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磨礪中成長的“先行兵”
?
“遇到陷落柱,支護方式要調整,我上了井馬上就做補充措施。”趙莊煤業機掘五隊的生產技術員李強,放下電話,一路小跑回到5327一階段切眼,認真地查看頂板情況,因為他非常清楚,只有準確掌握現場變化,才能制定出符合實際的規程措施。
近期,機掘五隊在5327一階段切眼施工中遭遇陷落柱,頂板破碎不堪。按照“一工程,一規程;一變化,一措施”的要求,生產技術員李強必須第一時間制定出5327一階段切眼補充措施,否則直接影響到正常的生產計劃。查看完現場上井后已經是凌晨四點多,李強直奔值班室,坐在電腦前忙碌的修改支護方式、縮短支護排距,一條一條斟酌,一遍一遍修改,確保補充措施及時準確。三個小時過去了,補充措施正式完成。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李強緊接著走進會議室,在黑板上畫出了簡單明了的示意圖,并且注明了支護材料、支護方式、支護距離,以便職工們更清晰的掌握補充措施的施工要領,隨后又向值班干部進行詳細交代,才放心的回宿舍。由于趙莊礦井地質條件變幻莫測,突發的編制補充措施的情況,在李強看來,早已是家常便飯。
據了解,一次根據生產銜接安排,機掘五隊需要從3103巷搬家至13051巷,兩條巷道雖在同一盤區但是相距兩千多米。但為了先人一步掌握13051巷的情況,提早一步編制出施工規程措施,李強在3103巷跟班結束后,一路徒步至13051巷。隨后在13051巷里,他走走停停,不放過任何一處細枝末節,沿途所有的情況,他都一一記錄在小本子上,一個流程下來,大滴大滴的汗珠順著臉頰裹挾著煤灰滾落,他從不言苦,也從未喊累。他常常說:“現在不是都在踐行‘5643’工作理念嘛,我的工作職責就是超前一步編制好規程措施,為正常掘進做好充足準備。”
對待工作認真負責,處理問題井井有條,面對突發情況沉著冷靜,每每提起李強,機掘五隊的干部職工無不豎起大拇指,在他們眼里,90后的李強儼然已經成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老工人”,他的規程措施就是施工中的“金科玉律”。這份普遍認可的背后是他一本本規程措施的積累,無數個夜深人靜的執著,以及密集如織的現場觀測,更是他無怨無悔的堅持,任勞任怨的付出,履職敬業的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