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平禹方山分公司方山礦二1煤新井軌道下山躲避硐室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作者:煤礦安全網 2013-01-18 14:45 來源:煤礦安全網

    軌道下山躲避硐室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一、目的
       根據礦井需要,決定在軌道下山北幫施工4個躲避硐室,為確保施工安全及工程質量特制定此安全技術措施,望施工單位認真貫徹執行。
       附開口位置平面圖
           
        二、概況
       軌道平臺向下50m、120m處原有兩個小躲避硐室,由于硐室深度不夠,需對其擴修(原斷面依次是寬2.1m×高2.23m×深1m,寬2.3m×高2.2m×深0.9m);原硐室寬、高不變,擴修后深度達到1.5米。從11061機片向下80m處做寬3.5m×高2.7m×深3m硐室,130m處做寬3.5m×高2m×深3m,擴修對其噴漿不低于100mm厚。
        三:施工內容、工藝及工序
       (一)施工內容
        躲避硐室施工內容包括風鎬破噴層,手鎬落煤,打眼,錨網,噴漿,煤矸運輸。
       (二)、施工工藝
        1、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1)、施工前,先由地測隊標定開口位置。
       (2)、施工前,對1號2號硐室不進行效檢,對3號4號硐室進行效檢,指標不超過時,方可開工。
       (3)、施工前,備齊施工所需要使用工具、支護材料,如水泥、沙子、石子、速凝劑、錨桿、錨網、錨固劑、鐵鍬、長釬子,風動錨桿機、噴漿機等。
       2、工藝流程
       1)、施工方法:人工開幫,沿煤層頂板施工刷幫成巷,人工清理浮煤、渣,礦車運輸。
       2)、施工順序:交接班→采取措施保護好施工地點的管線→拆除原巷道噴漿支護→敲幫問頂→按照標定的位置刷幫成巷→打錨桿掛網→處理煤矸→噴漿。
       3)、運  輸:施工中用礦車運輸出煤。工作面→軌道下山→+84    平臺→副井底→地面。
        施工中用礦車運輸出渣。工作面→軌道下山→+84 平臺→副井底→地面。
        四、技術參數和質量標準
       (一)、技術參數
       1、巷道支護規格:
       軌道平臺向下50m、120m處擴修后支護斷面圖

      3、選用材料說明

      巷道永久支護方式為錨網噴支護,錨桿采用強直徑20mm的左旋等強錨桿,長度為2200mm,每根錨桿均用2卷zk2335樹脂錨固劑固定,錨固長度不少于700mm,托盤為圓形,直徑為100mm,用10mm厚鋼板壓制成弧形。錨網采用直徑3.2mm的冷拔鐵絲制作的經緯網,錨網規格2500mm×1000mm,頂網垂直于巷道輪廓線鋪設。 噴漿所用水泥為不低于3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沙子平均粒徑為0.3-0.5mm,石子平均粒徑為4-12mm,錨索為預應力鳥巢型鋼絞線, 錨索直徑15.24mm,長度6m,每根錨索使用6卷zk2335樹脂錨固劑。

      五、工程質量標準及要求:

      1、嚴格按照設計施工,寬、高允許誤差±50mm,錨桿間排距允許誤差±100mm,錨索間排距允許誤差±100mm。

      2、錨桿安裝要牢固,托板緊貼頂板不松動,錨桿外露長度為30~50mm;錨桿打設要成排成線。

      3、錨網鋪設要做到展、平、直,錨網搭接長度100mm,且搭接處每隔300mm用14#鐵絲連接;錨索外露長度200mm。

      4、噴射混凝土配比為水泥:沙子:米石=1:2:2。

      5、噴層基礎深度100mm。

      6、噴層表面平整一致,平整度≤50mm。

      7、噴射質量:噴射前必須清洗噴射斷面,清理浮矸、活矸、網兜、噴射均勻、無裂隙。

      六、主要安全技術措施

      (一)干部跟班帶班制度

      1、嚴格執行隊干、班組長跟班制度

      2、嚴格現場交接班制度,交清工程質量及安全狀況和遺留安全隱患。

      3、跟班干部必須對當班安全生產、工程質量、安全狀況負責。

      4、跟班干部必須按礦規定執行安全生產每班三匯報制度,必須按礦規定執行現場隱患排查整改制度。

      (二)一通三防

      1、工作面懸掛便攜式瓦斯報警儀,工作期間發現瓦斯濃度出現異常,要停止作業,撤出人員,上報調度室。

      2、經常沖刷巷道頂、幫和管路上的粉塵。

      3、防塵工要經常檢查防塵管路,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

      4、每班施工前后必須灑水降塵,保持巷道整潔。

      (三)、機電運輸管理制度

      1、嚴格執行“行車不行人,行人不行車”制度,嚴禁扒蹬坐車。

      2、在斜巷中裝卸車時,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1)在礦車的下方支設戧柱。

      (2)上提或下放礦車時,必須有可靠的信號聯系,不得用口令傳遞信號,待人員全部躲到附近安全地點后,方可發出開車信號。

      3、下山半路裝卸車時必須設置擋車裝置。

      4、礦車運行時,繩道內和礦車的下方不得有人。巷道內的所有人員必須全部躲到安全地點;紅燈熄滅后,方可行走。

      5、必須堅持“行車不行人,行人不開車”的制度,下放礦車時使用保險繩和聲光信號。

      6、施工前要對巷道內的監控線、電纜、風水管線進行可靠性掩護,并經礦單位驗收后方可施工。

      (四)、巷道頂板管理

      1、認真堅持“敲幫問頂” 制度,及時處理危巖,特別是打眼前,對頂板破碎地點必須先用長釬子把碎矸全部放掉,施工人員要站在巷道上部安全地點,并且有專人觀山;檢查巷道斷面的規格是否符合設計要求,符合要求時應及時架設臨時支護,施工人員必須在臨時支護下打設錨桿。

      2、處理危巖必須2人配合1人處理,1人觀山。并清理好退路替換下來的材料必須及時打走,保持巷道清潔嚴禁影響通風和行人。

      3、處理危巖時,由上向下先頂后幫,處理危巖范圍內嚴禁其他人員進入。

      4、頂板遇到大塊巖石或較大面積離層時,應先設置臨時支護,保證安全后再由上向下處理。

      5、在頂板破碎時,要適當縮小錨桿支護和錨索支護的間排距。

      6、打錨桿眼前,必須按設計進行布眼,其間排距不得超過設計±100mm。

      7、錨桿安裝要牢固,托板緊貼頂板不松動,對不合格的錨桿必須重新補打,嚴禁截短錨桿使用,錨桿外露、角度符合規定。

      8、錨桿質量符合設計要求,托板、螺帽齊全完好,桿體,錨固劑規格材料符合設計要求。

      (五)、煤質管理制度

      (1)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矸石、噴漿皮、廢錨網錨桿及日常垃圾, 礦車裝運由副井提升至地面。

      (2)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煤,礦車裝運由主井煤倉進入主井提升系統。

      (六)、噴射混凝土

      1、準備工作:

      (1)檢查巷道支護是否合格,經檢查驗收合格后,方準進行噴漿;

      (2)清理噴射現場的矸石雜物,接好風、水管路,輸料管路要平直、不得有急彎,接頭要嚴密,不得漏風,嚴禁將非抗靜電的塑料管做輸料管使用;

      (3)噴射前,必須在墻跟下挖深度200mm的基礎;

      (4)檢查噴漿機是否完好,并送電空載試運轉,緊固好摩擦板,不得出現漏風現象;

      (5)噴射前必須用高壓風水沖洗巷道,在巷道拱頂和兩幫拉繩安設噴后標志;

      (6)噴射人員要佩戴齊全有效的勞保用品。

      2、噴射混凝土的工藝要求:

      噴射順序為先墻后拱,從墻基開始自下而上進行,噴槍頭與受噴面應盡量保持垂直。噴槍頭與噴面的垂直距離以0.8m~1.0m為宜。人工拌料時采用拌潮料,水泥、砂子、米石應清底并翻拌3遍使其混合均勻。

      噴射時,噴漿機的供風壓力為0. 4Mpa,水壓應比風壓高0.1Mpa左右,加水量憑噴射手的經驗加以控制,最合適的水灰比是0.4~0.5之間。噴射過程中應根據出料量的變化,及時調整給水量,保證水灰比準確,要使噴射的混凝土無干斑、無流淌、粘著力強、回彈料少、依次噴射混凝土厚度30~40mm,并要及時復噴,復噴間隔時間不得超過2h。否則,應用高壓水重新沖洗受噴面。

      3、噴射工作:

      噴射工作開始前,應首先在噴射地點鋪上舊膠帶或舊風筒,以便收集反彈料,反彈率不得超過15%。若噴射地點有少量淋水時,可以適當增加速凝劑摻入量;若出水點比較集中時,可設好引水管,然后再噴漿。噴射工作結束后,噴層必須連續灑水養護28天以上,7天內每班灑水養護1次,7天以后,每天灑水養護1次,灑水養護時間為每天的8:00班。噴料要一次噴射完畢,噴完后應立即收集反彈料。當班噴射工作結束后,必須卸開噴頭,清理水環和噴漿機內外部所有灰漿或材料。噴射混凝土反彈率不得超過15%,反彈料要及時收集,可摻入料中繼續使用,但摻入量不超過30%。

      開動噴漿機時,必須先給水,再開風,再開噴漿機,最后上料;停止噴漿機時,要先停料,后停噴漿機,再關水,最后停風。噴射工作開始后,嚴禁將噴射槍頭對準人員。噴射中突然發生堵塞故障時,噴射手應緊握噴頭,并將噴口朝下。

      4、噴射質量:噴射前必須清洗噴射斷面,清理浮矸、活矸、網兜,噴射均勻,無裂隙,無“穿裙”、“赤腳”。

      (六):其他

      1、除遵守本措施外,還應遵守《煤礦安全規程》和《各工程種操作規程》之規定。

      2、其它仍按《煤礦安全規程》、《質量標準標準》及《各工種操作規程》中的有關規定嚴格執行。

      (七)避災路線

      一、避災路線圖(附圖)

      二、發生災害時行走路線及相關要求

      若工作面發生水、火、瓦斯、煤塵等災害時,施工人員應按如下路線進行撤離。

      工作面→軌道下山→軌道平臺→+84水平大巷→副井→平地。

      三、說明

      1、無論發生任何災害事故巷道施工人員要沉著冷靜,由現場跟班干部或有經驗的老工人組成一個現場救災領導小組進行處理,先分清發生了何種災害,災害具體情況,向調度室匯報清楚后,請求救援或按避災路線撤出。

      2、發生火災及瓦斯、煤塵災害時,必須立即戴好自救器,按避災路線撤出到安全地點。

      3、附避災路線圖:

    煤礦安全網(http://www.hy77.org)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最近手机中文字幕高清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