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治污先鋒”鄧軍

    作者:雷海燕 2017-03-28 20:01 來源:煤礦安全網

    “治污先鋒”鄧軍

    改造系統,優化管路,污水處理站煥然一新;刻苦鉆研,反復試驗,探索“黃泥漿治污”法;言傳身教,尊老愛老,孝子美名傳為佳話,鄧軍用他的實際行動書寫了新時代煤礦工人踏實苦干、敬業奉獻的高尚情懷。

    鄧軍,1962年出生,陜南西鄉人,高中畢業后,礦上招工,先后到一礦、董礦采煤隊工作。2011年注漿隊成立后,調入注漿隊擔任工長,負責庫房管理、檢修、井下管路鋪設等工作。他為人直爽熱情,有親和力,工作扎實苦干,勤思善學,品德高尚,在工人中頗有威信。

    改造系統,優化管路,污水站舊貌換新顏

    2016年5月,注漿隊接管污水處理站。工作認真、責任心強的鄧軍被選為站長,針對污水站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他做了詳細的勘察和研究,形成合理化建議,報請領導批準后,他帶領職工們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整改優化工作:架空管路、整理纜線、給污水池沿和重要標識刷上防水防銹漆,為工友們搭建了臨時澡堂,安裝了淋浴噴頭,增建了洗手池,為職工創造了舒適整潔的工作環境;優化改造了全系統,減少了阻力,提高了抽水速度;未雨綢繆,用高壓水槍和潛水泵沖散、抽調一期沉淀池淤煤,增加了兩個應急儲水空間......在他和班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污水處理站煥然一新。以前系統老化,污水處理時間特別長,工人身心疲憊;現在工人每天上8個小時,每班只需做好日常設備維護、各司其職就行了,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減少了設備運行時間,同時避開了中午用電高峰,提高了勞動工效。

    刻苦鉆研,反復試驗,黃泥漿治污出奇招

    為了騰空沉淀池的淤煤,增加儲水空間,延長沉淀時間,以往都是用兩種藥物來使污水變成懸浮絮狀,將淤煤打成煤餅。這些藥物代價非常昂貴,且用量非常大。當前,礦上正處于治虧創效關鍵時期,鄧軍就把心思花在了鉆研怎樣減少用藥上。經過反復試驗,他發現黃泥漿類似一種吸附劑,加入污水池后可以加速煤泥在池中的沉淀速度,大大降低了用藥量。這一舉措極大地調動了職工節支降耗熱情,工作更加盡心盡責。

    高度負責,嚴細管理,職工積極性高漲

    嚴格加強對提煤、加藥、過濾、壓煤、裝車等各個環節的巡查監管,及時發現問題,整改問題,是鄧軍每天的“必修課”。一次,鄧軍在巡視排水管路時,發現河道里有污水,立即帶領職工查明是上游出現了問題,并拿出手機進行拍照和視頻取證,向礦調度室匯報事情經過,避免了一次環保事故

    班組管理,鄧軍也頗有心得。每天組織職工開班前會,傳達公司安全生產形勢,統一思想。及時發現和了解職工的心理波動,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積極化解各類矛盾,維護班組團結穩定。職工對工作有好的意見和建議,他都虛心接受,共同探討。他還積極建立了設備管理臺賬,對運行設備和備用設備使用情況登記在冊,查閱起來一目了然,方便了管理,并定時對需要檢修設備進行維護,碼放整齊。

    言傳身教,尊老愛老,孝子美名礦區傳

    在礦區,一提到鄧軍的名字,人們都是稱贊不已。和妻子結婚后,鄧軍把老丈人和丈母娘主動接到家里住,對老人的大小事務盡心打理,沒有絲毫埋怨。休班時夫妻倆常常帶老人出去散步,陪老人嘮家常,為老人剪指甲,一直照顧到二老去世,在街坊鄰里間傳為佳話。父母是最好的老師,鄧軍的一雙兒女也非常孝順,懂得感恩,先后都考上了研究生,人們都說,這是鄧軍的善行換來的福報。

    踏實苦干,勤思善學,凡事走在前,干在先。別人想不到的,他要提前考慮;別人想到的,他要想的更周全。這就是鄧軍的工作心得。他說:“作為一名普通的煤礦工人,在一個平凡的崗位上,只有秉承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干事、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工作、甘于奉獻的傳統精神,才能用勤勞證明自己的價值,用雙手實現自己的夢想--與污水處理站全體職工安安全全的工作,努力讓家人過上平靜而幸福的小康生活。”

    陜煤澄合董礦分公司 雷海燕

     

    煤礦安全網(http://www.hy77.org)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最近手机中文字幕高清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