峁底煤業通風隊各工種操作規程
第一條 備料方面
1、砌筑設施所用的物料(磚、黃土、水泥、沙石、通風設施)必須預計準備充分,并堆放整齊,不得亂扔亂放。
2、搬遷物料時,必須抓緊抓牢,以防碰傷自己,往下放時,一定要看地形及周圍人員情況,選擇合適地點下放。
3、修建通風設施的地點必須有可靠的支護,然后進行其它工作。
4、運送物料時嚴禁皮帶運送。
5、入井攜帶工具時,要前后保持一定距離,不得橫沖直撞,以防碰傷人員。
6、在井下跨越皮帶時,必須選擇有過橋的地方,如無過橋時,一定要選擇頂板支架牢固的地方,兩腳站穩,兩手抓牢支架或梁穩快跨過皮帶。
7、在陡坡上行走或運送物料時,前后保持一定距離。
即:前一人上去,后一人再上,以防滑石滾下發生意外。
8、嚴格執行“三大規程”、《職工入井手冊》以及有關的礦紀等。
1、永久密閉
永久密閉主要用于總進回風巷、主要進回風巷、上下山正副巷和順槽正副巷之間的隔離和對已采區及火區的封閉等。
(1)規格質量:
Ø 用不燃性材料建筑,墻厚根據用途和自燃條件的不同而確定,要求頂部厚度不小于1m。井筒和巷道高度超過3m的地點不小于1.5m。
Ø 密閉上下要砌在頂部堅實的巖石上,有偽頂或軟底時,要挑頂或起底。煤巷密閉兩幫見實煤后,掏槽深度不小于30×30cm,巖巷要見實幫。
Ø 密閉兩面用紅磚、料石、荒料石等不燃性材料砌墻,墻厚不小于50cm,墻中間用黃土層層夯實。
Ø 密閉內有積水時,前后墻要有一定高度的水泥抹面,墻內底部要先用紅粘土摻白灰搗實后,再填黃土或用混凝土砌筑墻體,并在密閉底部設翻水管,孔口要封堵嚴實。
Ø 墻面要平整(1m內凸凹不大于10mm,料石勾縫除外),無裂縫、無重縫、無空縫、無漏風(手觸無感覺,耳聽無聲音)。
(2)管理要求:
Ø 密閉前5m內支架完好,無片幫冒頂。
Ø 密閉前無瓦斯積存。
Ø 密閉前5m內無雜物、積水和淤泥。
Ø 密閉前設置柵欄、警標、檢查牌。
Ø 已采區密閉設置距通風巷道不得超過6m,否則補打永久密閉。
2、臨時密閉
Ø 臨時性的改風或封閉盲巷時可以用臨時密閉。
Ø 用紅磚或不風化巖石砌筑,厚度不小于24cm,并用黃土摻水泥抹面。
Ø 密閉設在頂幫良好處,四周掏槽見硬底硬幫,要與煤巖接實。
Ø 密閉前5m內支護完好,無片幫、冒頂。
Ø 密閉前設柵欄、警標、檢查牌。
Ø 因處理事故或臨時改風,使用時間不超過7天的地點,可用木板臨時密閉,用魚鱗式搭接,并用泥抹面。
3、永久風門
Ø 風門應在同一地點安裝兩道且互相閉鎖。主要進回風巷之間,應同時安裝兩道反向風門。自動平衡風門可設兩道風門且互相閉鎖。
兩道風門的距離,應能保證行車或行人時不同時打開,一般情況下行人與人工推車不小于5m,電機車運輸不小于一列車長度,無極繩運輸不小于10m。
Ø 風門垛的規格標準用永久密閉。
Ø 風門門框規格應根據運輸工具的類型而定。
Ø 通車風門要設專人負責開關,行人風門能自動關閉,專用行人的風門可縮小到0.6×0.8m,也可在大門上安裝一個小風門,用以調節風壓。
Ø 風門門扇要用不小于4cm厚的木板或角鋼板焊接而成,風門木板接茬的位置要采用錯口接法,并穿帶。如用雙層木板,中間要夾廢舊風筒布或其他隔風、防水材料,其總厚度不應小于4cm,門扇與門框接觸的位置要保持嚴密以減少漏風,鐵風門焊接必須牢固,不得有漏風。
Ø 門框要包邊,沿口有襯墊,四周接觸嚴密,門框的傾角必須保證風門能自動關閉,門扇與門框不得歪扭,鐵風門門扇與門框之間必須有絕緣襯墊。
Ø 風門底部的水溝要設反水池或擋風簾,過電纜孔應堵嚴。
Ø 風門前后5m內航道支護良好,無淤泥、積水和雜物。
Ø 不使用的風門必須摘下,存放在適當位置。
Ø 當風門所處的巷道長度大于15m時,必須留有一定面積的通風窗口。
Ø 必須預留過線管。
4、臨時風門
Ø 風門門垛寬度不小于50cm,其他部分與永久風門相同。
Ø 井下巷道不得使用風筒布控制風流(不包括巷道頂幫處理積聚瓦斯)
5、調節風窗
調節風窗是在風門(閉墻)上部或其他部位設置專用四邊形或圓的可調節斷面大小的風窗,用以增減巷道風阻、調節風量的通風設施。其質量標準可根據時間長短,分別與永久風門和臨時風門相同。
調節風窗斷面的大小應根據配風計劃或生產所需要的風量來確定。每組風窗必須設置兩道,保證堅固牢靠。
6、永久風橋
Ø 永久性風橋設置在主要進、回風巷道交叉口。
Ø 風橋質量標準:
Ø 風橋上、下巷均應使用不燃性材料支護或砌碹。橋面平整不漏風(手觸感覺不到漏風為準)。
Ø 支護或砌碹后,橋面要用黃土夯實。黃土厚度不小于0.5m。充填黃土的長度,每端都要超出交叉口4m以上。
Ø 風橋上巷的斷面不小于原巷斷面的五分之四,坡度要小于30°,橋面要成流線型。
Ø 風橋兩幫接口嚴密,四周見實幫、實底并要充填搗實。
Ø 風橋前后5m內巷道支護良好。
Ø 風橋的上下巷均不得設置風門或調解風窗。
Ø 若用上行或平行繞道代替風橋時技術副礦長批準,上巷底板與下巷頂板的距離不得小于3m,特殊情況要制定措施報。
7、臨時風橋
Ø 臨時改風、硐室通風或做工程需要分區通風時可以使用鐵質風筒代替風橋。
Ø 鐵質風筒風橋內風速不得超過15m/s,支護鐵質風筒要采用不燃性材料,風筒不得承受巷道壓力。
8、柵欄
Ø 設置柵欄的地點包括:瓦斯超限區、無人工作巷道、回采工作面專用排瓦斯巷、放炮貫通的巷道、兩巷間貫眼超過6m的盲巷等處。
Ø 柵欄規格應根據設置地點巷道的寬帶,首先打起堅固的立柱,木支架巷道不少于兩根,其他巷道不少于四根,柱距不超過0.8m。
Ø 在立柱上使用寬帶不小于4cm,厚度不小于2cm的木板條,木板條橫豎間距不超過20cm,要全巷道斷面設置,但可以留有只供通風人員進出的并用鐵絲捆綁的小柵欄門,或用金屬網固定在立柱上制成柵欄。
Ø 柵欄上部應當掛有白底紅字,上寫“嚴禁入內”的危險警戒牌版,未經通風隊長同意,任何人不得拆除柵欄。
(二)防塵組
第一條 防塵設施安裝要求
1、水棚應設在巷道的直線段內,水棚與巷道交叉口、轉彎處距離保持50—75m,與風門距離大于25m。
2、采掘工作面設置隔爆水棚應設多組水棚,每組間距不大于200m。
3、主水棚的水量不小于400/m2,棚區長度不小于30m,輔助水棚的水量不小于200L/m2,水槽邊與支架、巷壁、頂板之間的距離不小于0.1m,水槽距離巷道軌道不小于1.8m,水槽保持同一高度。
4、在易產塵點安裝噴霧,如采煤機、刮板、皮帶機頭、機尾。
5、地面建有500m3的靜壓高位水池一個,其平常保證不低于200 m3的水量。
6、防塵灑水管路的輔設:大巷采用三寸納米管,順槽采用二寸納米管,皮帶巷每隔50米留一灑水柵閥,回風巷每隔100米安設一個柵閥并在各巷道口、交插處留灑水柵閥,以便各地點灑水降塵及施工。
7、在主副斜井進風口20米內各按兩道凈化水幕,在各大巷中途及各大巷開口20米內安設一道凈化水幕。
8、距掘進工作面30米范圍內及距回風繞道開口處20米范圍內各安設一道凈化水幕以凈化掘進工作面風流。在回采進風順槽距回采工作面30米范圍內安設一道全斷面水幕,回采回風順槽距工作面30米范圍內安設兩道凈化水幕,以凈化回采工作面風流。
9、裝煤倉、轉截點設置噴霧,實現放煤噴霧,并在放煤口下風側20m范圍內設水幕,實現與放卸工序聯動。
第二條 巷道防塵
1、主斜井、運輸大巷、主要進風巷、采區進回風巷,每周沖洗一次。
2、距工作面20m范圍的巷道,每次放炮后沖洗一次,20m至巷道口每三天沖掃一次。
3、工作面每次放炮前后,工作面20米范圍內必須進行灑水降塵,時間不得小于10min。
4、沖洗主斜井運輸大巷時,人員必須站在進風一側,嚴禁長時間沖洗電纜,沖洗時注意料箱運行情況。
5、沖洗時,管頭安裝三孔噴頭,巷道必須清理干凈,不得有煤塵出現,嚴禁沖洗開關。
6、在皮帶運輸巷中沖洗時,人員要走過橋,管路走皮帶底,人員過往皮帶時要小心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