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馬心宇:吾身.吾鄉

    作者:馬心宇 2015-10-24 14:42 來源:陜西煤業

    以前,爸爸總說:“我們都是外鄉人,沒有那么多講究,入鄉隨俗就好。”以我那個時候的閱歷,我實在是難以理解爸爸的這句話。因為填表時“籍貫”那一欄里永遠填著的“陜西省榆林市”就是我的故鄉,故鄉并不遙遠,為什么要說自己是外鄉人?

    故鄉,他鄉,異鄉是原本就沒有區別的,還是因摻雜了不同情感而衍生出區別的?我無從知曉,也無心探究。

    外公出生在天津,十幾歲離家去到山東的煤礦做工,打死一個日本監工后投身革命,走南闖北打天下,跟著陳毅的部隊解放了上海;脫下軍裝進京成了國家干部,又積極支援國家建設從北京到黑龍江再到陜西,終于停下不斷遷徙的腳步。我不能輕言外公一生在外漂泊,但故鄉對于他而言,似乎真的沒有什么太大的意義。也許只是改變不了的鄉音,也許只是夢里模糊的片段,也許只是偶爾飄上心頭的愁緒吧。外公去世以后,舅舅把他的骨灰灑進了黃河,黃河水應該會帶著外公順勢而下,或許會把外公送回故鄉。那樣,就是最好的。

    祖父生在榆林,長在榆林,工作在榆林,娶妻生子還是在榆林。在榆林城里占據了兩條巷子的馬家也是響當當的大戶人家。所以故鄉對于祖父而言,就是他和他的親人們一起生活著的地方,沒有異鄉的概念,自然也就少了故鄉的味道。可是誰也不會料想到,年過六十的祖父會離開榆林,在寧夏的一個小縣城買了一處小院子,一個人過著優哉游哉的生活。原本這樣的日子也算是頤養天年,沒成想在一個春末夏初的早上,祖父穿戴整齊地坐在客廳里的椅子上,一臉安詳淡定,前去叫他吃飯的親戚見到他時,他已作古。房間里沒有任何打斗的痕跡,醫生最后的結論是祖父死于心梗,死亡時間是當日凌晨五點到六點之間。就這樣,一輩子不知道異鄉是何處的祖父到最后卻沒有福氣在故鄉壽終正寢。去世以后,祖父的四個兒子把他的靈柩接回了榆林,葬在依山傍水的祖墳里。入土為安,魂歸故里,是每一個中國人最后的心愿。只是不知道,祖父泉下可否安好?可否介意?

    我生在渭北的礦區,高中畢業后來到西安上大學,從此再沒離開過西安。所以每當別人問我是哪里人時,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做以簡單的回答。只能認真的說“我爸爸是陜北人、媽媽是天津人,我在澄縣長大,現在生活在西安。”在我的生活習慣里找不到陜北人的痕跡,關中話我也不太會說,飲食跟大多數北方人一樣喜咸喜辣。走到哪里,也都沒有特別的親切感;心里只有南方、北方,沒有故鄉、他鄉。

    女兒一直生活在西安,三歲的她還不明白什么是故鄉,只知道自己住在西安,爺爺奶奶住在湖北。中秋的時候,電視上播放著各種晚會,“月是故鄉明”被無數主持人用不同的音調演繹著,聽了不知道幾遍之后,女兒突然問我:“媽媽,什么是故鄉?”我一時間竟無法用她能聽懂的語言解釋給她聽,想了許久,才緩緩的告訴她:“故鄉就是孩子跟爸爸、媽媽一起生活的地方。”她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突然很興奮的對我說:“媽媽,我知道了!我的故鄉就在西安!因為我跟爸爸、媽媽還有姥姥生活在西安!”

    中國人千百年來都不忘“尋根”,因為根就是故鄉之所在。可也許,長久以來我們都錯誤的理解了故鄉與他鄉,有家人陪著我們一起生活的地方,應該就是故鄉。

    吾身所在即吾鄉,故人數載覓尋難,千里嬋娟萬代共,莫言“月是故鄉明”。

    煤礦安全網(http://www.hy77.org)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最近手机中文字幕高清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