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唐曉春:“文”與“質”漫談

    作者:唐曉春 2012-08-22 15:04 來源:煤礦安全網

      “文”與“質”漫談

      唐曉春

      孔子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通常的解釋是:質樸勝過了文飾就會粗野,文飾勝過了質樸就會虛浮,質樸和文飾比例恰當,然后才可以成為君子。細細的琢磨,還可以品出許多深意來。

      認真分析一下,“質”和“文”中包含了那些方面的內容。

      先說“質”。“質”是樸質、內在的本質;我認為,一方面有粗、俗、野的成分,這是人類動物本性和劣根性的體現,具體表現為:懶惰、貪婪、野蠻、自私、嫉妒等行為;另一方面,“質”還包括有實在、充盈、本真等含義,具體表現為:忠誠、仁慈、率真等行為。因此,“質”在我理解,既有褒義又有貶義的成分。

      再說“文”。“文”的本意最初是各色交錯的紋理,《易·系辭下》云“物相雜,故曰文。”衍生有文字、文籍、文章、文學之義。進而“文”有了與“質”、“實”相對的精神修養與美善德行之義;是指合乎禮的外在表現。一方面有禮、教化的成分,是人類社會性的體現,表現為修養、美德、知識等內容;另一方面,“文”還有紋、飾、形式等含義。

      通過對“質”和“文”的深入分析,我們不難發現,要真正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對人類有益的“君子”,對“質”和“文”的理解以及踐行,需要認真去體悟和擅別。

      將這一理解運用到人力資源管理中也是有其積極的作用的。如對人才的判斷和使用,黨中央提出“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對德和才的判斷,在現實生活中卻是錯綜復雜的。德和才,都既有“質”的內容又有“文”的內容。有德,包括:友愛、忠誠、樸實等“質”的成分,還包括修養、才干、理想、黨性等“文”的成分;無德,包括:懶惰、野蠻、自私等“質”的成分,還包括:虛偽、浮夸等“文”的成分。有才,包括:智慧、理解協調能力等“質”的方面,還包括:知識、技能、才干等后天學到的“文”的方面。而無才,就是缺少或不具備這些能力。因此,在培養、選拔、使用人才時,應該更加全面的了解掌握人的情況,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把合適的人用在合適的崗位。

      對于一個干部來講,理解了 “質”和“文”的關系,對個人素質的內外兼修也是大有益處。提示我們既要注意加強知識的學習與積累,又要加強內在道德品質、修養的培養,還要加強管理、協調、溝通等綜合能力的提高,既要有真才實學,又要避免文過飾非,達到一種和諧統一。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許多優秀的理論,需要我們進一步普及和弘揚,也是加強學習型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學習的關鍵,在于我們要 “文”而能“化”之,逐步達到文化“自覺”,上升到文化“自信”,最后達到“自華”的境界。

    上一篇:張勇: 煤女

    煤礦安全網(http://www.hy77.org)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最近手机中文字幕高清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