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安全生產長周期“零死亡”經驗專刊(第1期)
編者按:為督促和引導煤礦企業牢固樹立安全生產“零死亡”理念,推動更多的企業實現“零死亡”,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煤礦安監局組織總結了11家煤礦在實現安全生產長周期“零死亡”方面好的經驗和做法,現予陸續摘發,供參閱。
國投集團大同能源有限公司塔山煤礦
激發礦工追求“零死亡”強烈意識
塔山煤礦圍繞建成“安全精干高效”礦井目標,探索創新“人人都是班組長”班組管理模式,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2015年5月底,連續4年實現“零死亡”,安全生產天數達1879天。
“人人都是班組長”的班組管理模式,重點是通過輪值,激活員工潛能、激勵員工參與,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發力、人人負責、人人都是動力引擎的“動車組”管理方式,其核心內容是:一個體制、三大平臺、四項機制。
一是構建一個班組輪值管理的組織體制。在保留原有班組長的基礎上,設立由一名輪值班組長和分別負責安全、學習、和諧、士氣的四名輪值委員組成的輪值班委會,全班成員按一定周期輪流任職。輪值班組長和輪值委員分別對輪值期間的生產任務、安全質量、團隊協作以及培訓學習和士氣調動負相應責任,具有生產指揮、安全管理、考核分配、學習組織、工作協調權力。輪值班組長經評議合格,在輪值期間享受與正式班組長同等的薪酬待遇,輪值委員經評議合格也享受一定獎勵。
二是搭建科學的三大輪值管理平臺。例會平臺即班前會和班后會平臺,由輪值班組長主持,四名輪值委員重點發言,班前會講工作計劃、安全事項等,班后會總結、評優、分析、表揚、批評。看板平臺即在看板上公布制度、考勤、績效、工分、問題等,時時提醒、時時對標、時時激勵。輪值案例平臺即采用“身邊的人講身邊的事”的方式,通過人人寫案例,分享案例,讓每個人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參與管理。
三是建立四項人本管理機制。分享評議機制即讓員工講案例、講技術、講經驗、講亮點、講感受,實現大家共同分享學習和進步的成果,通過集體評議產生員工每日工分和每日一明星。競爭激勵機制即開展班組內的賽安全、賽創新、賽節約、賽技術等活動,評出班組每日、每周、每月、每季、每年的安全之星、質量之星、學習之星、創新之星。責任鏈鎖機制即一人違章或有事故,身邊工作人員共同承擔責任,實現安全自保、互保鏈鎖制度。制度公約機制即人人參與班組制度的討論修訂,每項班組內部制度都要經過班組共同協商研究、全員簽字確認。
2011年至今,經過輪值鍛煉,礦井95%以上的班組人員參與了輪值管理,70%的人員具備了擔任班組長的能力;原來技術一般的農民工,通過鉆研學習、崗位練兵、技術比武,多數成為煤礦專業的行家里手。全礦班組在安全管理、現場管理方面形成300余項改良措施,產生了一大批以員工姓名命名的創新成果。“人人都是班組長”班組建設模式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實現了員工的歸宿感、個人價值感、體面生活的幸福感。“零傷亡、零事故、零違章、零隱患”的“四零”安全理念已經越來越深地根植于干部職工的思想深處,員工爭做生命的主人,追求“零死亡”目標已蔚然成風。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大坪煤礦一號井
生命至上 用心守護
大坪煤礦一號井多年來始終把保護職工生命安全作為第一責任,嚴格管理、誠信相待,截至2015年5月底,安全生產天數達到10054天。
一是投資人、礦長把職工當親人,嚴格執行《煤礦礦長保護礦工生命安全七條規定》,始終堅守礦長職責,守護礦工生命安全。領導班子始終拒絕“以包代管”生產模式,采掘作業全部由煤礦統一安排,絕不搞承包、轉包,采掘、維修等都由煤礦職工隊伍或技術人員完成,確保各個生產環節的安全管理井然有序、所有班組活動處在安全可控范圍。盡管這種做法使得每噸煤的成本增加了二三十元,但有效地保證了安全。
二是始終堅持“再窮不能窮安全”理念,從不在安全投入上打折扣。凡設備投資額在100萬元以下的,由分管副礦長直接做出購置決定。先后投入1.3億元改造完善礦井安全生產系統,尤其是去年4月份以來,面對停產、資金匱乏等困難,千方百計籌措800余萬元資金,專項用于維護礦井設施設備和礦井升級改造,率先在云南省鄉鎮煤礦中實現正規壁式工作面采煤、機械化運輸,取得了二級安全質量標準化礦井稱號。
三是始終重視現場管理,以“零違章、零隱患”追求“零事故、零死亡”目標。把工作完成質量作為職工績效考核指標,從源頭上杜絕冒險蠻干行為;對違章職工除批評和曝光外,還實行經濟處罰,并以罰款金額兩倍的款項獎勵發現隱患和遵章守紀的職工;在生產作業過程中,任何職工只要發現重大隱患或者覺得安全沒有把握,都可以停工撤人。
四是瓦斯抽放扎實到位。作為高瓦斯礦井,煤礦建立了專職瓦斯抽放隊伍,與掘進、采煤隊分開計算工作量,實行單獨作業、單獨考核。只有鉆孔按規程和技術措施密度和深度打夠、抽放到位,采掘班組才能下井作業,拒絕盲目作業導致事故。
五是培養一支穩定忠誠的職工隊伍,大力建設和諧礦區。提高職工福利,每年拿出一定資金資助職工子女上學,扶持困難職工家屬搞特色農業等。有時在停產情況下,通過銀行貸款,保證技術人員和關鍵崗位職工的工資,做到了“停工不停薪”。自2003年以來,該礦先后投入資金8000多萬元,建設農村水、電、路及學校等基礎設施,扶持發展惠民產業,實現了煤礦與周邊群眾融洽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