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就干出個樣——記東露天礦采剝段采剝隊副隊長于洪濤
干就干出個樣
——記東露天礦采剝段采剝隊副隊長于洪濤
■文/徐 光 攝/朱毓東
于洪濤在東露天礦采剝段絕對是小有名氣,這不僅因為他是采剝段采剝隊的機電副隊長,更主要的是他的技術好,電鏟有點啥“毛病”,他只要看一看、聽一聽,基本就能找到故障點,知道出現了什么問題。
于洪濤喜歡和機電設備打交道。技校畢業參加工作時,他來到露天礦成為了一名電鏟司機。年輕有活力,讓他工作起來總是那么投入。在工作中,于洪濤發現自己理論知識雖然較強,可一到實際操作時就不“靈”了,根本就是紙上談兵,和實際情況融合不到一起。為了能盡快提高電鏟操作技術,于洪濤在工作時勤于向師傅學習,工余時間更是向有經驗的同事請教。他利用休息時間到圖書館借閱電鏟專業書籍,尤其愛看電鏟機械修理方面的書籍。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于洪濤不僅逐漸熟練掌握了電鏟操作技能,而且還掌握了許多維修技能,可以根據圖紙進行部分機械組裝、修配作業,年紀輕輕的于洪濤因此被同事們親切地稱為“設備通”。
108#電鏟是礦里的生產主力電鏟,由于生產任務較重,設備出現一次故障,就會影響生產效率,甚至出現完不成當月生產任務的情況。為此,于洪濤開始在作業前、作業中、作業后和交接班這四個環節上下功夫,把電鏟每一天的純作業時間記錄下來,并加大了對設備細小環節上的巡檢力度。經過了半個月的記錄和檢查,他基本掌握了108#電鏟容易發生故障的周期。每次在問題還沒出現之前就已經處理完畢,大大減少了維修次數,提高了108#電鏟的出動率。
如今,已經是機電副隊長的于洪濤,不僅是個“設備通”,而且還是個技術革新能手,曾主持和參與了電鏟小型技術革新12項。今年一月份,202#電鏟中修,于洪濤發現電鏟轉盤減速箱易裂,容易造成安全隱患。他與檢修方協商,提出了對轉盤減速箱加固改造,并全程協助配合改造的方案,使技改后的202#電鏟實際生產作業效率有了大幅度提高。前段時間,檢修人員在檢修108#電鏟時發現,移動離合器打開后對不上,于洪濤隨即提出在移動離合器部位加裝一塊擋鐵的措施,這一提議得到了檢修方的認可。加裝后,有效地解決了108#電鏟移動離合器打開后對不上的問題。
于洪濤說:“無論在哪個崗位上,只要干就要干出個樣子,干出點名堂,這樣才能對得起自己的崗位,對得起領導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