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進戰線上的攻堅兵——記松藻煤礦十佳班長陳正武
每月圓滿完成隊下達的掘進生產任務;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在全隊名列前茅;所在班組近10年未發生輕傷及以上安全事故。他就是松藻煤礦掘進四隊員工“十佳班組長”陳正武。
以身作則好師父
陳正武出生在貴州畢節的一個小山村,初中畢業后一直在外打工。在外漂泊了10年一無所成。2007年,陳正武來到松藻煤礦掘進四隊當了一名掘進工人。
由于吃了沒有技術的虧,在掘進工作中,陳正武主動拜師學藝,虛心向老掘進工學習操作技術。師傅們的一招一式,他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從師傅們那里學來的東西,理解不透的,就反復地問師父。
“既然選擇了當一名礦工,就要想方設法在這個崗位上干出個樣子來。” 陳正武說。由于他的勤奮好學,不到2年時間,陳正武就從一名掘進工迅速成為一名掘進班副班長。
當上班長以后,他沒忘記培育他的班組,沒有忘記幫助過他的工友。他覺得應該發揮自己的技術優勢,把經驗傳授給更多熱愛礦山、愛崗敬業的年輕人。工作中,除了干好本職工作,他還積極做好傳、幫、帶,把所學所知毫不保留地傳授給身邊的工友們,在閑暇之余與大家一起探討工作中遇到的難題,互相交流,互相切磋,在全組上下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激發大家的工作熱情,班組員工操作技能得到很大提升。
陳正武還硬性規定,技術差的員工在規定的時間不能勝任工作的,自己讓出工分請技術好的、能勝任此工作的工友來完成,同時必須到現場學習,牢記在心。如果下次遇到類似的問題仍處理不來,就將面臨重罰。通過這種方式,促使班員努力學技術。據了解,他所帶的徒弟中先后有近10名員工到其他班組擔任班長、副班長工作。
急難險重沖在前
2016年8月,在該隊所掘的2225回風巷沿空掘巷中,遭遇大面積來壓,巷道被塌落的矸石填滿,部分支架因承受不了壓力,出現了扭曲斷裂。工作不僅危險,而且巷道頂板又有淋雨,做一架廂,要掏10幾車矸石,特別辛苦。工友們一看這陣勢,都泄氣了。
“我是班長,讓我來!”陳正武第一個沖進了危險重重的現場。他趴跪在充滿積水的巷中,將矸石用工具一點點往外摳。一邊干活,一邊組織工友打支護、結幫、清矸。狠抓關鍵環節,解決關鍵問題,同時組織工友集思廣益,制定對策。一架一架抓落實,一班一班抓工時利用,在長達一月的清理過程中,全班靠著鐵鍬挖、肩膀扛,硬是把巷道搶通,為采面的正常接替做出了突出貢獻。
嚴抓細管鐵班長
每次排班前,陳正武都要對當班出勤人員的身體、精神狀態進行確認。發現休息、精神狀態不好,思想不穩定、情緒波動的人員堅決不讓其上班。到達工作地點后,對現場的環境、環節、安全設施、設備等進行全面排查,小到扒渣機螺帽、軌道道釘,陳正武都要逐一進行細致檢查,從不放過每一個細小環節。
一次,陳正武在檢查中發現磧頭背護因條件差,有很多空幫沒背扎實。他立即打掉隱蔽層,充填矸石后背護,并對背護的員工進行了考核。“干煤礦這一行,就像走鋼絲,險情重重,一絲一毫都不能麻痹大意。”陳正武告誡大家。
為了確保整個生產環節正常運行,陳正武為每名班員劃分了“責任田”。他將每班所負責的事項劃分到個人,并在排班薄上注明責任人。當生產環節出現影響時,各條線的負責人必須立即通知班長,并主動聯系、解決影響環節,以便能保證正常生產。這樣既加強了人員的管理,也為安全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他是一個攻堅兵!”隊長這樣稱贊他。
“他從不炫耀,只是埋頭苦干!”工友這樣評價他。
陳正武始終以頑強的毅力和忘我的工作熱情,用自己的滿腔赤誠書寫著對礦山的熱愛,用自己的無私奉獻詮釋著對礦山的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