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要建設產需協同的供應體系
優化產能結構,形成定制化精準供應體系,提升煤炭應急供應能力。
六要建設合作共贏的全面開放體系
不斷拓展國際合作的廣度和深度,打造全球煤炭投資、生產、貿易、運營等多元網絡化合作體系,形成全方位的煤炭國際合作新局面。
七要建設高素質的人才隊伍體系
提高人才與行業需求的契合度,培養“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新型人才,改造和完善現有學科;研究生培養要結合重大科研任務,制定人才評價標準,建立煤炭行業的人才金字塔。
八要建設老礦區可持續發展的轉型體系
目前,很多老礦區正在慢慢退出,要建立常態化的煤礦退出機制,推進老礦區生產與轉型的超前對接。實現煤礦關閉政策的常態化,制定資源枯竭煤礦關閉制度,明確煤礦從業人員再就業的保障措施,實現從業人員的順利退出。
九要建設引領發展的示范工程體系
把上述理念落到實處,示范工程必不可少。最終落腳點,要選擇不同層級、不同地區的典型煤礦/礦區,開展煤炭安全、綠色、智能、清潔、低碳、高效等方面的生產利用技術示范,建設引領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工程。例如智能綠色生產示范工程、煤炭資源枯竭地區生態恢復示范工程、西部脆弱區地下水系保護示范工程、煤炭與可再生能源制氫耦合利用示范工程等。
|來源:中國煤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