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云發煤礦系統標準化創評實施方案

    作者:煤礦安全網 2014-01-16 09:22 來源:煤礦安全網

     

      為認真貫徹《富源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富源縣她方煤礦系統標準化創評實施意見(試行)的通知》文件精神,進一步規范、完善煤礦各系統,提升礦井科技裝備水平,增強礦井防災抗災能力,創建本質安全型礦井,結合煤礦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嚴格按照全省質量標準化建設要求,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全面推進,大力開展系統標準化創評活動,努力創建本質安全型礦井,促進煤礦安全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實現煤礦安全生產形勢的根本性好轉。

      二、成立領導小組

      組長:楊發專

      副組長:張富全、張石穩、劉來常、余順國

      成員:全礦安全管理人員及工程技術人員共48人。

      三、目標任務

      (一)2010年底前,云發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達到省二級標準,2012年底前,云發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建建設達到省一級標準。采煤工藝方面,鞏固已實現的炮采工作面,在2012年以前,盡可能建設普采工作面。

      (二)階段目標任務

      1、第一階段,從9月1日開始,徹底拉開煤礦系統標準化建設創評活動的序幕,在此期間,煤礦廣泛動員,宣傳部署,真抓實干,爭取到10月31日前完成達標創評任務。

      2、第二階段為初驗整改階段,從11月1日至30日,各部門將組織初驗,煤礦積極配合,查缺補漏,針對在初驗階段中存在的問題,認真對照創評標準,及時整改完善。

      3、第三階段為驗收完善階段,從2010年12月1日到31日,煤礦要抓好鞏固,迎接并全面通過上級檢查驗收。

      四、實施步驟

      1、根據制定的階段目標任務,由礦長組織召開一次專題研究會議,對照系統標準化建設實施內容,結合煤礦的實際情況,編制一礦一策具體實施方案,在9月10日前將實施方案編制結束報送分局審查備案。

      2、組織實施階段(2010年9月1日至11月底各類項目完工時限)2007年—2009年我礦被列為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礦井,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各生產系統,在年底前達到省二級標準。

      3、迎接上級達標驗收階段

      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礦井建設,達到省二級標準,由市煤炭局組織驗收核準,2012年12月31日前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礦井建設,達到省一級標準,由省工信委組織驗收核準。

      五、保障措施

      (一)為加強煤礦系統標準化建設工作的領導,煤礦成立了以礦長為組長,副礦長為副組長的云發煤礦系統標準化建設創評領導小組,具體領導此項工作的開展。

      (二)煤礦技術組要認真對照富政辦發【2010】137號文件要求,結合煤礦實際組織編制《云發煤礦系統標準化建設實施方案》,同時要定期和不定期的進行檢查、監督工程質量和進度,針對個別班組施工組織管理混亂、系統改造工程質量差的,可采取經濟處罰的手段,并責令其限期整改,從而確保系統標準化建設工作如期建成驗收。

      (三)認真制定實施方案,按附件中的礦井建設目標和進度計劃組織實施,每月組織一次專項檢查,落實礦井系統標準化建設的主休責任,每月28日前將建設進展情況報鎮領導小組辦公室。

      (四)加大投資建設力度,確保煤礦系統標準化建設工作順利完成。礦領導每半月至少要組織一次礦井系統標準化建設專項檢查和專題會認,對照方案落實紐織機構的建立、建設資金的投入、建設工程質量管理、建設工程進度及相關安全管理制度是否整改落實到位,總結上階段工作經驗,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安排部署下步整改工作。

      附件:1、竹園鎮云發煤礦系統標準化創評重點實施內容

      竹園鎮云發煤礦系統標準化創評重點實施內容

      根據富政辦發【2010】137號文件要求,結合煤礦實際而制定以下標準。

      一、成立煤礦安全生產管理機構

      (一)成立煤礦技術管理機構、健全制度、明確工作職責、配齊技術裝備

      1、建立健全煤礦技術管理機構

      煤礦按照國家安監總局《關于加強小煤礦安全基礎管理的指導意見》(安監總煤調【2007】95號規定建立技術術管理體系),成立技術管理機構,配備1名技術負責人,至少應配備采煤(采礦)通風、地質、測量、機電等各專業人員1名以上。

      2、健全制度,明確職責

      (1)負責礦井采掘規劃布置,及時測繪填圖,完善《礦井地質和水文地質圖》、《井上、下對照圖》、《巷道布置圖》、《采掘工程平面圖》、《通風系統圖》、《井下運輸系統圖》、《安全監測裝備布置圖制作及年度采掘計劃編制》、《排水、防塵、防火注漿、壓風、充填、抽放瓦斯等管路系統圖》、《井下通訊系統圖》、《井上、下配電系統圖和井下電氣設備布置圖》、《井下避災線路圖》等圖件制作,用圖紙指揮生產。

      (2)規范編制采掘作業規程及各類安全技術措施,完善采掘作業規程審批備案制度,并負責認真落實。

      (3)健全煤礦技術管理制度,編制完善各工種操作規程,并負責認真落實。

      (4)完善技術檔案管理,妥善保管各類圖件及技術資料。

      (5)規范技術管理,配齊技術裝備,配備必須的測繪儀器,實現CAD標準制圖。

      (二)健全安全管理機構,明確安全職責、配齊,安全檢測裝備

      1、建立健全煤礦安全管理機構。煤礦必須設置專職安全管理機構,按照國家安監總局《關于加強小煤礦安全基礎管理的指導意見》(安監總煤調(2007)95號)規定配齊配足各類安全管理人員及特殊工種人員,負責井下安全管理,監督安全管理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

      2、規范建設煤礦安全管理調度室。

      3、配齊各類安全管理所必須的儀器、儀表。

      4、礦長、分管安全、生產、機電的副礦長和技術負責人等安全管理人員必須具有煤礦安全生產相關專業中專以上學歷,從事煤礦安全生產相關工作3年以上經歷。

      二、合理規劃水平、采區,推廣應用先進采掘工藝,著力支護方式改革

      (一)合理劃分礦井水平和采區

      1、礦井應根據原設計合理劃分水平和采區,確保水平和采區有足夠的服務年限和采掘平衡。

      2、按規定合理留設礦井邊界、地表水體,地面建構筑物、公路等各類煤柱,嚴禁在煤柱內穿采和越層越界開采。

      (二)合理選擇采煤方法和工藝

      根據煤層賦存條件,選擇適宜的采煤方法和工藝。淘汰國家明令禁止采用的非正規采煤方法(穿采、房柱式采煤等)和支護方式。煤層賦存條件較好、工作面走向長度能達到 300米以上的煤層應推行綜采或高檔普采工作面。地質構造相對復雜,不適宜機械化采煤的煤層應采用炮采,單體液壓文柱支護,取締木支護,淘汰摩擦金屬支柱支護,地質構造極為復雜的煤層應采用短壁式采煤。

      (三)合理布置開拓開采,提高井巷工程質量

      1、開拓開采布置

      生產礦井主要巷道布置, 應遵循集申、簡單的原則。

      2、工程質量管理

      (1)煤礦針對建設項目成立工程質量管理機構,由煤礦技術負責人擔任工程質量管理領導小組組長,采煤、通風、機電、地測等專業工程技術人員為工程質量管理小組成員。工程質量管理機構的主要職責是認真做好建設項目指導、監督、檢查,確保建設項目按建設工期建成驗收。

      (2)礦井巷道斷面、文護方式,原則上應按照《云南省煤礦礦井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標準》、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關于在小煤礦推行專用回風井、壁式采煤方法和文護方式改革的通知》(安監總煤行(2007)216號)要求及技術標準、《煤礦安全規程》認真組織實施,確保巷道斷面及文護條件滿足運輸、通風、排水、行人、防塵、管線敷設等要求。

      三、完善礦井生產系統,提高礦井裝備

      (一)提升運輸系統

      1、主要提升井筒、運輸大巷的改擴,嚴格按設計計劃施工,必須滿足通風、運輸、行人要求,主要巷道必須采用永久性支護。

      2、結合現有運輸系統及今后技改能力合理選擇運輸方式,合理進行設備選型。

      3、完善地面、井下轉載環節、溜煤眼及地面煤倉建設。

      4、完善運輸設施設備安全防護裝置。斜井提升必須設置電控防跑車裝置,并確保正常使用,主提升絞車必須設置防止過卷、過速裝置、限速裝置、深度指示器、失效保護裝置、閘間隙保護裝置、松繩保護裝置、過負荷和欠電壓保護裝置及減速保護裝置。

      5、地面、井下機車運輸必須設置標準的循環車場,以便機車調頭,對無機車調頭繞道的車場,必須配備雙機頭。

      (二)通風系統

      1、加強礦井通風系統管理,理順通風系統。認真查處主要通風系統(通風斷面、專用回風井、通風構筑物、主扇功率等)、局部通風管理(雙風機、雙電源的配備并能自動切換、三專兩閉鎖等)及煤礦監測監控系統(分站設置、探頭配備、信號傳輸、探頭檢校)存在的問題。

      2、主要通風設備選型合理,滿足全礦井通風要求,規范風井井口通風設施建設。

      3、加強局部供風管理,掘進工作面采用雙風機和雙電源。掘進工作面采用串聯通風時,必須制定安全技術措施

      4、礦井有完整的獨立通風系統。改變全礦井通風系統時,要及時編制通風設計及安全措施,并履行報批手續。巷造貫通前,按《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制定安全措施

      5、礦井生產水平和采區實行分區通風。嚴禁采用不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的串聯通風、擴散通風、采空區通風和采煤工作面局部通風機通風。

      6、礦井、采區通風能力滿足生產要求。每年安排采掘作業計劃時核定生產能力和通風能力,按月、季、年度對礦井及采區進行通風能力核定,按實際供風量核定礦井產量,無超通風能力生產現象。

      7、應設置專用回風巷的采區按《規程》規定設置專用回風巷,采區進、回風巷貫穿整個采區,不存在一段為進風巷、一段為回風巷的現象。

      8、礦井內各用風地點風速符合《規程》的規定。礦井有效風量率不低于87%;回風巷道失修率不高于7%,嚴重失修率不高3%;主要進回風巷道實際斷面不小于設計斷面的2/3。

      9、局部通風機安裝、“三專兩閉鎖”和 “雙風機、雙電源”、最低風速等符合《規程》規定,并實現運行風機和備用風機自動切換,雙風機能力必須匹配。

      (三)供電系統

      1、雙回路供電的建設及自備電源的配置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要求。

      2、規范井上下配電室建設及功能設置。

      3、礦井供電必須實行“三專兩閉鎖”。

      4、井下配電酮室嚴格按設計建設。

      5、徹底清除淘汰設備,選擇新型合格產品設備。

      (四)排水系統

      1、按設計規范建設井底水倉,容量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

      2、排水設備及排水管路的選型合理,能在20小時內排出礦井24小時的正常涌水量。

      3、平巷排水溝必須有合理的水力坡度。

      4、加強井下水災及地表水預防和防治工作。

      (五)防塵系統

      1、按《煤礦安全規程》要求規范建設地面防塵水池。

      2、防塵管路的鋪設、閥門及凈化水幕的設置,避難碉室管路配置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

      3、規范制作防塵管路圖件,圖件與實際相符。

      (六)壓風系統

      1、壓風機的選型,結合井下作業點的實際,與煤礦現有生產規模相適應。

      2、壓風管路的鋪設,閥門的留設,避難碉室的況置規劃合理。

      3、正規范制作壓風系統圖。

      (七)通訊系統

      1、通訊網絡系統完善,調度室與地面各科室及機房、井下各作業點的電話設置符合規程規定。

      2、加強系統線路的維護,確保通訊系統使用正常。

      3、煤礦與通訊系統必須與外部網絡聯網,使用正常。

      (八)瓦斯抽放系統

      1、根據煤礦實際,制定抽放瓦斯的安全技術措施,經煤礦技術負責人審批,報煤炭分局審查備案后方可執行。

      2、加強抽放設備的日常維護,確保系統運行正常。

      3、各煤層瓦斯參數真實可靠。

      4、堅持先抽后采、不抽不采、抽采不達標不進行采掘活動。將瓦斯抽采計劃納入礦井年度生產計劃,實現統一下達、統一管理、統一考核;礦井、采區和采煤工作面生產能力與計劃開采煤層的瓦斯抽采能力、達標煤量等相匹配。

      5、按《煤礦安全規程》第145條規定建立地面永久抽放瓦斯系統或井下臨時抽放瓦斯系統。

      6、鉆場、鉆孔、管路、瓦斯巷等瓦斯抽放工程按設計和計劃進行施工。

      7、瓦斯抽采效果達到《煤礦瓦斯抽采基木指標》的要求。

      8、建立健全以礦井主要負責人為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的瓦斯治理責任體系,以技術負責人為核心的瓦斯治理技術管理體系和防突安全生產責任制。

      9、健全瓦斯治理和防突工作機構。設專職通風、地測工程師;設立通風、防突、抽采、安全監控等機構,配足專業技術人員和工作人員。

      10、建立健全瓦斯治理管理制度。如通風、瓦斯、防突、監控監測系統、安全培訓、安全投入、安全儀器儀表、設備管理、隱患排查整改、安全會認和瓦斯治理目標考核責任制等管理制度

      11、礦井每年編制通風,防治瓦斯、防治粉塵、防滅火安全措施計劃,并貫徹執行。

      12、礦井各種圖紙報表準確,數據齊全,上報及時。

      13、強化安全培訓工作,提高瓦斯治理水平;特種作業人員經培訓合格,取得操作資格證書。

      (九)監測監控系統及人員定位系統

      1、嚴格按縣煤炭工業局的總體規劃組織實施。

      2、系統建設符合國家標準,便于維護,能統一聯網。

      理。

      3、按照《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

      (AQ1029—2007)的要求布置、安裝煤礦安全監控系統。

      4、監控設備傳感器的種類、數量、安裝位置、信號電纜和電源電纜的敷設等符合規定。

      5、檢測設備的報警點、斷電點、斷電范圍、復電點和信號傳輸符合規定。

      6、下井人員按《規程》規定佩戴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

      7、安全監控設備必須定期進行測試、校正,每月至少一次;甲烷傳感器、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等采用載體催化元件的甲烷檢測設備,每10天必須使用標準氣樣和空氣樣調校一次;每10天必須對甲烷超限斷電功能進行測試。

      8、礦井安全監控系統設備性能良好,工作正常;中心站必須實時監控全部采掘工作面瓦斯濃度變化及被控設備的通、斷電狀態。

      9、具有相應的安全撿測監控系統技術管理能力或與區域性煤礦安全監控系統技術服務機構簽訂服務協議。

    煤礦安全網(http://www.hy77.org)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最近手机中文字幕高清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