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體”瓦斯治理及防治煤與瓦斯突出方案
“四位一體”瓦斯治理及防治煤與瓦斯突出方案
第一節 (一)區域防突措施
區域防治突出措施
xx回風巷選擇抽放瓦斯方法,主要根據礦井(或采區)瓦斯來源、煤層賦存狀況、臨近煤層瓦斯涌出情況、采掘布置、開采程序以及開采地質條件等綜合考慮,根據本礦煤層、瓦斯賦存條件、礦井開拓部署、開采方法及瓦斯涌出特點,設計擬采取瓦斯治理措施如下:
采用掘進巷道邊探邊抽方式。煤層掘進工作面向前方煤層施工扇形鉆孔,每個循環施工11個鉆孔。鉆孔長度60m,每個循環間距30m,進行瓦斯預抽。抽放鉆孔布置方式附后圖。
鉆孔布置的原則是保證將鉆孔布置在煤層內,鉆孔傾角與巷道底板平行或根據煤層的厚度向上或下傾斜。當工作面抽放鉆孔數量較多時,為擴大鉆孔覆蓋范圍,抽放1、開采保護層情況
本工作面對應的保護層18#煤層已于2003年2月——2007年10月前開采,其開采范圍+1552.492m水平——+1504.149m水平,走向600m,向北走向118.86m,未留設煤柱,實行無煤柱開采。
2、保護關系的核定
傾向保護:2#層與5#層層間距為5m,平距21.24m,傾角平均25°,采高1.9m,卸壓角取67°,核定下保護界標高為+1504.149水平,上保護界標高為+1552.492m水平。屬保護范圍內開采。
走向保護:本工作面對應的保護層5#煤層南翼開采600m,北翼開采118.86m,屬保護層范圍內開采。
3、瓦斯抽放情況
本工作面石門揭穿煤層后,于2011年11月份——12月份,對本工作面采用了75㎜鉆孔,孔深60m,呈扇形布孔,上幫控制范圍15m,下幫控制范圍15m,打了11個順層孔,封孔深度8m,進行了抽放。
4、本工作面突出危險性初步分析
①本工作面在受保護范圍內開采,根據所掘進的回風巷巷道掘進過程中的防突資料反映,鉆屑量為2.0㎏/m,K1指標臨界值1.9mL/g·min1/2,無噴孔、無卡鉆、無響煤炮等征兆。
②從以上資料的情況分析,本工作面屬無突出區。本工作面雖然開采了保護層,為確保回采過程中的安全,仍采取局部綜合防突技術措施(防突技術措施及參數表附后)。
第二節 (一)局部防突措施
局部綜合防突技術措施
1、突出危險性預測措施
①在工作面距風巷10m處開孔進行預測。沿掘進工作面走向采用42㎜鉆孔打孔,孔深10m,每打1m測一次鉆屑量,每打2m測一次K1指標臨界值。
②所測鉆屑量S<6㎏/m, K1指標臨界值以內,且未發現其它異常情況,則措施有效。當檢驗結果措施有效時,保留2m檢驗孔超前距地條件下,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后實施回采。
③當工作面第一次進行突出危險性預測,鉆屑量和K1值,各項指標不超標后允許推進7.7m,保留預測鉆孔2.3m超前距,停止推進,再按第一次突出危險性預測方法進行預測,依次循環。
2、防突措施
如果在執行預測措施過程中發現有卡鉆、噴孔、頂鉆,檢測指標有一項超標等異常情況,則采取以下消突措施。
①采用Φ75㎜鉆孔,沿走向方向實施消突孔。
②每孔開孔間距0.4m,孔底間距3.0m,卸壓半徑為1.50m。
③每孔深度為60m。
④孔傾角為3°。
3、效果檢驗
在消突措施孔中,每間隔10m采用42㎜鉆孔,孔深10m,傾角3°進行效果檢驗。鉆屑量每打1m測一次,K1值每打2m測一次。只有在S小于6kg/m,K1指標臨界值小于0.5mL/g·min1/2之內方可進行掘進作業,反之繼續打消突孔,再檢測直至不超標為止。
3、通風管理
⑴加強通風管理,局部通風機必須有兼職人員留名掛牌管理,保證局部通風機正常運轉,其他人員不得隨意停開。
⑵風筒要用抗靜電、阻燃風筒。風筒吊掛平直,無脫節、無破口,礦車和支架不得磨擦擠壓風筒,風筒口距迎頭不大于10米,以保證迎頭有足夠的風量,漏風率不超過3%。
⑶管理好為本工作面調風的風門、風窗等設施,不準隨意同時打開風門和挪動風窗位置,并保護好瓦斯牌板。
⑷局部通風機要長時運轉,無論工作、不工作或交接班都不得停止運轉,局部通風機不開時,要把人員撤至進風巷內,并在巷道門口位置設置“嚴禁人員入內”的警戒牌,自動停電時,要撤出人員,待查明原因,確認安全后再啟動。
⑸使用局部通風機的掘進工作面,不得停風;因檢修,停電等原因停風時,必須撤出人員,切斷電源。恢復通風前必須檢查瓦斯,只有在局部通風機及開關附近10米內風流中的瓦斯濃度都不超過0.5%時,方可人工開啟局部通風機。
⑹局部通風機必須使用風電閉鎖、使用裝有選擇性漏電保護裝置的供電線路供電或與采煤工作面分開供電。
⑺局部通風機因故停止運轉,在恢復通風前,必須首先檢查瓦斯,只有停風區中最高瓦斯濃度不超過0.8%和最高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且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第一百二十九條開啟局部通風機的條件時,方可人工開啟局部通風機,恢復正常通風。
5、防塵管理
⑴濕式打眼,打眼工佩帶防塵口罩。
⑵掘進迎頭50米范圍內安設一道手動水幕,綜掘機安設外噴裝置及高壓防塵裝置,并保證正常使用,霧化良好,封鎖全斷面。
⑶沖刷巷幫,割煤巖灑水,轉載點安設噴霧和凈化風流等綜合防塵措施。
⑷嚴格按綜合通風防塵標準上齊所有設施, 且靈敏可靠,正常使用。
⑸巷道任何場所,不得有厚度超過2mm,長度超過5m以上的煤塵堆積地點。
⑹巷道定期沖刷,并做好巷道沖刷灑水記錄。
⑺巷道開門前,安設一組輔助隔爆設施,距掘進迎頭60~200m,輔助隔爆設施水量應滿足200升/平方米。安裝設施要規范。掛鉤選用Φ4~8mm的圓鋼制作,角度為60±5度,彎鉤25mm,將彎鉤按水袋規格尺寸焊接在廢舊鋼管上。水袋采用易脫鉤的布置方式。將帶有彎鉤的舊鋼管橫向固定在巷道中(不牢固的安設走向固定鋼管或采取其他固定措施)掛鉤對正,相向布置,鉤尖對鉤尖,水袋要撐開掛平,水量充滿,保證水袋迎沖擊波側能首先脫鉤。禁止將水袋安裝在支柱和其他設施后面。
⑻防塵管路必須接至迎頭,每50m設三通一個,以便及時降塵。
6、防火管理
該巷掘進時,采用風鉆濕式打眼,錨網帶支護,防火的重點是防設備、纜線和人為火災。
⑴電氣設備、纜線著火時,首先切斷電源,用沙子滅火。
⑵因機械摩擦生熱、油脂、紗布或其它引發火災,可利用身邊物件,水管直接滅火。
⑶應用控風技術進行風流調節控制火勢蔓延。
7、安全監控
⑴設置專職瓦斯檢查員檢查瓦斯。
⑵嚴禁無風和瓦斯超限作業。
⑶在掘進工作面及其回風巷設置甲烷傳感器,掘進工作面瓦斯傳感器設置在①距掘進工作面≤10m;②工作面回風距全風壓匯合處15m;③能控制工作面及其進風回風巷內全部非本質安全型電氣設備,報警濃度≥0.8%,斷電濃度≥0.8%,復電濃度<0.8%。
⑷打鉆施工時必須攜帶和使用好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隨時監測達鉆地點的瓦斯涌出情況,發現瓦斯涌出異常或瓦斯動力預兆,現場工作人員必須立即停止作業,沿避災路線撤到新鮮風流中的安全地點并及時向調度室匯報。
8、其它
①隨時保持工作面回風巷道等安全撤退路線暢通。
②對工作面及回風流中的電器設備,每一天進行一次防爆檢查,有失爆現象,立即進行處理。
發生瓦斯動力現象時的避災路線:
工作面→一區段運輸上山→一區段車場→副斜井→井口→地面。
9、組織措施
(1)成立xx掘進工作面掘進防突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黃 榮
副組長:李全坤、周悟明、任錫海
成員:陳顯軍、李朝夢、靳興祥、鄧吉軍、杜應華、韓德勇、張天倫、陳文亮
王玉忠
(2)防突工作領導小組每天應對該面的防突情況進行分析,礦技術負責人必須認真審批每次實施的防突報告單,收集整理好該面防突資料并保存好。
10、隔離式自救器
隔離式自救器依靠自救器中提供的氧氣,供佩戴人呼吸并同外界空氣完全隔絕的一種救生裝置。因本身能產生氧氣供佩戴人呼吸,所以它就不受外界空氣中有毒氣體的種類及其濃度和氧氣含量的限制。我礦入井人員全部佩戴壓縮氧自救器,符合上述規定要求。
11、其它安全防護措施
(1)xx掘進工作面掘進時,跟班隊長、班組長、電工、安檢員都必須佩戴便攜式瓦斯報警儀,專職瓦檢員必須隨時檢查瓦斯,掌握瓦斯變化情況。當發現有瓦斯涌出異常的情況時,瓦檢員必須立即停止掘進作業,并協助跟班隊長、班組長立即組織人員按避災路線撤出(附圖:xx掘進工作面1掘進時期避災路線圖、附圖:通風系統示意圖),同時匯報調度室。
(2)xx掘進工作面掘進若需放炮,要嚴格執行放炮停電制度,切斷xx回風巷掘進工作面一切電氣設備的電源。
(3)加強機電設備管理,必須堅持設備下井前經機電部門防爆檢查,不防爆的設備不準下井使用。在掘進工作面,每班要固定專職電工,經常檢查設備的防爆性能及電氣設備隱患,嚴禁使用失爆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