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發明家” ——記山東能源肥礦集團曹莊礦員工田樹海
田樹海,山東能源肥礦集團曹莊礦一名普通工人,卻擁有“螺旋式電液調壓裝置”、“絞車動態監視系統”等多項發明,完成了20余項小革新、小發明,為礦創造了直接經濟效益,用激情、勤奮、奉獻鋪就了一條成功之路。
“既然選擇了礦山,我就把心交給了這片土地,鐵下心學好技術,干好本職。”
田樹海的成才之路,是一條自己鋪筑的漫長艱辛的路,是一條只屬于強者的崎嶇的路。1982年11月,17歲的田樹海被分配到絞車房,成為一名絞車司機。在這里,他找到了人生的支點。他沒有滿足于當一名從事簡單勞動的普通工人,而是積極學技術、練業務,決心成為有絕技在身的技術工人。在學習操作的同時,他努力使自己鉗工化,學習維修。維修工在處理故障的時候,他就在一旁看,并偷偷做記錄,下班后對照原理圖進行分析,看不明白就問,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很快掌握了控制系統的結構和原理。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新時代,設備也在不斷改造,新型絞車的控制核心,采用了日本三菱的可編程控制器,其科技含量高,集成化程度高,專業性強。憑以前的知識,田樹海肯定無法應對新設備,但這并沒有阻礙他前進的步伐。他開始了刻苦的學習之路,面對一個個像蝌蚪式的英文編程,田樹海只好一個個地查找英文字典,一點點地開始學習,別人上班休息的時候,他在學習,別人下班去玩的時候,他還在學習,幾乎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他先后學習了《匯編語言》、《PLC編程手冊》、《單片機原理》、《變頻技術》等有關資料,并參加了培訓班,使自己的業務水平有了長足的提高。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他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終于熟練掌握了可編程控制器程序的工作原理。在工作中,他堅持做檢修筆記。每次檢修設備時的名稱、型號,故障部位、原因、元件服務時間、操作程序、相關原理分析等,他都析縷分條地記錄下來,迄今為止,他累計做筆記達20多萬字,硬是憑借酷愛學習的那股勁頭,練就了一身本領。
技術水平提高了,但他沒有忘記帶動周圍的工友一起學技術。為了幫助他的工友們盡快掌握礦山機電設備的維修技術,他把自己的學習經驗和技術,毫無保留地傳給了他們。學習筆記拿來了,對照原理圖手把手地教,對每臺設備進行講解。對主井、新副井、老副井絞車的控制系統PLC程序梯形圖(總共120多頁,18000多步程序)的注解,翻譯成中文,為其他維修工學習絞車控制原理和處理故障提供了方便,使他們這個班組形成了人人愛學習,個個爭當技術先鋒的好風氣。
“革新與創造是技術工人的天職,沒有革新創造就無法求得發展,就會永遠落后于別人。”
“革新與創造是技術工人的天職,沒有革新創造就無法求得發展,就會永遠落后于別人”。這句話是田樹海技術革新與技術改造不竭的動力。在絞車維修的時候,他總是從細節入手,優化設計,改進工藝,增強設備的安全可靠性和合理性。
2004年7月的一天下午,主井絞車發生不能加速故障,到現場發現,是加速智能站PLC內部輸出端口Y16損壞無輸出,造成絞車不能加速,按以往處理方法是更換PLC,這種方法,不但要拆裝PLC,還要對新PLC重裝程序,耗時費力,直接影響主井生產。根據對PLC的結構和內部程序的了解,他決定對內部程序進行修改,利用編程器把損壞的Y16刪除,用Y17替換輸出,并在外部作相應的修改,只用了8分鐘就將故障排除,送電后絞車恢復正常提升。大大縮短了事故影響時間,同時挽救了一個價值5000元左右的PLC。
2007年3月主井絞車制動系統的電液調壓裝置,經常出現漏油和制動油壓力不穩的現象,線性很差,造成盤型閘制動力不穩,調整又很費時,直接影響到主井絞車的安全運行和提升產量的完成。田樹海決定動手制做一個螺旋式電液調壓裝置。在沒有圖紙的情況下,經過反復試驗,歷經半個月終于獲得成功。經安裝后測試,其線性非常理想,達到預期效果,調節油壓平滑穩定,易操作,提高了制動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歷經2年半多的運行,未發生一次故障,實現了免維護。
在田樹海幾十年的工作中,他相繼解決了新副井控制系統平罐時司機容易誤操作的問題,排除了主井、新副井、老副井絞車潤滑系統與絞車電控系統沒有閉鎖的隱患;完善了主井絞車卡箕斗保護的可靠性等,為曹莊礦的安全生產做出了貢獻。
“創新成果是曹莊礦集體的,我是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生在礦山,長在礦山,我的一切都是礦山給的,我的成績也永遠屬于礦山。”
田樹海的最新發明又出爐了——絞車動態監視系統,不僅實現了對絞車的全方位實時監控,而且能夠完成現場數據采集、實時和歷史數據處理、流程控制、動畫顯示、趨勢曲線和報表輸出等以實現絞車運行數據的實時監測,還具有故障報警界面,提高了對絞車的故障處理、維護管理,保證了絞車的安全提升。另外,該系統對絞車有故障診斷能力,幫助維修工分析絞車運行狀態,快速查找故障部位,縮短事故影響時間。
曹莊礦絞車原配備的“絞車閘監視系統”,只能對制動閘監視,功能單一,查找故障費時費力,為解決這個問題,田樹海陷入了冥思苦想,為更好地沉靜下來,他連續兩個月上夜班,晚上工作,白天顧不得睡覺,整天鉆在絞車房里,最后終于想出解決辦法,他在原有系統的工控機上進行開發,在網上下載昆侖MCGS工控組態軟件,用一根數據通訊線USB-CS-09與三菱PLC進行通訊,方便地進行系統的監控和維護管理工作。等到研究成果成功的時候,田樹海已經瘦了一大圈。他開發的絞車動態監視系統得到了集團公司、礦領導的一致好評,其他單位都來參觀學習。“我奉獻,我快樂。”科研成果被推廣使用,是最令田樹海欣慰的事情。
每一個科技創新項目無不凝聚著田樹海的心血和汗水,但是他全部無償地提交給各個企業使用。有人問他:“有沒有想過收取費用?”、“有沒有想過利用這些科研成果自己去創業呢?”田樹海笑了笑說:“創新成果是曹莊礦集體的,我是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生在礦山,長在礦山,我的一切都是礦山給的,我的成績也永遠屬于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