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能控股煤業集團沁秀公司岳城煤礦小微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
晉能控股煤業集團沁秀公司岳城礦“因地制宜”探索創新,鼓勵員工立足本職崗位,從小處著眼、從細微入手,通過小技改、金點子,解決制約安全生產的大問題,從而形成系統上下“人人皆可創新”、群策群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良好局面。
自制過濾裝置助力降本增效
該礦掘進頭面壓風供水系統隨工作面延伸時通常采用鐵質管路,由于井下環境陰暗潮濕,管路內極易腐蝕生銹;此外每次延伸管路時又容易將井下灰塵雜質帶入管內,長時間使用后管道內積存有較多的雜質和鐵銹,會造成高壓膠管及設備中在用的管路堵塞,同時也會加劇支護機具磨損,降低其使用壽命。
為減少以上情況發生,該礦綜掘一隊自行加工了一套風水管路過濾裝置。該裝置由32直通、DN100(DN150)型法蘭、自購過濾器組成。將32直通焊接于法蘭一邊,另一邊焊接對應絲扣,然后將過濾器擰與絲扣擰在一起。使用時直接對接在所延風水管路末端,每次延伸風水管路時將過濾器擰下用水將雜質沖洗干凈(達到使用壽命,及時更換)。使用該裝置可減少因管路堵塞間接造成的各類影響(如減少各類噴霧裝置堵塞、管路堵塞造成風壓水壓不足導致支護時間過長、機組冷卻器堵塞造成機組油溫過高導致機組無法啟動),提高支護質量,減輕檢修負擔。
使用近2月以來,比以往因管路堵塞造成Φ19高壓膠管報廢次數減少,2個頭面平均每月少用2根,每月節約成本370元(濾芯15元1個);頂鉆使用周期可延長半個月左右,幫鉆使用周期可延長1個月左右;工作面細水噴霧堵塞次數比以往大幅降低,減輕了職工勞動強度。
沉淀池改進提升標準化水平
該礦定向鉆機在施工過程中,一般采用三個沉淀池對鉆孔內返出的煤泥進行三級過濾,但是在使用過程中發現沉淀池溢水現象嚴重,從而導致底板流水,影響現場文明生產,并且沉淀煤泥效果較差。
針對此情況,該礦抽采隊對沉淀池進行了一些改進,將第一級至第三級沉淀池之間的導水法蘭改成了導水簸箕,使其導水斷面增大;又將第二級和第三級沉淀池中間的煤泥緩沖擋板從底部導水改成了從沉淀池上部導水,使返水從緩沖擋板上方流走,避免了流水從底部流過沖走部分沉淀好的煤泥。在15號煤一盤區變電所一橫川區域施工鉆孔時應用了改進后的沉淀池,既增加了約30%的煤泥沉淀效果,避免了沉淀池周邊的底板流水,也提升了現場標準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