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測學院獲批立項建設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近日,教育部印發了《教育部關于公布2019年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教技函〔2019〕65號),環測院申報的“江蘇賈汪資源枯竭礦區土地修復與生態演替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獲批立項建設,成為首批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江蘇賈汪資源枯竭礦區土地修復與生態演替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主體依托我院建設,以現有的中國土地復墾示范區(1995 年建成)、自然資源部黃淮海采煤塌陷地土地利用-江蘇徐州野外基地(2011 年建成)、江蘇省自然資源智庫中國礦業大學研究基地(2018 年獲批)和中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與鄉村振興研究中心(2019 年獲批)等平臺為基礎,主要針對枯竭礦區面臨的土地破環、生態退化、環境污染等突出問題,開展礦區地質環境擾動規律、礦區土地修復及其效應、礦區生態系統退化與演替、資源枯竭礦區轉型發展四個方向的研究,通過長達30余年的連續野外科學觀測,積累了大量綜合監測基礎數據,為區域生態修復與轉型發展研究創新提供第一手數據和持續支撐。
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是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之一,屬于基礎支撐與條件保障類基地,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技部已于2019年6月印發了《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發展方案(2019-2025)》。教育部本次共認定52個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旨在完善科技創新基地布局,提升野外站觀測能力與研究水平,加強示范與服務功能,支持相關學科建設和高層次人才培養,推動“雙一流”建設。
后續,教育部會在已立項建設的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中擇優推薦,參與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的評定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