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加強煤巷錨桿支護管理的規定

    作者:佚名 2010-08-15 22:54 來源:本站原創

    加強煤巷錨桿支護管理的規定

    為進一步提高××公司各礦煤巷錨桿支護的工程質量,加強煤巷錨桿支護技術管理、質量管理和現場管理,確保安全生產,特制定如下規定和要求:
    煤巷錨桿支護技術的管理體制
    1、××有限公司生產技術部在公司總裁、副總裁、總工程師的領導下,對公司所屬各煤礦煤巷錨桿支護技術進行管理,具體職責為:
    (1)對公司范圍內煤巷錨桿支護技術的應用發展作出規劃和部署;制定煤巷錨桿支護進尺計劃;制定、解釋并監督執行有關煤巷錨桿支護和現場管理、技術管理、安全管理的規章制度和經濟政策方面的文件。
    (2)協助各礦分析、處理煤巷錨桿支護現場存在的問題。
    (3)組織各礦參與公司內外的技術交流,積極引進新技術、新機具、新材料、新工藝,促進公司煤巷錨桿支護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
    (4)參與集團公司組織的在應用錨桿支護技術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的論證和項目試驗研究。
    (5)組織參與對從事錨桿支護技術工作各類人員進行綜合性和專題性技術培訓。
    2、各礦生產技術科(地質測量科)在礦長、總工程師領導下,對錨桿支護技術的推廣應用進行管理,其職責是:
    (1)組織本礦貫徹落實上級和公司頒發的錨桿支護技術規定及有關文件,并對貫徹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向公司生產技術部提出建議。
    (2)制定并組織落實本礦錨桿支護進尺計劃,并監督執行本礦錨桿支護現場管理、技術管理、安全管理方面的規章制度
    (3)組織編制煤巷錨桿支護設計、作業規程、施工技術措施安全技術措施等并組織審批貫徹。
    (4)從現場管理、技術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對施工區隊實施業務管理,處理解決現場技術問題。
    (5)與有關部門共同組織事故分析,研究制定對策措施并組織實施。
    (6)組織或參與煤巷錨桿支護工程質量驗收、質量標準化檢查和安全檢查。
    (7)對礦井煤巷支護的材料供應、設備配置、施工管理、工程驗收進行組織協調。
    (8)負責組織對礦井錨桿支護巷道礦壓顯現進行日常監測,并對監測數據進行處理分析,提出對策并監督實施。
    (9)組織有關錨桿支護方面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現場實施。
    (10)組織對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操作人員進行培訓。
    (11)負責與煤巷錨桿支護技術有關的各種技術文件、資料、規程措施、監測數據等進行存檔管理。
    3、從事錨桿支護的工程技術人員要經專門技術培訓,使其熟悉錨桿支護機理、錨桿支護的設計方法、施工工藝、觀測和監測技術,熟悉各種觀測儀器儀表的使用要領,并能利用數據處理軟件,對觀測和監測結果進行分析。
    4、各級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干部有權處置現場遇到的任何異常或危及人身安全的情況,但必須及時向上級負責人和有關職能部門匯報。
    錨桿支護設計有關規定
    公司各礦在煤巷使用錨桿支護幾年的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數據,公司要求各礦在今后錨桿支護設計中做到以下幾點:
    煤巷錨桿支護巷道一般應采用矩形斷面,在滿足通風、運輸、行人等要求的前提下巷道高度和寬度要預留一定的變形量,回采巷道寬度不宜超過4500mm。
    根據巷道圍巖性質、礦壓資料以及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對不同用途和受采動影響的巷道進行科學的支護設計,選擇合理支護方式和支護參數。
    公司各礦目前頂錨采用Φ20mm和Φ22mm的螺紋鋼桿體加長錨固,設計錨固力須分別不小于90KN和100KN;幫錨一般采用Φ16mm和Φ18mm圓鋼桿體加長錨固,設計錨固力應不小于60KN;可回收錨桿只能用在回采工作面兩順槽靠工作面兩煤邦。
    現采用Φ15.24mm和Φ17.8mm的錨索承載力應達到200KN,張拉預緊力應不小于120KN。
    錨桿(索)的孔位、孔深、孔徑必須與錨桿(索)的直徑、鋼帶(梯子梁)孔徑相匹配。
    錨桿孔徑與錨桿桿體直徑之差宜在6~10mm的范圍內。
    錨桿孔深度比錨桿長度短50~100mm。
    孔位差距不得大于間排距規定±50mm。
    現煤巷錨桿支護的補強加固措施主要采用錨索,錨索設計長度應確保固定到穩定巖層中,長度不小于1m 。
    巷道交叉口、峒室等特殊地點設計要充分考慮鄰近巷道的平面及空間位置關系,簡化巷道布置系統,最大限度地減少由于巷道布置及施工造成圍巖應力變化對巷道產生破壞。
    回采工作面切眼等特殊斷面的設計應以滿足設備運輸、安裝、通風、行人等基本使用要求為限,要進行專門的支護設計,制定特殊的安全技術措施。
    設計應用過程中,當地質條件發生較大變化須依據工程監測結果和現場實際,采取加強支護措施或修改設計。
    設計中須采用符合標準的錨桿支護材料。錨固劑、桿體、托盤、螺母及鋼帶等,性能、強度、結構必須與設計錨固力相匹配。
    任何斷面的錨桿支護巷道,頂板兩肩部必須布置與水平方向成70°(±5°)的斜向錨桿并與鋼帶連接,且孔眼距煤幫不得大于250mm。幫錨上下兩根錨桿分別與水平方向仰俯15°。
    對錨桿支護材料的要求
    采購和自制的支護產品必須滿足設計的要求。
    各礦要建立專門的支護材料倉庫,不得露天存放。樹脂錨固劑必須存放在干燥、無陽光直射的庫房內,并要遠離熱源,要求庫內溫度為4°~25°。
    負責支護材料的管理人員必須對每批到貨的產品名稱、規格、產品編號、數量、生產日期、到貨時間、生產廠家、產品合格證、發放情況等建冊登記,以便鑒別廠家和進行質量跟蹤。
    螺紋錨桿必須使用單向左旋無縱筋的螺紋鋼、桿體表面形狀必須保證桿體與樹脂錨固劑之間產生良好的載荷傳遞效果。(采用井下或地面短錨固試驗確認)
    錨桿應采用等強加工工藝,桿體尾部采用滾絲工藝加工,使全部螺紋部分的破斷力不低于桿體破斷力的90%。非等強錨桿必須使用桿體承載能力最低處作為設計依據。
    錨桿托盤應優先選用正方形碗狀托盤,其中的孔壁應加工成球面以利于球面螺母相配套。任何形式的托盤,其三點支承抗壓強度不得低于錨桿設計錨固力。
    配套螺母應選用快速安裝的扭距螺母。采用與桿體極限強度相匹配的球頭螺母或平頭螺母(剪切銷式、阻尼帽式、壓片式等)。
    鋼帶(鋼筋梯子梁)與托盤組合抗穿透強度應與錨桿設計錨固力相匹配。
    樹脂錨固劑種類、規格、數量按設計要求選購。
    錨索的托盤組合為18#或20#槽鋼和大于100×100×10mm鋼板。
    錨桿支護施工要求
    煤巷錨桿支護作業必須嚴格按掘進工作面作業規程進行施工。
    錨桿支護的煤巷應采用綜合機械化掘進,以減少對圍巖工程的破壞,保證巷道成形質量。炮掘時周邊眼布置要在設計斷面的輪廓線內預留300~500mm距離,由人工刷大,保證巷道成形質量。
    如因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施工斷面的超寬、超高,大于300mm時須采取補打錨桿(索)或支撐式支護加固,并保證網帶緊貼頂和幫。
    特殊地點采用特殊支護及加強支護措施時,在支護范圍應延伸到正常段起點以外5~10m。
    對頂錨桿應采取快速安裝工藝,安裝時必須邊攪拌邊將錨桿推進到孔底,嚴禁先推進后攪拌,幫錨桿同樣應優先采用快速安裝工藝,保證錨桿安裝質量。
    采用快速安裝工藝安裝錨桿時,頂錨桿螺母預緊力矩不得低于150N·M,幫錨桿螺母預緊力矩不得低于100N·M。可回收錨桿螺母預緊力距不得低于50 N·M。
    錨桿安裝前,應檢查樹脂錨固劑的性狀,嚴禁使用過期、硬結、破裂等變質失效的錨固劑。
    攪拌錨固劑時必須嚴格掌握攪拌時間和等待時間。
    超快速攪拌時間為15~20S,等待時間為10~15S。
    中速攪拌時間為30~45S,等待時間為90~180S。
    安裝樹脂錨桿(索)時,必須嚴格按照設計要求的順序(依次為快、中、慢)和數量在錨桿孔中放置錨固劑。對不按要求放置樹脂錨固劑的,以違章作業處理。
    錨索安裝預緊力不低于120KN。
    井下運輸存放樹脂錨固劑應注意避免受壓、受折、受熱。已破損或廢棄的樹脂錨固劑要挖坑掩埋或采用其它方式妥善處理,嚴禁混入掘進出運煤系統中。
    錨桿支護長距離獨頭施工時應實施中間貫通,以改善通風、運輸條件和提高抗災應變能力。
    打錨桿孔要求與頂板巖層層面垂直,錨桿(索)與頂板或巷道輪廓線夾角最大偏差不得大于設計值±5°。
    錨桿外露長度應在20~50mm范圍內,錨索外露長度須在200~350mm范圍內。
    錨桿支護巷道,錨桿(索)必須緊跟迎頭,錨索滯后迎頭不得大于5m(頂板遇地質變化時必須緊跟迎頭),作業規程中必須明確規定最大、最小控頂距。
    施工過程中發現失效和不合格錨桿(索)或超挖空頂達到300mm以上時必須及時補打錨桿(索)。
    根據公司各礦目前施工組織上實際情況,錨噴巷道噴漿距工作面滯后距離不得大于100m。
    為保證工程質量持久達到要求,及時消除隱患,各礦應安排專人對錨桿巷道按要求進行日常觀測、監測。
    錨桿支護質量的檢測
    錨桿支護質量檢測由礦生產技術科負責,各礦應加強施工質量的管理,嚴格檢查驗收、責任落實到人,切實把錨桿支護質量納入有效的管理和監控之中。
    錨桿(索)安裝質量檢測首先由班組負責檢查驗收,內容包括:
    錨桿間排距不得大于±50mm.
    錨桿角度不得大于設計值±5°
    錨桿外露長度20~50 mm
    錨索間排距不得大于規定值±100 mm
    錨索角度偏差不得大于設計值±5°
    錨索外露長度200~350 mm
    錨桿螺母扭矩:頂錨大于150N·M,幫錨100N·M
    錨索預緊力大于120KN以上。
    托盤、網帶的檢測參照評定標準
    礦生產科組織專人對錨桿巷道錨桿作拉拔力檢測:巷道每30~50m或施工200~300根錨桿抽樣檢查一組,每組隨機抽樣3根(頂板一根,兩幫各一根)進行檢查,被檢查3根錨桿均要達到設計要求,只要其中有一根不合格,就再抽樣一組(3根)進行試驗,如仍不合格,匯報分管礦領導組織有關人員分析原因并及時采取措施。
    拉拔力檢測:
    頂部拉拔力達到80KN以上 。
    幫部拉拔力達到60KN以上。
    錨索拉拔力達到180KN以上。
    每施工100m巷道在工作面作一次快速承載速度檢測。檢查工作面3根錨桿(頂錨一根,兩幫各一根)。
    采用端頭錨固的錨桿5min內應達到設計力的60%以上;采用全長錨固的錨桿8min內應達到設計值的60%以上。
    六、煤巷錨桿支護日常監測
    所有采用錨桿支護的巷道都應進行日常監測。日常監測方案由生產科負責制定,由掘進單位負責按技術要求實施,生產技術科應就日常監測的儀器安裝步驟、技術要求、測讀方法等組織對施工單位有關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
    (一)、日常監測主要監測頂板變形,應采用簡單、易讀并具有直觀視覺顯示功能的頂板離層指示儀,以便下井所有人員都能隨時了解頂板的活動情況。
    頂板離層儀最大安裝間隔為:
    實體巷道80米
    托頂煤巷道、沿空留巷及受二次采動影響巷道50米
    巷寬大于5米的巷道、綜采切眼30米
    斷層及圍巖破碎帶、頂板淋水,應力集中區、交岔點及硐室等特殊條件下的巷道范圍內必須安設頂板離層指示儀。
    頂板離層指示儀均應安設在巷道的中部,交岔點處的頂板指示儀則應安裝在交岔點的中心位置。
    頂板離層指示儀下部測點應與頂錨桿上端處在同一高度處,上部測點應處在錨桿上方穩定巖層內300~500mm處,無穩定巖層時,上部測點在頂板中的深度不低于巷道跨度的1.5倍。
    掘進巷道必須進行頂板離層監測,并用記錄牌板顯示。
    掘進隊技術負責人要指定專人每班對距工作面100米內的頂板離層儀進行測讀和記錄,距工作面100米以外的頂板離層儀每周不少于1次進行測讀和記錄。
    掘進隊技術負責人對當天匯總的監測數據要及時處理分析,發現異常時,需將異常現象以及原因、危害和對策建議向礦生產技術科、調度室及總工程師匯報,由總工程師主持分析,根據分析結果提出措施和對策,組織落實。
    如果頂板離層量超過臨界值,可采取的措施有:
    錨桿長度范圍以內離層,首先采取加大錨桿直徑或提高錨桿桿體強度的措施,其次是減小錨桿間、排距,提高支護強度。
    錨桿長度范圍以外離層,加大錨桿長度,采取錨索補強加固,與棚式支架聯合支護。
    8、在支護設計或觀測方案中要明確說明具體巷道具體條件下頂板離層臨界值。
    (二)、巷道表面位移監測:
    每隔100m設置一處巷道頂底板和兩幫相對移近量監測點。
    (三)、錨桿、錨索載荷監測。
    每隔100~200米設置1處錨桿、錨索載荷監測站(在有應力集中和地質變化的地方,要每隔30米設置一處)進行全斷面載荷監測。
    煤巷錨桿支護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


    項目類型 序號 檢查項目 質量要求及
    允許偏差 檢查方法及說明



    目 1 錨桿及配套螺母、托盤、鋼帶、金屬網等材料的材質、規格、結構、性能、桿體破斷載荷、延伸率 符合設計、技術規范、作業規程的規定 對照設計、技術規范、作業規程等,檢查支護材料的檢驗報告、產品合格證,并現場實查
    2 錨固劑的型號,規格、抗壓強度、凝膠時間、錨固力 符合設計、技術規范、作業規程的規定 對照設計、技術規范、作業規程等,檢查產品合格證、檢驗報告,并現場實 查
    3 錨索鎖具、托盤的材質、規格、性 能。鋼絞線的破斷載荷 符合設計、技術規范、作業規程的規定 對照設計、技術規范、作業規程等,檢查產品合格證、檢驗報告,并現場實查



    目 1 巷道凈寬 合格 優良 每個檢查點應選6個測點,分上、中、下三個部位,由巷道中心線向兩側測量凈寬。6個測點中有一個達不到合格標準,則該檢查點為不合格點;6個測點全部在合格標準范圍內,則該檢查點為合格點; 6個測點中有50%及其以上達到優良規定,其余測點達到合格規定,剛該檢查點為優良點。每班檢查并記錄,中間或竣工驗收時選點抽查
    0~300(mm) 0~200(mm)


    續表
    項目類型 序號 檢查項目 質量要求及
    允許偏差 檢驗方法及說明




    目 2 巷道凈高 合格 優良 每個檢查點選3個測點,分左、中、右3個部位,由巷道底板向兩回肩窩及中間頂部測全高。3個測點中有1個達不到合格標準,則該檢查點為不合格點;3個測點全部在合格標準范圍內,則該檢查點為合格點;3個測點中有60%及其以上達到優良規定,其余測點達到合格規定,則該檢查點為優良點,每班檢查并記錄,中間或竣工驗收時選點抽查
    0~300
    (mm) 0~200
    (mm)
    3 錨固力 合格 優良 巷道每30~50m,應檢查一組。當設計或材料變更時,應另取一組。每組對3根錨桿(頂錨桿1根、兩幫各1根)進行錨固力測試。用錨桿拉力計做錨固力試驗,作好試驗記錄。檢查時抽查記錄,必要時進行現場實測。
    最低值不小于設計值的90% 最低值符合設計值的要求
    4 錨桿快速承載 合格 優良 每100m施工巷道檢查工作面3根錨桿(頂錨桿1根、兩幫各1根),使用錨桿拉力計進行拉拔。端錨:5min內錨固力應達到設計值的60%以上;全錨:8min內錨固力應達到設計值的60%以上。
    在規定時間內,錨固力最低值不小于設計值的90% 在規定時間內,錨固力最低值符合設計值
    5 錨桿安裝質量 合格 優良 班組逐根檢查驗收,并做好記錄。中間或竣工驗收時選點抽查。
    檢驗方法:現場扳動、觀察實查,或抽查施工檢查記錄
    安裝牢固。托盤緊貼鋼帶或壁面、擰緊螺母、無松動 安裝牢固。托盤緊貼鋼帶或壁面、擰緊螺母、未接觸部位必須楔緊


    續表
    項目類型 序號 檢查項目 質量要求及
    允許偏差 檢驗方法及說明

    目 6 鋪網、鋼帶安裝質量 符合設計和作業規程的規定,金屬網、鋼帶緊貼煤壁,網間壓緊(綁扎)牢固,連接壓茬好,將網拉緊,具有一定預緊力 班組逐排檢查驗收,并做好記錄。中間或竣工驗收時選點抽查
    7 錨索安裝質量 符合設計和作業規程的規定,托盤緊貼頂板,施加一定的預緊力 班組逐根檢查驗收,并做好記錄。中間或竣工驗收時選點抽查
    8 錨索預緊力 合格 優良 班組逐根檢查驗收,按張拉設備上的壓力儀表讀數做好施工檢查記錄。中間或竣工驗收時選點抽查
    預緊力最小值不小于設計值的90% 預緊力最小值不小于設計值





    目 1 檢查項目 允許偏差 評定方法 檢查方法
    錨桿間距、排距 ±50mm 班組逐排檢查,并做好施工記錄。中間或竣工驗收時選點抽查。每點檢測呈四邊形布置的相鄰4根錨桿,量取其間、排距




    續表
    項目類型 序號 檢查項目 質量要求及
    允許偏差 檢驗方法及說明





    目 2 檢驗項目 允許偏差 評定方法 檢查方法
    錨桿安裝角度 符合設計要求,誤差不超過±5° 合格:70%及以上實測值在允許偏差范圍內,其余不影響安全使用

    優良:90%及以上實測值在允許偏差范圍內,其余不影響安全使用 用角度尺測量,班組驗收并做好記錄。中間或竣工驗收時選點抽查
    3 錨桿外露長度 露出螺母20~50mm 班組逐排檢查驗收,并做好記錄。中間或竣工驗收時選點抽查,每點查3根
    4 錨索孔距 ±100mm 班組逐排檢查驗收,并做好記錄。中間或竣工驗收時選點抽查施工記錄
    5 錨索安裝角度 ±5° 用角度尺測量,班組驗收并做好記錄。中間或竣工驗收時選點抽查
    6 錨索外露長度 200~350mm 班組逐排檢查驗收,并做好記錄。中間或竣工驗收時選點抽查

    煤巷錨桿支護工程質量檢驗評定表

    工程名稱: 部位: 工程量: m
    保證項目 檢查項目 質量情況 評定
    情況
    1
    2
    3
    基本項目 檢驗項目 設計值 標準 檢查點檢查(抽查)記錄 單項等級 優良率
    合格 優良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允許偏差項目 檢驗項目 檢查點檢查(抽查)記錄
    設計值 允許
    偏差 1 2 3 4 5 6 7 8 合格率 等級
    1
    2
    3
    4
    5
    6
    7
    8
    評定等級 施工負責人(區、隊長):
    班(組)長:
    檢驗人員: 核定等級 質量檢查員:

    審核: 檢測: 日期: 年 月

    錨桿拉拔力檢測記錄表
    工程名稱:
    施工單位:
    施工日期:
    設計錨固力:
    檢測單位:
    第 頁
    檢查點號 檢查點位置 檢測結果 評判 備注
    測點號 拉拔力(KN)












    審核: 檢測: 日期: 年 月
    錨桿安裝質量檢測記錄表

    工程名稱:
    施工單位:
    施工日期:
    工 程 量:
    檢測單位:
    第 頁
    檢測項目
    (設計值) 標準規定 測點部位 檢查點檢查記錄 檢測結果
    合格 優良 1 2 3 4 5 6 7 8 優良率 等級
    1、托盤與壁面貼緊程度 基本
    密貼
    壁面 密貼
    壁面
    楔緊
    2、間距( )

    排距( )

    (mm) 允許偏差 合格率 等級
    ±50 間距
    排距
    3、角度( )

    (°) ±5° 1
    2
    3
    4、錨桿外露長度( )
    (mm) 20~50

    審核: 檢測: 日期: 年 月 日

    錨索安裝質量檢測記錄表

    工程名稱:
    施工單位:
    施工日期:
    工 程 量:
    檢測單位:
    第 頁
    檢測項目
    (設計值) 標準規定 測點部位 檢查點檢查記錄 檢測結果
    合格 優良 1 2 3 4 5 6 7 8 優良率 等級
    1、托盤與頂板貼緊程度 基本
    密貼
    頂板 密貼
    頂板
    楔緊
    2、孔深
    ( )

    (mm) 0~+200 1
    2
    3
    3、角度
    ( )

    (°) ±5° 1
    2
    3
    4、錨索外露長度( )
    (mm) 200~350

    審核: 檢測: 日期: 年 月 日

    煤礦安全網(http://www.hy77.org)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最近手机中文字幕高清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