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采工作面留煤皮防滅火安全技術規程措施
為了保證110201綜采工作面頂板管理安全,提高工作面煤質,我礦決定工作面頂板留煤皮托偽頂開采。為防止采空區浮煤發生自燃,保證安全生產,特制定本措施。
一、工作面留煤皮開采期間的自燃發火觀測和預報
工作面留煤皮開采期間,以CO為主要標志性氣體,以烷類、烯烴類氣體為輔,配合對采空區流水溫度、回風流空氣氣味等宏觀跡象,開展自燃發火觀測和預報。主要觀測手段和預報方法為:
1、人工檢測:
綜采工作面配備專職瓦檢員,負責工作面及上下巷正常的瓦斯檢查和工作面、上隅角、回風流以及工作面中上部支架尾梁下的CO、O2、空氣溫度等自燃發火指標檢測。
(1)自燃發火檢測儀器:CO、O2采用多種氣體鑒定器,配備Ⅰ型、Ⅱ型CO鑒定管和O2鑒定管進行檢測,溫度采用銅套溫度計、紅外線測溫儀進行檢測。
(2)檢測周期:正常情況下,每班檢查次數2次,CO超限并呈持續上升趨勢,溫度持續升高時,每2小時檢測一次。
2、束管監測:
(1)束管測點布置:在綜采工作面的進風流(運輸順槽內,距離煤壁10~20m)、下隅角、采空區(回風順槽采空區,距離切頂線20~30m)、上隅角和回風流(回風順槽內,距離煤壁10~20m)中布設束管探頭。
(2)檢測周期:正常情況下,每班檢測次數2次,CO超限并呈持續上升趨勢,溫度持續升高時,每班檢測次數不少于4次。
3、安全監測:
(1)安全檢測探頭布置:在綜采工作面的進風流(運輸順槽內,向工作面方向距離第一個聯絡巷口10~15m)設置CH4、T、V傳感器、工作面(回風順槽內,距離煤壁5~10m)設置CH4、CO、T傳感器、上隅角設置CH4、CO、T傳感器、回風流(回風順槽內,距離煤壁10m以外)設置CH4、CO、T、V傳感器。
(2)檢測周期:對各點的氣體濃度、溫度和風速每5分鐘記錄一次。報表每小時記錄一次區間內平均值。
4、自燃發火分析和預報:
(1)根據110201綜采工作面未留煤皮的開采實際,工作面上隅角一直檢測有CO,濃度一般維持在60~90PPm之間,回風流未發現超限現象。經分析,上隅角CO濃度超限主要原因是回風順槽采用錨噴支護,頂板垮落不及時,風流形成渦流,煤層自身析出的CO和采空區浮煤緩慢氧化產生的CO易于匯集,造成超限。因此,上隅角CO超限不能直接作為自燃發火預測預報的標志性指標,必須綜合分析工作面、回風流、采空區的CO、O2、溫度等參數變化發展趨勢。
(2)人工檢測、束管監測、安全監測數據工作面上隅角CO不超過100PPm且平穩,其他地點無CO超限,所有測點無逐漸升高的超過正常溫度的高溫點,每天統計人工檢測、束管監測和安全監測報表,報送礦長、生產礦長、總工程師、安管處長、通風副總、生產指揮中心、安全管理處、通風隊。檢測過程中如發現CO、O2、溫度異常,檢測人員必須立即匯報生產指揮中心,通知通風管理人員和相關領導進行分析,對可疑點數據進行查實核對,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加大檢測頻次和匯報頻次,確定自燃發火的可疑地點,開展預測預報。
二、工作面防滅火措施
1、由于正常情況下工作面上隅角CO經常出現超限,雖然該處CO超限不能作為預報采空區自燃的主要條件,但為防止上隅角作業人員CO中毒,制定如下措施:
(1)上隅角CO濃度達到50ppm及以上時,進行開放式注氮,每天注一次氮氣,每次注氮時間不小于3小時,注氮量為
(2)在工作面下隅角位置,沿煤壁和端頭支架懸掛檔風簾。
(3)在工作面支架上安裝一臺2.2KW局扇,吊掛一節長度為
(4)在工作面上隅角懸掛“CO超限嚴禁人員逗留”的警標牌。
2、采煤工作面生產期間,要不斷優化礦井通風系統,使主扇風壓始終控制在500Pa以內,減少采空區內、外漏風。
3、提高礦井通風設施構筑質量和管理水平,確保通風系統穩定。
4、采煤工作面每旬至少進行一次風量測定工作,工作面風量要嚴格按作業規程要求配備,并控制在640-
5、嚴格按照綜采工作面正規循環圖表作業,保證工作面推進速度。
6、通風隊每天要組織專人充填地表裂隙,隊領導每3天要檢查一次地表裂隙充填情況,防止地表向采空區漏風。
7、注氮防滅火
(1) 開放性注氮防滅火
①開放性注氮條件:
工作面正常開采情況下,每三天進行一次注氮,每次注氮時間3小時,注氮量為1000m3/h。
出現以下五種情況之一時,每天進行注氮,每次注氮時間3小時,注氮量1000m3/h。如果工作面、上隅角、回風流CO濃度仍在升高或風流中溫度仍在上升時,兩臺注氮機同時注氮(注氮量2000m3/h)至CO濃度降低到24ppm以下,溫度降低到20℃以下,并保持穩定7天以上時,恢復按正常條件下注氮。
a.工作面因推進速度小于最小安全推進速度
b. 工作面因故不能生產超過3d時;
c. 工作面、采空區、回風流有溫度超過
d、上隅角或采空區CO濃度達到50ppm及以上時;
e、工作面回風流中CO濃度大于24ppm時。
②注氮工藝
維持工作面注氮系統不變,采用埋入采空區的注氮管迸行注氮,降低采空區中的氧氣含量,防止高溫區域發展,抑制并稀釋CO氣體,保障綜采面安全開采。
(2)封閉注氮防滅火
①封閉注氮條件
a.工作面出現自燃征兆,經采取開放式注氮、注膠等方式仍無法控制,回風流CO、溫度持續上升時。
b.工作面因放假或其原因而停產時間超過10天時。
②工作面封閉
工作面采用臨時板閉封閉,在工作面回風巷、上運巷距工作面5~10m處各設一道板閉,板閉要用4根立柱支撐,木板厚度為30mm,自上向下魚鱗式搭接,要求全部沙漿抹面與巷道圍巖接觸嚴密不漏風,抗壓強度不小于0.6Mpa。在兩道板閉上各設一個檢查孔和一個壓力測定孔。在風巷板閉另用2根4寸鋼管裝截止閥形成排氣管。氮氣流量:2000m3/h。
③工作面封閉注氮
啟動制氮機進行連續式注氮,注氮量為2000m3/h
④工作面通風系統
為避免進、回風兩巷封閉后形成盲巷,在與進回巷相連接的車場內(新鮮風流處)各安設一臺2×5.5Kw局扇,連接風筒至板閉前5~10m。
⑤密閉內氣體檢測
a.封閉期間,派專職瓦檢員使用光學瓦斯鑒定器、溫度計和CO、O2多種氣體鑒定器對密閉內氣體成分及溫度進行檢測。每班檢查次數不少于4次。每班人工取氣樣送地面進行氣相色譜儀分析次數不得少于2次。
b.將束管監測探頭布置在進、回風巷兩側密閉檢查孔上,每班2次對氣體進行檢測,對出現異常的測點,每班至少檢測4次。
c.將CO、CH4和溫度傳感器布置在進、回風巷兩側密閉外距密閉
⑥啟封和排氮
在確認工作面封閉區內自燃征兆消失,無自燃危險時,需要啟封恢復生產時,編制啟封工作面安全技術措施,經礦總工程師審批,報指揮部批復同意后,由集團公司救護隊負責具體的啟封排放工作。
8、注膠灌漿防滅火
⑴ 注漿管網和注膠管網共用一套管路(規格為:ф114×5mm),從制漿站、制膠車間到井口地面管路采用埋地敷設,井下主管路采用托梁架設,工作面進風順槽、回風順槽采用沿地敷設。
⑵工作面灌漿系統沒有形成之前,從Y262集運巷向110201采空區打鉆孔灌漿,工作面灌漿系統形成后,在工作面風巷沿采空區預埋20~40m地質套管(¢89mm),高壓彈簧軟管連接。隨工作面推進,實施隨采隨灌的預防性灌漿,埋入采空區的鋼管用回風順槽安設的絞車拉移。
⑶由于110201綜采面為兩采一準,故灌漿應考慮兩班灌漿,純灌漿時間為12h。日灌漿量為195m3,其中灌漿土量為15m3,水量為180m3,灌漿系數取0.015。
⑷工作面正常開采時,要嚴格按設計完成每天的灌漿量,灌漿地點距采面距離保持在20-40m之間。
⑸綜采面防滅火每天進行兩班灌漿,地面每班需兩人灌漿,井下每班需兩人處理漏漿和巡視灌漿情況。
⑹在工作面進風順槽和回風順槽靠近采空區位置,向采空區頂板扇形布置4個2m深的鉆孔。正常開采期間,對進、回風兩道(每隔100米)、停采線進行注膠,形成膠體隔離帶,防止采空區兩道漏風及浮煤自燃。
⑺根據我礦實際情況,采用復合膠體材料防火,當火勢范圍很小,注膠量小于40m3/h時,采用注硅膠防火;當火勢范圍很大,注膠量大于40m3/h時,采用注復合膠體防火。
⑻上運巷和回風巷每次形成一條膠體隔離帶的注膠量分別為:回風巷216m3、上運巷180m3;注膠總量為4752m3。其中:注膠水量為4277m3、注膠土量為2614m3、懸浮劑(FHJ16)為4752Kg、膠凝劑(FAC2)為2851Kg。
⑼注膠時間按照壓注機每小時40m3計算,則每段隔離帶注膠時間分別為回風巷6.5h、上運巷5.4h。
⑽為不影響工作面正常生產,每段膠體隔離帶的打鉆注膠工作應在工作面檢修班完成,即2~4小時內完成打鉆下套管工作面,5~7小時內完成注膠工作。
9、綜采面收尾時的防滅火
⑴工作面停采時,打鉆孔向兩道采空區進行注膠,形成膠體隔離帶。
⑵工作面停采期間,降低工作面風量(約為正常風量的一半)。
⑶加快工作面設備撤出速度,應在1.5個月內,工作面設備全部撤完,并完成封閉,如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全部撤完,必須做好應急準備工作。
⑷在撤架過程中,加強停采線氣體、溫度監測和自燃危險性預測,同時進行開放性注氮。
⑸在回風巷設置均壓調節窗,減少停采線漏風,防止停采線浮煤自燃。
⑹回撤結束后,進行封閉注氮、埋管注漿防火。
10、上、下運輸巷煤柱防滅火
(1) 110201上、下運順聯絡巷在工作面推過后要立即在巷口構筑2道永久密閉,并在兩道密閉之間壓注凝膠材料,保證密閉嚴密不漏風。
(2) 每天檢查一次煤柱是否存在漏風現象,如有漏風現象,在漏風地點壓注凝膠。
11、工作面消防系統及器材
⑴ 110201綜采工作面上運巷敷設一趟3寸消防灑水管路,每隔50m設置一個防火栓;回風巷敷設一趟2寸消防灑水管路,每隔100m設置一個防火栓。
⑵ 在工作面上運巷端頭支架位置存放2個滅火器,消防器材存放在距離工作面最近的聯絡巷內。在回風巷端頭支架位置存放2個滅火器,消防器材存放在超前以外100m的地方。具體配備情況見附表。
110201上運巷消防材料配備明細表
序號
材料名稱
規格型號
單位
數量
備注
1
消防水龍帶
φ75
米
100
2
消火水槍
支
2
3
閥門
個
2
4
CO2滅火器
個
10
5
個
10
6
個
10
7
救生繩
根
4
8
消防鍬
把
4
9
滅火巖粉
kg
500
10
風筒
φ450
節
5
11
水泥
t
5
12
磚
m3
10
13
砂子
m3
5
14
方木
m3
2
15
木板
m3
5
16
鐵釘
kg
20
17
局扇
2×5.5KW
臺
1
110201回風巷消防材料配備明細表
序號
材料名稱
規格型號
單位
數量
備注
1
消防水龍帶
φ75
米
100
2
消火水槍
支
2
3
閥門
個
2
4
CO2滅火器
個
10
5
個
10
6
個
10
7
救生繩
根
4
8
消防鍬
把
4
9
滅火巖粉
kg
500
10
風筒
φ450
節
5
11
水泥
t
5
12
磚
m3
10
13
砂子
m3
5
14
方木
m3
2
15
木板
m3
5
16
鐵釘
kg
20
17
局扇
2×5.5KW
臺
1
三、發現明火或判定已自燃發火情況下的應急處理預案
1、在工作面上下端頭和工作面架間發現明火時,立即用水或滅火器直接撲滅工作面表面明火。
2、火勢范圍很小時,采用挖除火源的方法,就地撲滅。
3、采用開放性注氮和灌漿聯合滅火方案,同時加快工作面推進速度。
4、在工作面上下隅角構筑沙袋墻,打鉆孔注膠形成膠體隔離帶,防止采空區漏風。
5、利用束管監測系統和人工檢測方法,加強對工作面工作面、上隅角和回風流中的CO、O2和溫度的檢測力度。
6、火勢太大難以控制時,必須立即停止工作,切斷電源,撤出人員,封閉工作面,采用封閉注氮進行滅火。
四、下風層掘進、開采的防滅火方案
1、待下風層掘進時,制定專項防滅火措施,采用注氮、注膠防滅火方案,防止煤層自燃。
2、下風層開采時,建立以灌漿、注膠為主,注氮為輔的綜合防滅火系統方案。
五、避災路線
110201綜采工作面發生火災事故時,所有受威脅區域的人員,必須配帶好自救器,迎著風流方向撤退,并按避災路線避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