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煤礦一通三防安全生產知識問答題

    作者:煤礦安全網 2014-01-06 21:47 來源:煤礦安全網

      21、礦井主要自然災害有哪些?其中瓦斯、煤塵災害對礦井有哪些危害?

      答:礦井主要自然災害有瓦斯、煤塵、頂板、火、水。 瓦斯、煤塵的主要危害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會發生爆炸,產生高溫、高壓,形成強大沖擊波,并產生大量有害氣體,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礦塵還能使礦工患煤、矽肺病,給礦工帶來痛苦。

      22、礦井氣候條件三要素是什么?

      答:溫度、濕度和風速。⑴溫度是構成井下氣候條件的主要因素,最適宜人們勞動的溫度是15—20℃。《煤礦安全規程》規定采掘工作面的空氣溫度不得超過26℃;機電設備硐室的空氣溫度不得超過30℃;當空氣溫度超過時,必須縮短超溫地點工作人員的工作時間,并給予高溫保健待遇。⑵空氣濕度是指空氣中所含水蒸氣量的多少,人體最適宜的相對濕度一般為50—60%。⑶風速對人體散熱有著明顯的影響,風速過高或過低都會引起人的不良生理反應,還對礦井有毒有害氣體積聚、煤塵飛揚有直接影響。

      23、礦井通風的任務是什么?

      答:⑴供給井下人員足夠的新鮮空氣;⑵沖淡和排除有害氣體及浮游礦塵,使之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要求;⑶提供良好的氣候條件,創造良好的生產環境。

      24、礦井中控制風量的設施主要有哪些?

      答:包括風門、風橋、密閉、擋風墻、調節風門和風窗等。

      25、局扇停止運轉和恢復通風時,各需要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答:局扇停止運轉時,必須撤出人員,切斷電源,設置柵欄,禁止人員入內。恢復送風前,必須檢查瓦斯,在局扇和開關地點附近10m內風流中沼氣濃度不超過0.5%,在停風區中沼氣和二氧化碳分別不超過1%和1.5%的情況下,方可人工開動局扇恢復通風。否則必須制定排放瓦斯的安全措施由救護隊負責排放瓦斯。

      26、什么叫分區通風(并聯通風)、什么叫串聯通風、擴散通風?

      答:分區通風是指井下各用風地點的回風直接進入采區回風巷或總回風巷的通風方式。串聯通風是指井下用風地點的回風全部或部分再次進入其他用風地點的通風方式。擴散通風是指利用礦井空氣分子的自然擴散運動,對局部地點進行通風的方式。

      27、什么是老塘通風? 有什么危害?

      答:進回風流部分或全部經過采空區的通風方式為老塘通風。其危害:使采空區丟煤加速氧化發生火災,將采空區瓦斯等有害氣體帶出發生瓦斯事故等.

      28、什么是下行風?

      答:風流沿回采工作面的傾斜方向由上向下的流動為下行風。

      29、瓦斯檢查次數有何規定?

      答:低瓦斯礦井每班檢查2次,其間隔時間3-5小時,高瓦斯礦井每班檢查3次,其間隔時間2-3小時,瓦斯檢查時間間隔要均衡。

      30、對獨頭巷道封閉的要求是什么?

      答:對巷道長度大于6米且停風的巷道在24小時內必須封閉完畢,在封閉前應將外部連接的鐵路 、電纜、架線、管路等切斷,避免雜散電流引爆獨頭內瓦斯。

      31、一氧化碳的危害及來源是什么?

      答: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無臭的氣體;它可燃燒,當含量在13—75%時,遇火能引起爆炸;一氧化碳劇毒,當含量達0.4%時,人在短時間內就可中毒死亡。 其來源是:井下火災;瓦斯、煤塵爆炸;爆破工作。

      32、瓦斯的性質及危害是什么?

      答:礦井瓦斯就是在煤礦生產過程中從煤層、巖層、采空區中涌出及產生的各種有害氣體的總稱。主要成分為沼氣:沼氣(CH4)是煤礦最常見的有害氣體,化學名稱叫甲烷,無色、無味、無臭;它比空氣輕,當其在空氣中含量高時可降低含氧量,引起窒息;它具有爆炸性和燃燒性,爆炸濃度一般為5—16%。

      33、礦井主要有害氣體成分是什么?

      答:沼氣(甲烷)、二氧化碳、氮氣,還有少量的乙烷、乙烯、氫、一氧化碳、硫化氫和二氧化硫等。

      34、預防瓦斯爆炸的技術措施由哪些?

      答:預防瓦斯爆炸的技術措施主要包括三個方面:⑴防止瓦斯積聚。(所謂瓦斯積聚是指體積大于0.5立方米的空間內積聚的瓦斯濃度達到2.0%時)。⑵防止瓦斯引燃。⑶防止瓦斯爆炸范圍擴大。

      35、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答:引燃瓦斯的火源有明火、放炮、電火花及機械摩擦火花等,針對上述火源,應采取下列預防措施:⑴嚴禁攜帶煙草和點火物下井,井口房周圍20米內禁止煙火和用火爐取暖。井下禁止使用電爐,禁止打開礦燈。嚴格電焊的審批手續。⑵嚴格執行裝放炮制度,不準使用不合格或變質的火藥。⑶井下使用的機械和電氣設備以及供電網路都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要求。經常檢查維修,杜絕失爆。⑷盡量減少機械摩擦火花,使摩擦火花不能引燃瓦斯。

      36、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業地點風流中的瓦斯是怎樣規定的?

      答: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業地點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0%時,必須停止用電鉆打眼;爆破地點附近20米以內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0%時,嚴禁爆破。采掘工作面極其他作業地點風流中、電動機或其開關安設地點附近20米風流中的瓦斯濃度達到1.5%時,必須停止工作,切斷電源,撤出人員,進行處理。

      37、防止瓦斯爆炸事故范圍擴大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⑴每一水平、每一采區都要布置單獨的回風道,實行分區通風。⑵通風系統力求簡單,總進風道與總回風道布置間距不得太近,以防發生爆炸時使風流短路。⑶裝有主要扇風機的出風井口,必須安裝防爆門。⑷礦井主要扇風機必須裝有反風裝置,且能在10分鐘內改變礦井的風流方向。⑸在連接礦井的兩翼、相鄰的采區、相鄰的煤層和采掘工作面等處的巷道中,設置隔爆設施,以阻止爆炸火焰的傳播。⑹編制周密的礦井災害預防及處理計劃

      38、瓦斯爆炸的條件是什么?

      答:氧氣濃度不低于12%、瓦斯濃度達到5—16%、引爆火源650-750℃。

      39、煤塵爆炸條件是什么?

      答:⑴煤塵本身具有爆炸性。⑵煤塵懸浮于空氣中并達到爆炸濃度30g/m3-2000 g/m3。⑶有引起煤塵爆炸的高溫火源650-900℃。

      40、防止與隔絕煤塵爆炸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答:⑴消除井下引爆火源。井下火源主要有:放炮火花、電氣火花、機械摩擦火花、瓦斯爆炸和煤炭自燃發火產生的火源等。⑵消除煤塵。必須采取綜合防塵措施,特別是對采掘工作面的回風道、皮帶機道、溜煤眼、運輸轉載點、采掘機組處要即是噴霧、沖刷和清掃煤塵。⑶采取隔爆措施。為了限制煤塵爆炸范圍擴大,必須采取隔絕煤塵爆炸的措施,主要采用水棚、巖粉棚、隔爆水袋、撒布巖粉、噴霧灑水等。

      41、礦井火災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答:⑴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⑵引起瓦斯和煤塵爆炸;⑶毀壞設備和資源。

      42、什么是外因火災?

      答:外因火災是由于外部火源如明火、放炮、電流短路、機械摩擦和撞擊等原因引燃可燃物造成的火災。

      43、外因火災的形成條件是什么?

      答:⑴有一定數量的可燃物。⑵有足夠數量的氧氣。⑶火源具有一定的溫度和足夠的能量。

      44、煤層自燃發火標志是什么?

      答:⑴產生明火;⑵產生煙霧;⑶產生煤焦油味;⑷采空區測取的一氧化碳濃度超過礦井實際統計的臨界指標,并有上升趨勢。

      45、煤炭自燃的條件是什么?

      答:⑴煤有自燃傾向性,且以破碎狀態存在;⑵有連續供氧條件;⑶有積聚氧化熱的環境;上述三個條件持續足夠的時間。

      46、炮泥的作用是什么?

      答:炮泥的作用是增加炮眼內炸藥爆炸時眼口抵抗力,防止炮眼內炸藥爆炸時形成的高壓氣體從眼口噴泄出來,從而達到理想的爆破效果和實現安全爆破。

      47、水炮泥的作用是什么?

      答:一是可以起到封口作用;二是在炸藥爆炸時水炮泥的水便形成霧狀分布在空氣中,可起到降塵、降溫和吸收有毒有害氣體的作用。

      48、放炮前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答:放炮前除檢查放炮地點瓦斯、煤塵、加固支護,設置警戒、障礙標志外,還要清除工具和材料,保護好機器、設備和儀器,班組長還必須親自點名指派專人,在所有能進入放炮地點的道路上設置警戒線站崗警戒。警戒人員必須在有掩護的安全地點進行警戒,并同時懸掛警戒繩和警戒牌。

      49、井下避災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答:⑴積極搶救。力爭將事故消滅在初期階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圍,最大限度的減少損失。⑵安全撤離。當無法搶救事故時,井下礦工應設法安全撤離。⑶妥善避難。當無法撤離時,遇險人員應在災區內努力改善生存條件,等待救援。

      50、井下發生瓦斯、煤塵爆炸時,在沖擊波過后,井下人員應如何去做?

      答:帶好自救器后,辨別方向,沿避災路線盡快進入新鮮風流,迎著風流撤出災區;若巷道破壞無法通行或不清楚撤退路線是否安全,應選擇臨時避難硐室,耐心待救。

      51、什么是“糊炮”,為什么嚴禁放糊炮?

      答:糊炮是指不打眼,將炸藥藥卷用炮泥糊或不用炮泥直接靠在大塊煤、巖石表面上放炮。所以火焰直接暴露在井下空氣之中,最容易引起瓦斯、煤塵爆炸。此外,還容易崩倒崩壞支架和崩壞工作面的機械和電器設備,造成其他事故。

      52、一般來說,煤塵爆炸的上限和下限濃度各為多少?爆炸力最強的濃度為多少?

      答:煤塵爆炸的下限濃度一般為30—50g/m3,上限濃度為1000—2000g/m3,其中爆炸力最強的濃度為300—400g/m3。

      53、礦井瓦斯爆炸的條件是什么?

      答:礦井瓦斯爆炸的條件:一是瓦斯濃度,二是有火源,三是有足夠的氧氣。⑴瓦斯濃度:在正常情況下,瓦斯爆炸的下限為5%,上限為16%,所以瓦斯濃度在5—16%范圍內,遇火則發生爆炸。⑵引火溫度:瓦斯的點燃溫度為650—750℃。所以井下的明火、電弧火花、放炮、自然發火、架線機車火花、甚至鐵器撞擊、摩擦產生的火花等都可以引然瓦斯。井下空氣中氧氣含量低于12%時,則瓦斯遇火也不發生爆炸。

      54、井下窒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發生窒息的主要原因是缺氧。當氧氣濃度降到12%以下時,人就會因缺氧窒息死亡。產生缺氧的原因:一是高瓦斯礦井中產生大量瓦斯或二氧化碳積聚,引起氧氣相對減少;二是低瓦斯礦井中通風不良的盲巷或采空區中二氧化碳、氮氣等氣體增加,使氧氣含量相對下降;三是在封閉的火區中氧氣含量下降,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相對增加。

      55、井下各種有害氣體的允許濃度各為多少?

      答:規程規定,一氧化碳的濃度不得超過0.0024%;二氧化氮濃度不得超過0.00025%;二氧化硫濃度不得超過0.0005%;硫化氫濃度不得超過0.00066%;氨氣不得超過0.004%。

      56、采掘工作面的進風流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濃度各有什么規定?

      答:規程規定,采掘工作面的進風流中氧氣濃度不得低于20%,二氧化碳年度不得超過0.5%。

      57、礦井有毒有害氣體中,一氧化碳的成分、危害及來源有哪些?

      答:一氧化碳(CO)是一種無色、無味、無臭的氣體;它可燃燒,當含量在13—75%時,遇火能引起爆炸;一氧化碳極毒,當含量達0.4%時,人在短時間內就可中毒死亡。 其來源是:井下火災;瓦斯、煤塵爆炸;爆破工作。

      58、巷道恢復通風時,《煤礦安全規程》對瓦斯是怎樣規定的?

      答:必須首先檢查瓦斯,當瓦斯積聚時,必須按規定排放瓦斯,只有在回風流中瓦斯瓦斯濃度不超過1.0%、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空氣成分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第一百條的要求時,才能作業。

      59、井下爆破作業對炸藥、雷管的規定?

      答:井下爆破作業必須使用煤礦許用炸藥和煤礦許用電雷管。高瓦斯礦井和低瓦斯礦井高瓦斯區要使用安全等級不低于三級的乳化炸藥,使用8號金屬外殼的瞬發電雷管或毫秒延期電雷管;低瓦斯礦井的巖石掘進工作面必須使用安全等級不低于一級的煤礦許用炸藥;低瓦斯礦井的煤層采掘工作面、半煤巖掘進工作面必須使用安全等級不低于二級的煤礦許用炸藥。在采掘工作面,必須使用煤礦許用瞬發電雷管或煤礦許用毫秒延期電雷管。使用煤礦許用毫秒延期電雷管時,最后一段的延期時間不得超過130毫秒。不同廠家生產的或不同品種的電雷管,不得摻混使用。不得使用導爆管或普通導爆索,嚴禁使用火雷管。

      60、采掘工作面的防塵措施主要有哪些?

      答:采煤工作面有:煤層注水、水打眼(濕式電煤鉆)、水炮泥、放炮前后灑水、轉載點噴霧、風流凈化、巷道沖刷、采煤機內外噴霧等。掘進工作面有:濕式打眼、水炮泥、放炮噴霧、沖刷巷幫、凈化風流、轉載點噴霧、掘進機內外噴霧、除塵風機、潮料噴漿、個人防護等。

      61、何為“三人聯鎖”放炮?

      答:“三人聯鎖”放炮是指放炮前,放炮員將警戒牌交給班組長,由班組長派人警戒,下達放炮命令,并檢查頂板與支架情況,將自己攜帶的放炮命令牌交給瓦斯檢查員,瓦斯檢查員經檢查瓦斯、煤塵合格后,將自己攜帶的放炮牌交給放炮員,放炮員發出放炮口哨進行放炮,放炮后三牌各歸原主。

      62、什么是“一炮三檢”制度?

      答:一炮三檢是指:采掘工作面放炮地點在裝炮前、放炮前、放炮后檢查放炮地點20米范圍內的瓦斯濃度,當瓦斯濃度達到1%時,必須停止裝放炮工作。

      63、什么“三專兩閉鎖”?

      答:三專兩閉鎖是指:專用變壓器、專用開關、專用電纜;兩閉鎖是指瓦斯電閉鎖、風電閉鎖。

      64、掘進工作面風筒距迎頭的距離是怎么規定的?

      答:高瓦斯礦井、低瓦斯礦井高瓦斯區及異常區的煤和半煤巖掘進頭風筒距迎頭不大于5米,巖巷不大于8米;低瓦斯礦井煤和半煤巖風筒距迎頭不大于8米,巖巷不大于10米。

      65、何謂“三級信號”、“三保險制度?

      答:“三級信號”:放炮時必須利用口哨發出放炮信號,一聲準備放炮、二聲放炮、三聲放完炮。“三保險”:拉繩、掛牌、站崗。每次放完炮后,必須等待不少于15分鐘,待迎頭炮煙吹散后人員進入工作面,進入工作面前必須專人首先整理風筒,保證迎頭正常通風的前提下進入。

      66、引起瓦斯爆炸的火源主要有哪些?

      答:主要有明火、電火花、電器失爆、電弧或熾熱金屬表面的部件、放炮火焰、自然發火以及摩擦火花。

      67、為什么井下人員要佩帶自救器?

      答:當井下發生意外災害時,在災區或受災區影響區域內的每一個職工都受災害的威脅。而自救器是一種小型便于攜帶的防止有毒有害氣體中毒,保護人員呼吸的器具。因此,井下人員必須佩帶自救器。

      68、下井時,哪些人員攜帶便攜式瓦斯報警儀?

      答:礦長、礦技術負責人、通風區隊長、工程技術人員、班長、爆破工、流動電鉗工、監測工。攜帶便攜式瓦斯報警儀的人員必須持牌領取,按時交回,不得丟失。

      69、瓦斯員下井操作前的準備工作有哪些?

      答:瓦斯員應攜帶瓦斯鑒定器、瓦斯棒、膠皮管、溫度計、記錄手冊、筆。如有自然發火煤層的還攜帶一氧化碳鑒定器。在領取瓦斯鑒定器時應檢查藥品、電路、氣密性、光譜條紋是否符合要求。

      70、過濾式自救器的使用氧氣濃度?

      答:過濾式自救器不可以在氧氣濃度小于18%和CO濃度不大于1.5%的環境中使用。

    煤礦安全網(http://www.hy77.org)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最近手机中文字幕高清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