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煤礦一通三防技術

    作者:煤礦安全網 2013-11-29 14:58 來源:煤礦安全網

      長期封閉巷道氣體濃度變化原因分析

      一、煤層瓦斯垂直分帶

      ㈠形成原因:當煤層直達地表或直接為透氣性較好的第四系沖積層覆蓋時,由于煤層中瓦斯向上運移和地面空氣向煤層中滲透,使煤層內的瓦斯呈現出垂直分帶特征。

     

    煤層由露頭自上而下分為四個帶:CO2-N2帶、N2帶、N2-CH4帶、CH4帶,前三個帶總稱為瓦斯風化帶。

      瓦斯風化帶下界深度指標體系:(據不完全統計,最淺達15米,最深達467米)

      煤層相對瓦斯涌出量等于2-3m3/t處;2、瓦斯組分中甲烷及重烴濃度達80%(體積比);

      3、煤層內瓦斯壓力為0.1-0.15MPa; 4、煤的瓦斯含量達到規定數值,變質程度不同標準不同。

      ㈡氣體來源分析:

      1、CH4:①生物化學階段(從植物遺體到泥炭):

     

      ②變質階段(從泥炭到煙煤,碳化過程):

     

      煤層瓦斯含量少于生成量,減少原因:1)地質構造運動;2)運移到適于貯存地點,形成氣藏;3)溶解于水中(長久地質年代過程中);4)逸散于大氣中(從煤層露頭)。

      2、N2(惰性氣體):主要來自大氣,井下爆破或生物腐爛也會生成,有些煤巖層也有氮氣涌出。在放電或電解情況下,N2+O2=放電=2NO ,一氧化氮與氧氣迅速化合,生成二氧化氮2NO+O2=2NO2 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一氧化氮3NO2+H2O=2HNO3+NO

      3、CO2:1)變質生成。易逸散于大氣中,溶解于水,生成碳酸鹽,所以,深部煤層中很少含有CO2;2)生物化學作用,淺部生物圈內(微生物生化作用);3)火山活動,巖漿接觸變質,生成大量CO2;4)煤氧化。特別是煤的低溫氧化。

      ㈢煤層瓦斯垂直分帶及各帶氣體分析

      名稱氣帶成因瓦斯成分(%)

      N2C02CH4

      CO2-N2帶生物化學-空氣20-8020-80<10

      N2帶空氣>80<10-20<20

      N2-CH4帶空氣-變質20-80<10-2020-80

      CH4帶變質<20<10>80

      二、2107S切眼啟封密閉巷道內氣體濃度變化分析

      由于巷道封閉3個月有余,由于長期不通風,氧氣濃度最低達6%,嚴重低于《規程》20%的規定,容易導致人員窒息事故

      分析如下:

      1、密閉里段為護巷段,運輸巷在工作面兩端為負壓區,但由于密閉的增阻,應該無漏風補充,否則氧氣濃度不會降低。

      2、由于密閉巷道為半煤巖巷道,存在煤巖緩慢氧化過程,這是造成氧氣濃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六采軌道石門(全巖錨噴巷道)啟封密閉時氧氣濃度達19%,濃度稍有降低。

      3、在煤、巖氧化過程中會生成二氧化碳,氧氣濃度降低,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分析2012年2月4日計量站氣體分析報告數據可知: 1502運輸巷密閉:氧氣:7.82% 瓦斯:3.35% 二氧化碳:3.01%;2104S密閉:氧氣:19.07% 瓦斯:0.01% 二氧化碳0.99%;2702面隅角頂部:氧氣:20.41% 瓦斯:0.01% 二氧化碳:0.36% ;再者2106S面采空區內二氧化碳有可能進入密閉內,增加二氧化碳濃度,所以以后在啟封密閉過程中,應加強巷道底板二氧化碳濃度的檢測。

      4、由于密閉巷道內壓力減低,存在煤巖層釋放氮氣的可能,但是必須對密閉內巷道內采樣分析得出,礦井瓦斯地質圖說明書中1層煤瓦斯含量分析結果:5-4鉆孔(深度482.18米):甲烷:1.42% 二氧化碳:0.43% 氮氣:98.15%;6-8鉆孔(深度384.34米):甲烷:0.13% 二氧化碳:2.54%、氮氣:97.33 %;8-3鉆孔(深度468.32米):甲烷:2.1% 二氧化碳:1.51%、氮氣:96.42 %。

      通防科

      2013年11月24日

    煤礦安全網(http://www.hy77.org)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最近手机中文字幕高清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