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基本要求及評分辦法》相關制度目錄
第1部分 通 風
1、安全監控人員責任制、操作規程、值班制度等。
2、防滅火管理制度及相關人員的崗位責任制。
3、綜合防塵管理制度。
4、爆炸材料領退、電雷管編號、材料丟失及材料銷毀等制度。
5、采掘工作面爆破應有停送電制度及撤人,設崗警戒制度。
6、各級領導和各業務部門的通風管理工作責任制。
7、通風區(隊)應有完整的管理制度,各工種要有崗位責任制、操作規程。
8、通風儀器、儀表保管、維修和保養制度。
9、火區管理制度。
10、建立“一炮三檢”和“三人連鎖”爆破制度
第2部分 地測防治水
1、各級崗位責任制。
2、生產安全聯系制度。
3、專業隱患排查制度。
4、預報、跟蹤管理、檢查等技術管理制度。
5、預測預報制度。
6、礦井地測防治水資料、技術報告等審批制度。
7、工作質量事故分析及考核制度。
8、地測安全辦公會議制度。
9、資料定期分析、保管、提供制度。
10、設備和工具的使用、保管、發放制度。
第3部分 采 煤
1、監測支護質量和頂板動態,有健全的分析和處理制度。
2、“敲幫問頂”制度。
3、開工前安全確認制度。
4、變化管理工作制度。
5、各崗位操作規程。
6、有健全的變化管理工作制度。
第4部分 掘 進
1、技術管理體系,崗位責任制健全。
2、有礦壓觀測,地質水文分析預報制度。
4、工程質量考核、檢查制度健全,各種檢查有記錄。
5、建立變化管理工作制度,根據變化情況建立分級響應機制并落實。
第5部分 機 電
1、礦、專業管理科室崗位責任制,操作規程;管理人員巡查、設備管理、停送電、電氣試驗、雜散電流、設備定期檢修和電纜、小型電器、油脂、配件、輸送帶、鋼絲繩等管理制度。
2、機房、硐室及機電設備崗點應有崗位責任制,操作規程,以及設備包機、交接班、巡回檢查、保護試驗、設備檢修、要害場所管理等制度。
第6部分 運 輸
1、各級管理制度。
2、各級崗位責任制。
3、各崗位操作規程。
第7部分 安全管理
1、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安全監察部)
2、安全辦公會議制度。(安全監察部)
3、安全目標管理制度。(安全監察部)
4、安全投入保障制度。(財務部)
5、安全質量標準化管理制度。(安全監察部)
6、安全生產教育與培訓制度。(勞險部)
7、安全技術措施審批制度(技術部)
8、安全隱患排查與整改制度。(安全監察部)
9、安全監督檢查制度。(安全監察部)
10、礦用設備器材使用管理制度。(機電部)
11、礦井主要災害預防制度(五大災害)。(技術部)
12、事故應急救援制度。(安全監察部)
13、安全獎懲制度。(安全監察部)
14、入井人員管理制度。(技術部)
15、安全舉報制度。(安全監察部)
16、安全操作管理制度。(技術部、機電部)
17、建立健全各級領導安全生產責任制。(相關部室)
18、職能機構安全生產責任制。
19、崗位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
20、建立職能部門業務保安責任制。
21、礦領導下井帶班制度。
22、井下交接班制度。
23、帶班下井檔案管理制度。
24、帶班下井公示制度。
25、帶班下井考核獎懲制度。
26、帶班下井舉報制度。
27、安全生產技術管理制度。
28、企業發展規劃、中長期發展規劃、年度生產作業計劃等的編制、審查和決策制度。
29、災害預防處理與應急救援計劃的制定和審批管理制度。
30、專項工程和專業系統等的設計、審批和備案制度。
31、作業規程、操作規程和安全技術措施的編制、審批、復審制度;
32、礦井通風、防治瓦斯、防滅火、綜合防塵等專業的技術管理制度。
33、安全生產技術信息化管理制度。
34、各種資料存檔、保管、借閱、保密、登記及銷毀等制度。
35、班前、班后會和交接班制度。
36、安全質量標準化和文明生產管理制度。
37、隱患排查治理報告制度。
38、事故報告和處置制度。
39、學習培訓制度。
40、安全承諾制度。
41、班組學習培訓制度。
42、民主管理制度。
43、安全績效考核制度。
44、班組長及各崗位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制。
45、班務公開制度。
46、安全信息管理制度。
47、各類安全事故匯報、調查、處理、分析、歸檔等制度。
48、安全事故處罰和責任追究制度。
49、安全費用提取和使用制度。
50、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管理制度。
51、所有崗位均有操作規程。
52、班組安全獎懲制度。
第8部分 職業衛生
1、職業病危害防治責任制度;
2、職業病危害警示與告知制度;
3、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制度;
4、職業病防治宣傳教育培訓制度;
5、職業病防護設施維護檢修制度;
6、職業病防護用品管理制度;
7、職業病危害監測及評價管理制度;
8、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管理制度;
9、勞動者職業健康監護及其檔案管理制度;
10、職業病危害事故處置與報告制度;
11、職業病危害應急救援與管理制度;
12、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
第9部分 應急救援
1、工作例會制度。
2、應急職責履行情況檢查制度。
3、重大隱患排查與治理制度。
4、重大危險源檢測監控制度。
5、預防性安全檢查制度。
6、應急宣傳教育制度。
7、應急培訓制度。
8、應急預案管理制度。
9、應急演練和評估制度。
10、應急救援隊伍管理制度。
11、應急投入保障制度。
12、應急物資裝備管理制度。
13、應急資料檔案管理制度。
14、應急救援責任追究和獎懲制度。
15、應急救援管理制度。
16、礦山救護隊按規定配備必需的裝備、器材,裝備、器材應明確管理職責和制度。
第10部分 調 度
1、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崗位責任制,調度值班制度,調度交接班制度,調度匯報制度,生產例會制度,業務保安制度,事故、突發事件信息處理與報告制度,調度業務學習制度,調度文檔管理等制度。
2、領導值班、下井(坑)帶班制度。
第11部分 地面設施
1、崗位及要害場所的管理制度。
2、停送電作業制度。
3、建立消防安全責任制。
4、建立物資管理制度。
5、兩堂一舍、辦公環境、工業廣場制定衛生標準及檢查制度。
6、兩堂一舍、辦公環境定期消毒制度。
7、建立各崗位責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