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牢記初心和使命 傳承“紅旗渠”精神 ------學習《黨建+人物及精神》心得

    作者:李華玉 2018-09-11 16:38 來源:榆北小保當公司

    ?

    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跡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動工于1960年,勤勞勇敢的林縣人民,苦戰10個春秋,僅僅靠著一錘,一鏟,兩只手,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成了這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解決了林縣“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千古難題。經過對黨建+“紅旗渠”精神的認真學習,我深刻體會到了無處不在的“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林縣人民多奇志,誓把山河重安排!”這一句句氣壯山河的歌詞好像在耳邊回蕩,使我發自肺腑的敬佩感嘆!

    一、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

    紅旗渠的修建歷時10年,其間經歷過無數的挫折和困難,也曾出現過質疑和反對的聲音。以楊貴為班長的林縣縣委帶領全縣人民,矢志不渝,苦干實干加巧干,最終修成了紅旗渠。是什么在支撐他們呢?無疑是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正是因為林縣縣委樹立了堅定的理想信念,才使他們能夠帶領林縣人民干出了紅旗渠這一驚天動地的偉業。所以說,堅定理想信念正是紅旗渠精神形成的根本前提和所表現出的最光輝內涵。雖然紅旗渠已經成功修建并惠澤人民近50年了,但是紅旗渠的精神卻始終在激勵和鼓舞著人們。詩人惠特曼說過:“沒有信仰,則沒有名符其實的品行和生命”。黨的十九大已經為我們指明了方向,黨員干部們更需要夯實信仰的支撐、增厚信仰的土壤、激發信仰的力量。如今,我們身處物質發達、價值多元化的新時代,更加需要堅定信仰,堅守精神家園,牢記智慧化礦井建設的崇高使命,只有這樣,才不會迷失方向,才能抵擋住紛繁社會中的各種誘惑,堅持初心。

    二、始終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既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紅旗渠之所以譽滿全國、名揚世界,至今還在感動著千千萬萬的人,正是靠了這種精神。紅旗渠工程總投資7154.7萬元,國家撥款僅占14.3%,林縣人民群眾自籌占85.7%。為節省資金,民工口糧,群眾自籌;修渠工具,群眾自帶;施工器材,群眾自己造;石灰自己燒,水泥自己造;杠子折了當把,把斷了當錘把,錘把短了燒火做飯。30萬干部群眾矢志不渝,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十年如一日,用甚為簡陋的工具,用自己的雙手在太行山腰上修建了一條人工天河,筑成了一座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豐碑。更為值得稱道的是,在紅旗渠建設的過程中,沒有一起請客送禮,沒有一處揮霍浪費,沒有一例貪污受賄,沒有一個人挪用建渠物資。現如今,時代變化了,我們的物質條件豐富了,但我們礦井建設還是在基建期,需要我們保持艱苦奮斗精神,才會有同心同德、凝聚人心的強大感召力,才能激發廣大員工共同奮斗的熱情。

    三、始終遵循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價值導向

    修建紅旗渠整個過程中,林縣各級領導干部尤其是縣委領導始終戰斗在工程一線,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與修渠民工同吃、同住、同勞動,真正同群眾打成一片。無論是縣委書記楊貴同志,還是縣長李貴同志,都是深入一線。在整個修渠過程中,3萬多名共產黨員、共青團員沖鋒在前,在紅旗渠工地上流汗流血甚至獻出了生命,充分發揮了黨的領導核心作用、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林縣的群眾說得好:黨員干部能夠搬石頭,群眾就能搬山頭;黨員干部能流一滴汗,群眾的汗水就能流成河。面對這樣的黨員干部,群眾怎么能不佩服,怎么能不跟隨呢?有了這樣融洽的黨群關系,怎么能不出成果,怎么能不創出奇跡呢?可以說,紅旗渠的修建,靠的是黨員干部率先垂范的帶頭作用,靠的是廣大群眾不計報酬、不怕犧牲的無私奉獻精神。學習弘揚紅旗渠精神,作為黨員領導干部,無論在工作上還是在生活上,都要做到率先垂范、無私奉獻。

    由紅旗渠精神聯系到自己,作為區隊的書記一名共產黨員,在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中,在面臨嚴峻的挑戰和考驗時,在面對誘惑時,要以紅旗渠精神為動力、為榜樣,做長期艱苦奮斗的思想準備,永遠保持自強不息、勇于拼搏的精神。要時刻牢記黨員身份,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時刻起到模范帶頭作用,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使紅旗渠精神永活心中。

    ?

    煤礦安全網(http://www.hy77.org)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最近手机中文字幕高清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