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廉潔風險防控途徑的探索(謝富亞)
企業廉潔風險防控途徑的探索
貴州能源公司紀委 ? 謝富亞
廉潔風險防控是現代管理科學中的風險管理理論與防腐倡廉工作的有機結合和運用,其主要原理是針對因教育、制度、監督不到位和黨員干部不能廉潔自律而產生的廉潔風險,以有效防范或及時化解為核心內容,通過預防、監控、處理等措施,對預防腐敗工作實施科學化管理的過程。
因為每個企業各不相同,所以廉潔風險防控的方式、內容和側重點也不盡相同。筆者根據多年來從事紀檢監察工作經歷,談一點淺顯認識。
一、制度“零缺失”是廉潔風險防控的前提條件。
制度既是工作的標尺,又是不可逾越的“紅線”,沒有健全的、嚴格的制度作保證,我們的工作就會脫離正確的軌道,違規違紀問題和腐敗現象就不能從根本上得到遏制。因此,廉潔從業風險防控必須從制度建設入手,把制度建設擺在首要位置。企業紀檢監察組織要結合企業實際以及上級巡視、巡察、審計反饋問題以及企業紀檢組織開展專項檢查發現的問題,主動查找企業在規章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以及制度監管方面的盲區,有針對性督促和指導相關責任領導、責任部門完善和健全相關制度體系,彌補制度缺失。監督是企業紀檢監察組織的天職,因此,紀檢監察組織有責任、有義務協助企業黨政抓好企業各項制度的“廢改立”工作,同時還要監督制度的執行、落實情況,對在制度執行中搞變通、打“擦邊球”、選擇性執行等行為,要旗幟鮮明地予以指出,及時加以制止,切實讓制度成為黨員干部職工的行動準繩和不可逾越的警戒“紅線”。
二、監督“全覆蓋”是廉潔風險防控的關鍵環節。
縱觀近年來中紀委查辦的“大老虎”們,他們不愿意被監督,有意躲避監督,認為監督是羈絆個人手腳的“緊箍咒”。在他們的懺悔錄中,無一例外地提到了個人監督缺失問題,就是因為監督不到位,我行我素,肆無忌憚,才致使他們一步步走進犯罪的“泥潭”,由人民的仆人墮落成為人們的罪人。因此,有效監督是廉潔風險防控的關鍵環節。作為企業紀檢組織既要認真研究和掌握中央精神和上級部門的決策部署,明確對紀檢工作的最新要求和工作重點。同時,還要明確企業安全生產、經營管理、物資供銷、招投標、風險防控等關鍵環節的管控重點、管控難點,列出廉潔風險源點,制定切實可行的防控措施,把住關鍵點、看住關鍵人、關注關鍵環節,做到防患于未然。作為紀檢監察干部要認識到監督的極端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要把監督當作一項實實在在的工作,不能停留在口頭上,不能做表面文章,更不能搞選擇、搞突擊,要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上,必須保監督是全過程、全覆蓋的監督,消除監管上的“盲區”,切實做到“沒有問題早防范,有了問題早發現,一般問題早糾正,違紀問題早查處”,杜絕重大違規違紀問題的發生,切實關心和愛護黨員領導干部,避免其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三、懲處“不手軟”是廉潔風險防控的基本底線。
對違規違紀人員的寬容,并不會讓違規違紀人員幡然醒悟、更不會讓他們主動收手,反而會助長他們的囂張氣焰,讓其更加肆無忌憚、變本加厲。這就要求企業紀檢監察干部要敢于堅持原則,敢于頂住壓力、敢于較真碰硬。依紀依規干好紀檢監察工作不但要有嚴謹細致的韌勁,還要有敢于觸及一些人利益的勇氣,更要有排除壓力和干擾的智慧。堅持挺紀在前,鐵面無私,敢于“亮劍”,當好“治病救人的良醫”,才能體現我們紀檢監察干部“黨和國家的忠誠衛士、人民群眾的貼心人”的價值所在。在監督執紀過程中,紀檢監察干部必須堅持“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加大紀律審查力度,做到力度不減、節奏不變、尺度不松。對藐視黨紀國法、蔑視企業規章制度的人和事,要正確運用“四種形態”一抓到底,一查到底,發現一例查處一例,通報處理一例,達到懲處一個人,教育一群人的作用。
四、教育“常態化”是廉潔風險防控的重要手段。
廉潔風險防控就是為黨員干部打造的制度籬笆,使企業在制度約束下主動規避廉潔從業風險,從源頭上預防腐敗,使黨員干部自覺養成習慣在監督的環境下工作、習慣在法制的軌道上用權,讓黨員領導干部在敬畏黨紀國法條規的同時,行使好手中的權力,履行好崗位職責,讓企業在風清氣正的環境下運作。增強黨員干部廉潔風險防控意識離不開日常教育,通過日常教育的滲透力,引導黨員干部時刻繃緊廉潔從業這根弦,增強自主防控的意識和能力,這樣才能切實提高防控的效果。因此,企業的黨組織和紀檢監察組織要堅持利用干部會、黨員會、警示教育大課、黨風廉政專題黨課等方式開展黨風廉政宣傳教育。用好企業微信群、QQ群、反腐倡廉宣傳欄等宣傳陣地,自主開展廉潔從業教育。企業黨委要堅持中心學習制度,領導班子成員自覺做到先學一步,學深一步,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一崗雙責”職責,切實增強黨員干部廉潔從業意識和黨性觀念,切實筑牢思想道德防線,強化紀律意識、規矩意識和“紅線”意識,積極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