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思源終不悔
韓德舉,男,漢族,1964年1月出生,貴州水城人,中共黨員,現為川煤(集團)攀煤水電分公司副總工程師兼任供水廠廠長。1999年12月被評為攀枝花市勞動模范,2012年6月被攀煤(集團)公司授予“創先爭優優秀黨員示范崗”榮譽稱號。
什么樣的人生才算是精彩的,什么樣的生活才算是幸福的,出生在貴州貧困山村,家徒四壁,滿手凍瘡曾因為貧窮和饑餓一度輟學,是韓德舉學生時代最為深刻的印象。高中時代品學兼優的他寄托著父母全部的希望,卻因為貧困而選擇了中專早早的走入了社會,走進了攀煤這片培育他的第二故鄉。質樸的農村孩子在寶鼎礦區收獲了自己的家庭、事業、愛情,生活自滿因無欲,工作盡職緣有心,品嘗過少年時代的艱辛,讓他把全部的心力都甘愿奉獻給攀煤這塊培育他的沃土。
1985年重慶煤校畢業的韓德舉只身來到寶鼎礦區,被分配到陶家渡水廠當上了一名小小的技術員。扎根礦區,無怨無悔,曾經的農村娃以堅韌的性格和不懈的努力成長為市級勞動模范。改變礦區落后的制水工藝的心愿成為這個倔強的貴州漢子27年的不懈追求。
當時的陶家渡水廠始建于六七十年代,不僅技術工藝極為簡單落后,而且設備管路老化嚴重,故障頻頻,不堪重負。但是礦區幾萬名職工家屬的吃水問題容不得他們有半點懈怠,日復一日的頻繁檢修成為水廠職工的“家常便飯”。那時的韓德舉與所有的工人師傅們一樣,不分白天黑夜的巡視在江邊、奮戰在泵房,搶修在寶鼎礦區長長的管線上。餓了啃幾口自帶的饅頭咸菜,渴了灌幾口自來水,休息時還不忘翻幾眼隨身攜帶的技術書。幾年的摸爬滾打沒有壓垮這來自農村的學生娃,在他的眼里,再艱苦的環境也比兒時農村老家的生活更甜蜜。歲月磨礪了他堅韌的性格,艱辛的付出換來了水質的持續改善,也為他換來了攀枝花市勞動模范的殊榮。付出總有回報,從技術員、工程師,副廠長,一步步走上了干部崗位,水廠的每一臺設備、每一輛泵車、每一寸管路都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上,鐫刻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里。
水是生命之源,滔滔的金沙江水滋養了寶鼎山下的英雄兒女,卻沒有讓礦區人品嘗到它的“甘甜”,工藝落后、設備陳舊,凈化后的水質雖然符合生活飲用水的基本要求,但一到渾水季節,水質就會持續下降,與國家規定的飲用水標準相去甚遠。上世紀90年代,煤炭行業不景氣,攀煤人經營困難步履維艱的記憶還沒有遠去,缺少資金的支持,拿什么來徹底改善水質成了韓德舉一直以來的一塊心病。沒辦法就想辦法,沒條件就創造條件,一到渾水季節,韓德舉就時常住到廠子里,每隔一小時監測一次水質,每周都要清洗一次預沉池;凈化車間里,他與職工一道研究通過增加濾頭反沖洗時間提升水質的辦法;化驗室里與化驗員一遍遍的化驗水質,監控單項指標,合理控制凈化劑投放數量;每當暴雨造成江水漲落時,他還與職工一起奮戰在浪花翻滾的江邊,盡最大的努力保障水泵設備的安全。多少次深夜人靜,辦公室的燈光下還閃現著他查閱資料身影,多少個清晨,職工們看到他走出辦公室的倦容。
2005年,攀煤駛入發展的快車道,發展不忘改善民生,成果由全體職工共享。集團公司做出了陶家渡水廠升級改造的科學決策,供水廠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韓德舉身先士卒,一遍遍到水務集團參觀學習,一次次到炳草崗水廠登門求教。一定要把錢用在刀刃上,采取就地改造,技術創新的方式,發揮水廠目前條件下的最大效益。他果斷的引進第四代二氧化氯發生器替代傳統制水工藝,改造了自動加藥系統和水質在線監測系統,使出廠水水質常規檢測項目完全符合國家規定的飲用水標準,徹底解決了長期困擾礦區的水質提升問題。在解決核心關鍵技術問題的基礎上,他又提出了改造虹吸濾池、普通快濾池凈水系統的技術改進方案,有效地縮短了水質凈化周期。今天,如果你走進陶家渡水廠,昔日陳舊的廠房已不復存在,往日的雜草叢生已變成滿眼的新綠,處處透著無限的生機。
供水思源,源自精心,如今已經是攀煤水電分公司副總工程師的韓德舉,把提升供水管理水平,縮小和現代化高水平水廠的管理差距,做為了自己新的目標和追求。在“讓學習成為習慣,讓自律成為風尚”、“誠心+交心=班子的同心”“精心+關心=職工的信心”等一系列經營理念的指引下,供水廠全體干部職工做出了“嚴格對標管理、實施100%工程”,即:“黨政100%完成經營、安全、黨建目標;黨員100%身邊無安全事故;出廠水質100%符合標準;重大缺陷及時消除率100%;事故搶險及時率100%”的公開承諾。口號化為實際的行動,2011年精煤和小寶鼎水廠劃歸水電公司統一管理后,韓德舉針對兩座水廠設備落后、人員技能水平較差、水質凈化系統配置不合理的實際,積極組織開展技術攻關活動,連續一個月奮戰在施工現場,2012年3月,精煤水廠水質凈化系統改造工作結束,供水片區水質濁度達到了國家飲用水標準。曾經風華正茂,到如今人至中年,但是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止,隨著攀枝花觀音巖水庫建成后攀西地區供水總體規劃的出爐,礦區水質也會實現質的飛躍,又一張新的藍圖在韓德舉心里開始悄悄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