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地質技術管理制度

    作者:煤礦安全網 2014-02-21 22:16 來源:煤礦安全網

    地質技術管理制度

       1、井巷所揭露的煤層,不論是否開采,均必須進行觀測和描述。凡井筒、石門和其它穿層巷道揭露煤層的地點,均應作為觀測點,進行觀測;在沿可采煤層掘進的巷道應按《地質規程》規定的間距進行觀測描述,遇地質構造時應適當加密觀測點。
       2、嚴格按《地質規程》及細則規定的內容觀測煤層、斷層、褶曲、巖漿巖及巖溶陷落柱等。
       3、開拓施工前應認真分析附近井巷(鉆孔)工程揭露資料及物探成果,掌握區域構造規律,分析工程將穿過的煤巖特點,熟知巷道所處層位特點及距上、下煤層距離,按要求及時深入現場,進行地質編錄。開拓過程中,應及時填圖、分析,及時修改預測圖紙及區域地質圖紙,預測前方地質情況變化,提出超前探測計劃設計,按時編制提交開拓地質說明書。
       4、工作面掘進施工前應認真分析附近井巷(鉆孔)工程揭露地質資料及物探成果,掌握區域及工作面煤層厚度變化,地質構造情況、掘進層位、煤層與上下相鄰煤層間距、頂底析巖性及其變化趨勢,按時編制提交開拓地質說明書。
       5、掘進過程中應及時填圖分析,及時修改填繪斷層交面線、可采煤層底板等高線圖、區域地質圖及巷道素描圖,預測前方地質情況變化,及時提交各種地質預報。工程結束后及時組織探煤厚及物探工作。查清工作面內隱伏地質構造、巖漿巖、陷落柱等,獲得結果后5天內按質量標準化要求編制提交回采地質說明書,并將物探結果附在回采說明中,經礦總工程師審核后一并交生產部門使用。
       6、充分分析回采地質說明書、物探成果及已開采的相鄰工作面地質規律;對采面進行動態跟蹤、動態分析、動態預報,認真觀測。記錄已知的地質構造、物探異常區的地質變化情況,做好采面地質素描,分析預測隱伏構造及薄煤層延展變化趨勢,驗證物探結果,做好地質預報工作。按要求及時編制提交采后總結。(回采工作面采完后一個月內寫出采后總結;厚煤層分層開采的工作面應在最后一分層采出后一個月內編制;地質構造復雜的工作面可在頭層回采結束后編寫,待最后一分層采出后再作補充。報告礦總工程師批準后妥善保存。)
       7、地測部門必須建立物探成果臺帳,對每一個物探異常區必須認真收集資料,進行對比驗證,生產結束后要編寫物探驗證報告或總結
       8、生產中遇重大地質構造時,地質部門有關負責人應立即組織地質人員深入現場進行會審,上井后根據觀測及調查資料綜合分析及時編制相關圖件,及時向礦總工程師匯報,研究處理。
       9、各種圖紙,必須按標準化要求使用統一正確的圖例、圖示作圖,按細則要求的時間填繪井巷工程、煤厚、斷層等高線等及各種注記。
       10、按要求及時提出各種地質預報。年報應于2月10日前簽發;季報應于每季度第一個月10日前簽發;月報應于每月5日前提出;臨時預報應根據采掘工程進度及地質變化隨時提出預報。要求預報內容準確,并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11、各種地質資料包括圖紙、原始記錄本、說明書、各種臺帳卡片等要求內容齊全,有目錄索引,做到查找方便,實現檔案化管理
       12、各種物探儀器必須按使用說明書進行使用、保管與維護,指定專人負責,做到各種儀器設備齊全、完好、無損,保證物探工作能正常開展。
       13、加強地質資料發放管理,任何人不得隨意對外提供地質資料及圖紙,地質測量部門向外提供的一切資料、圖紙、報表等,均須經技術負責人嚴格把關,經礦總工程師批準后方可提供或報出。

       
       
       
       
       
       
       
       
       
     

    煤礦安全網(http://www.hy77.org)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最近手机中文字幕高清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