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尋訪傳統手工藝調研團全體成員走進徐州圓夢社區了解、學習傳統香包的制作方法。
上午7時,調研團前往圓夢社區參加由圓夢社區民間傳統手工協會舉辦的香包制作培訓課程。通過課程,調研團了解了香包制作的相關工藝和歷史。下午,在上午課程的基礎上和手工藝制作者的指導下,調研團親手試制了香包。
據了解,香包又叫容臭、香袋、香囊、香纓、佩幃,今人稱荷包、耍貨子、絀絀。它是古代漢族勞動婦女創造的一種民間刺繡工藝品,至今已經有3000多年歷史。是以男耕女織為標志的古代漢族農耕文化的產物,是越千年而余緒未泯的漢族傳統文化的遺存和再生。2008年由甘肅慶陽申報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對香包制作工藝及背后深層次文化內涵的分析與探究讓調研團對于自身課題的價值有了更深的認識,同時也經歷了難得的文化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