也小了很多!”
自從改造完成之后,這樣的言論遍布礦區的每個角落。
譜寫“食”之華麗篇章
2020年初,該公司為提升員工就餐體驗,大膽創新,一方面淘汰就餐刷卡的老舊管理模式,更新食堂刷卡機。實現就餐“刷”到“掃”的跨越性改變,減去了就餐前飯卡辦理、充值、掛失、補辦等業務。以一字之變,變出了食堂的便捷生活。
另一方面,投資更換了職工餐廳保溫車、消毒柜、桌椅等硬件設施;并定期征求員工意見,增加飯菜品種,從周一到周日做到一天一菜譜、餐餐菜不同、每周食譜不重樣。
打造“住”之輝煌宮殿
重新粉刷裝修后的員工宿舍,網絡電視、寬帶和無線局域網同步覆蓋,更舒適的住宿條件對后勤服務的質量提出新的要求與標準。
“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不知何時,這簡單的十二個字已經成為這群后勤人的行為準則。
今年以來,該公司為實現后勤人員人力資源更合理搭配,充分利用現有的溝通交流平臺,將故障維修模式由單一的現場維修轉變為“現場維修+網絡維修”的雙維修模式。故障發生后,后勤人員以網絡平臺遙控指揮,故障地點職工自主維修為主;當故障無法通過職工自主維修排除時,立即著手準備上門維修。這一模式投用以來,有效節約后勤人員人力,提升工作效率。
“聽說沒有,職工住房籌備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了,今年估計就有信了!”
2020年3月,該公司二屆二十四次黨委會議決定,成立職工住房籌備工作領導小組,這一令人振奮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遍布礦區。近幾年新招的員工住房又有盼頭了,與家人在工作地團聚,陪伴孩子、孝順老人......這一切幸福的畫面都變得觸手可及。
編織“行”之通天大道
“我也算是一名靠臉吃飯的人物了,大門口不用止步,只要‘刷臉’就能隨便進出......”正在食堂吃飯的老常對筆者說到!不知其中緣由的筆者只能帶著疑問繼續打探。
原來,2019年8月,該部門為便捷員工出行、加強礦區進人員管理,引進人臉識別智能門禁系統與車輛智能道閘系統。完成了進出人員“刷臉”通行,進出車輛“刷牌”通行的新型出行模式。據了解,這倆套系統的投入使用,極大程度的改善了礦區職工的生活方式。
此外,新出行模式的改變也為礦區的安全生產做出極大的貢獻,不僅有效的規范人員出入秩序,還杜絕了與公司無業務聯系人員進出,提高廠區的安全性。(趙武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