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xx縣xx煤礦煤礦企業瓦斯防治能力評估申請報告

    作者:煤礦安全網 2012-06-25 16:00 來源:煤礦安全網

      xx縣xx煤礦煤礦企業瓦斯防治能力評估申請報告

      企業名稱:xx縣xx煤礦

      編制日期:2012年xx月

      目錄

      第一章 煤礦企業概況 - 2 -

      一、企業基本情況 - 2 -

      二、企業從事煤炭開采及安全生產情況 - 2 -

      三、企業組織架構 - 2 -

      四、管理人員從業經歷 - 3 -

      第二章 機構和人員 - 4 -

      一、企業人員概況 - 4 -

      二、礦井瓦斯防治機構 - 4 -

      三、瓦斯防治專業隊伍 - 4 -

      第三章 系統設施 - 5 -

      一、礦井生產系統 - 5 -

      二、礦井通風系統 - 5 -

      三、礦井抽采系統 - 6 -

      四、礦井安全監控系統 - 6 -

      五、淘汰禁止使用的設備及工藝 - 6 -

      第四章 瓦斯防治管理 - 7 -

      一、瓦斯等級管理 - 7 -

      二、瓦斯防治規劃 - 7 -

      三、年度瓦斯防治目標 - 7 -

      四、崗位責任制 - 7 -

      五、瓦斯分級管理 - 8 -

      六、瓦斯防治工作考核 - 8 -

      七、事故追查處理 - 8 -

      第五章 防治方案 - 8 -

      一、瓦斯防治方案 - 8 -

      二、煤與瓦斯突出礦井區域性防突治理技術方案 - 8 -

      三、瓦斯防治基礎資料 - 9 -

      四、區域性防突措施 - 9 -

      五、瓦斯先抽后采 - 11 -

      六、瓦斯防治效果評價 - 11 -

      第六章 資金保障 - 12 -

      一、煤炭生產安全費用提取與使用 - 12 -

      二、瓦斯防治資金投入 - 12 -

      第一章 煤礦企業概況

      一、企業基本情況

      xx煤礦位于xx縣城正西方向,直距xxkm;企業注冊地貴州省納雍縣,注冊資本xx萬元,現有資產總額xx萬元,從事煤炭開采和銷售,目前處于基建階段。

      二、企業從事煤炭開采及安全生產情況

      1、從事煤炭生產年限情況

      xx煤礦自2010年開工建設,目前尚未進行突出危險性鑒定工作,根據鄰近礦井管理經驗和貴州省煤礦相關管理要求,按突出礦井進行設計和管理。

      根據《煤礦企業瓦斯防治能力評估管理辦法解讀》第十條說明,xx煤礦于2010年9月份開工建設,屬《辦法》下發前已經從事高瓦斯和煤與瓦斯突出礦井生產建設的煤礦企業,煤炭生產年限不作為必須指標考核。

      附件一:證明煤礦企業煤炭生產年限滿5年或高瓦斯、煤與瓦斯突出礦井煤炭生產年限滿3年的瓦斯等級鑒定批復文件。

      2、煤炭安全生產情況

      xx煤礦自礦井建設以來,始終將安全管理特別是瓦斯管理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來抓,在建設過程中杜絕了輕傷及以上人身和非人身事故,未出現瓦斯超限事故

      附表1:煤礦企業安全生產情況一覽表

      三、企業組織架構

      1、企業組織架構(見下圖)

      2、煤炭生產經營情況

      納雍縣xx煤礦注冊資本xx萬元,現有資產總額xx萬元,從事煤炭開采和銷售,現處于基建時期,設計生產能力xx萬噸/年。

      3、煤礦企業礦井基本情況一覽表(見附表2)

      四、管理人員從業經歷

      1、礦長xxx,

      2、礦總工程師xxx,

      3、通風副總工程師xxx,

      4、地質測量副總工程師xxx,

      第二章 機構和人員

      一、企業人員概況

      xx煤礦在冊職工xx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xx人,占在冊人員的15%,煤礦主體專業人員xx人,其中工程師xx人,助理工程師xx人,員級xx人。

      二、礦井瓦斯防治機構

      xx煤礦設置礦長一名、總工程師一名、生產礦長、安全礦長、機電礦長各一名;分管工程師:通風工程師、抽采工程師、地測工程師、防突工程師、安全監控工程師各一名;下設置:生產技術科、安全科、機電科、調度室、通防科(區)、采煤隊(待組建)、掘進隊、機電運輸隊。

      該安全管理模式為礦、科二級管理,成立了礦井安全管理機構,結合煤礦實際,成立了安全科、生產技術科、通風防突科、調度室等安全生產技術管理業務科室,其主要負責人對各部門分管工作負責。

      上述部門包含負責礦井通風、瓦斯檢測、安全監控、抽采打鉆、防治煤與瓦斯突出的工作。

      附表3:煤礦企業瓦斯防治技術人員配備一覽表

      三、瓦斯防治專業隊伍

      1、專業隊伍

      礦井瓦斯防治隊伍建設情況見附表4

      2、專業隊伍培訓

      為加強礦井瓦斯治理和防突隊伍建設,礦對防突隊全體人員進行崗前專題培訓,確保所有防突工、探放水工熟練使用光學瓦檢器等儀器儀表,嚴格按上級培訓中心培訓期次派出人員參加安全培訓和復訓,確保全體人員持證上崗。

      3、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

      xx煤礦根據礦井安全生產需要,自礦井建設起,逐步配齊了各類特種作業人員。

      附表4:專業化作業人員與特種作業人員一覽表

      第三章 系統設施

      一、礦井生產系統

      礦井采用平硐開拓,布置有主平硐、副平硐和回風平硐3個井筒,主平硐采用膠帶運輸,承擔全礦井的原煤運輸任務,副平硐采用軌道運輸,承擔全礦井材料、矸石運輸任務。

      巖巷掘進工作面采用錨網噴支護方式,煤巷掘進工作面采用錨網、錨索聯合支護方式,采煤工作面采用高檔普采、走向長壁式采煤,采空區頂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

      附表5:礦井生產布局一覽表

      二、礦井通風系統

      礦井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風,主平硐、副平硐進風,回風平硐回風,地面安裝有山西安瑞節能風機廠生產的FBCDZ-NO24/2*220型軸流對旋式主通風機2臺,一臺運行,一臺備用,配備YBF400S-8型電動機,電機功率2*220kw。主要通風機實現雙回路供電;礦井反風方式為主要通風機反轉實現反風,風井口安裝了防爆門,井下設置了風門、調節風門(窗)、擋風墻、測風站,礦井通風設施齊全可靠,掘進工作面采用FBCD局扇(功率22kW×2)型局部通風機壓入式通風,實現了“雙風機、雙電源,自動分風、自動切換”,并實現 “三專兩閉鎖”,礦井通風系統合理。目前主要通風機運行頻率30HZ,排風量4020m3/min,負壓260mmH2O,礦井設計生產能力30萬噸/年,因在建設期間,未進行通風能力核定。

      附表6:礦井通風系統一覽表

      三、礦井抽采系統

      礦井按煤與瓦斯突出礦井管理,煤礦建立了瓦斯治理機構,健全了各級主要負責人對瓦斯治理工作全面負責的相關管理制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崗位責任制。礦井在地面建有瓦斯抽采泵房,安裝有2BE3-52型水環式真空泵2臺,配套電機YB2-4005-4,功率315KW,2BE3-50型水環式真空泵2臺,配套電機YB2-4003-4,功率250KW,。高負壓主管路選用Φ478mm焊接鋼管,低負壓主管路采用Φ426mm焊接鋼管,支管選用Φ250 mm焊接鋼管,在抽采管路安裝了氣水分離器、放水器、防爆裝置、防回火裝置、放空管和閥門、冷卻水循環水泵和管路、泵站監測系統和避雷裝置等。在瓦斯抽采泵站的抽采主管路安設了甲烷傳感器、壓力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流量傳感器,實現了瓦斯抽放監控系統與縣監控中心的聯網。抽采方式為穿層抽放和本煤層預抽。

      附表7:礦井抽采系統一覽表

      四、礦井安全監控系統

      礦井2011年2月安裝了KJ73N型安全監控系統,地面監控中心站設在調度室內(辦公大樓啟用后進一步完善監控平臺),配備2臺主機,互為備用。礦井建立了監控系統的相關管理制度,配備了6名安全監控系統管理人員,監控系統能夠正常運行,與納雍縣煤礦安全監控中心聯網。主扇安裝了負壓傳感器。抽放泵進氣管設有流量傳感器、瓦斯傳感器。甲烷傳感器的報警、斷電、復電濃度設置符合AQ1029-2007第6條規定要求。

      附表8:礦井安全監控系統一覽表

      五、淘汰禁止使用的設備及工藝

      xx煤礦自礦井建設以來,嚴格把好機電設備和生產工藝關,井上下無國家明令淘汰或禁止使用的設備,生產工藝符合要求。

      第四章 瓦斯防治管理

      一、瓦斯等級管理

      xx煤礦為建設礦井,2011年瓦斯鑒定期間尚未進入煤巷掘進,瓦斯等級鑒定結果為瓦斯礦井,實際現場管理按突出礦井設計和管理。

      二、瓦斯防治規劃

      xx煤礦制定了瓦斯防治五年規劃(2010-2014年),主要目標是建立“通風可靠,抽采達標,監控有效,管理到位,隱患排除,綜合利用”的與其綜合治理工作體系,防止瓦斯超限,實現本質安全型礦井。計劃投入瓦斯治理資金2600萬元。

      主要保障措施是在通風可靠的前提下,多措并舉、應抽盡抽、先抽后采,做到抽采平衡,效果達標。即采取礦井投產產預抽、采動層抽采、邊開采邊抽采、老空區抽采相結合,全面加強瓦斯抽放,凡是應當抽采的煤層,都必須進行抽采,把煤層中的瓦斯最大限度地抽采出來,降低煤層瓦斯含量,同時礦井瓦斯抽采能力要與采掘布置相協調、相平衡,使采掘生產活動始終在抽采達標的區域內進行,確保將煤層瓦斯抽采到低瓦斯狀態下開采,從而杜絕瓦斯超限,達到瓦斯治理標準礦井建設要求,實現本質安全型礦井。

      三、年度瓦斯防治目標

      xx煤礦處于建設期間,2012年計劃完成首采工作面準備,不安排生產任務,計劃掘進煤產量3萬噸,經預測,瓦斯抽采量完成25.49萬m3。

      完成1401瓦斯抽采巷道掘進施工,作為首采區首采工作面1301工作面抽采專用巷道,在1401底板抽放巷及1301兩順槽施工瓦斯抽采鉆孔約20000米,達到利用預抽瓦斯消突的目的。

      具體情況見附表9:煤礦企業本年度瓦斯防治目標一覽表

      四、崗位責任制

      為加強瓦斯管理工作,礦制定了各級領導及崗位人員瓦斯防治崗位責任制,明確了各級領導、各職能科室、施工單位及崗位人員的瓦斯治理責任,并在現場管理中認真執行。

      附件四:煤礦企業董事長、總經理、總工程師和礦長瓦斯防治崗位責任制

      五、瓦斯分級管理

      礦制定了瓦斯分級管理責任制度,根據不同情況下瓦斯管理的特點,對治理方案、設計和措施進行針對性管理。

      六、瓦斯防治工作考核

      1、煤礦企業對所屬高突礦井年度瓦斯防治目標考核獎罰和問責規定

      2、上年度瓦斯防治目標完成情況及考核獎罰問責情況

      附表10:煤礦企業上年度瓦斯防治目標完成情況一覽表。

      七、事故追查處理

      1、礦制定了瓦斯事故和瓦斯超限分級責任追究制度,針對瓦斯超限的等級、瓦斯事故責任類別進行了規定,同時明確了瓦斯超限事故責任追究程序和處罰標準

      2、xx煤礦自建設以來,認真做好瓦斯管理工作,未出現瓦斯事故及異常瓦斯超限情況。

      第五章 防治方案

      一、瓦斯防治方案

      礦井于2010年委托貴州興源煤礦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編制了《瓦斯抽采方案設計》,針對礦井實際情況,確定了礦井瓦斯抽采參數,瓦斯抽采鉆孔布置方式,對抽采設備及管路進行了選型,有效指導了礦井瓦斯抽采系統的安裝。

      二、煤與瓦斯突出礦井區域性防突治理技術方案

      2010年,礦委托貴州興源煤礦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編制了《納雍縣xx煤礦防治煤與瓦斯突出專項設計》,確定了礦井防突治理技術方案,并按規定上報至各級煤炭行業管理部門和安全監管部門備案。

      三、瓦斯防治基礎資料

      1、礦井地質勘探報告由廣西中煤桂能地質工程公司于2008年編制,尚未進行瓦斯地質圖編制工作。

      2、礦于2012年3月份與沈陽煤科院簽訂了突出危險性鑒定協議,著手開展礦井突出危險性鑒定以及瓦斯參數測定、考察工作。

      四、區域性防突措施

      1、煤層賦存情況

      區內煤系為上二疊統龍潭組(P31),是一套海陸交替相沉積,主要由灰色細砂巖、粉砂巖、泥質粉砂巖、粘土巖及煤層組成的韻律層。平均總厚度249.33m。含煤20多層,煤層總厚度12.02m,含煤系數4.82%,可采及大部分可采煤層共5層,可采總厚度5.98m。

      可采及大部分可采煤層編號由上至下為M3、M4、M16、M31、M34。煤層M3、M4、M16、分布于上煤組,M31、M34分布于下煤組。

      可采煤層之間夾一至數層厚度不穩定不可采煤層及煤線、炭質泥巖等。

      M3煤層:分布于煤系上煤組,距P3c底界30.84~54.35m,平均42.18m(6個鉆孔)。煤層厚0.39~2.30m,平均厚1.54m(10個工程點控制)。黑色,條帶狀,由暗淡型煤及半暗型煤條帶組成,煤層結構簡單,一般不含夾矸,個別工程點見厚0.03m夾矸。頂板為灰色泥質粉砂巖,底板為淺灰色粘土巖。平均視密度1.46t/m3。全區大部份可采,可采率90%。區內厚度變化較大,為較穩定煤層,與P3c底界之間含一至二層不可采的薄煤層,中間見一層B1灰巖標志層。

      M4煤層:分布于煤系上煤組,上距M3煤層5.55~26.20m,平均11.36m(6個鉆孔)。煤層厚0.99~1.38m,平均厚1.24m(10個工程點控制)。黑色條帶狀構造,為半暗及半亮型煤條帶相間組成,結構簡單,一般不含夾矸,個別工程點見含一層0.03m的夾矸。頂板為泥質粉砂巖,底板為粘土巖。平均視密度1.50t/m3。煤層較穩定,全區可采,可采率100%。為主采煤層。

      M16煤層:分布于煤系上煤組,上距M4煤層30.74~96.73m,平均68.53m(6個鉆孔)。煤層厚0.87~1.93m,平均厚1.61m(11個工程點控制)。黑色條帶狀構造,主要由半亮及半暗型煤條帶組成。結構較簡單,一般不含夾矸,個別工程點見厚0.10-0.13m的夾矸。頂板為灰色粉砂質泥巖,間接頂板有一層B2細砂巖標志層,底板為灰色粘土巖。平均視密度1.45t/m3。全區可采,可采率100%。為較穩定煤層,為主采煤層。

      M31煤層:位于煤系下煤組,上距M16煤層69.28~89.05m,平均76.97m(6個鉆孔)。其與M16之間一般夾多層不可采的煤層,間接頂板有一層B3細砂巖標志層。煤層厚0.15~1.08m,平均厚0.76m(10個工程點控制)。黑色條帶狀構造,由半亮至光亮型煤條帶相間組成。結構筒單,一般不含夾矸。個別工程點見厚0.06-0.15m的夾矸,頂板為灰色泥質粉砂巖,間接頂板為B3標志層細砂巖,底板為粘土巖。平均視密度1.48t/m3。為不穩定煤層,為大部分可采煤層,可采率60%,10個工程點中有淺部1個老硐及6個鉆孔中的3個孔可采,在礦區西部及深部變薄不可采。

      M34煤層:位于煤系下煤組,上距M31煤層17.12~35.17m,平均26.24m(6個鉆孔)。距下界峨眉山玄武巖組(P3β)11.53~20.51m,平均17.19m(6個鉆孔)。與M31之間一般夾1~2層不可采的煤層或炭質泥巖。煤層厚0.82~1.08m,平均厚0.99m(11個工程點控制)。黑色條帶狀構造,主要由半亮及半暗型煤條帶相間組成。結構較復雜,含一層夾矸,夾矸厚為0.06-0.10m。性硬。頂板為泥質粉砂巖,底板為粘土巖,間接頂板為B4標志層細砂巖。平均視密度1.51t/m3。煤層較穩定,全區可采,可采率100%。

      各煤層特征簡況一覽表見下表

      2、礦井未做突出鑒定,根據礦井開拓和開采布局的安排,首采M3層。因此M3煤層的瓦斯防治主要采用瓦斯抽放本煤層順層鉆孔預抽和底板瓦斯抽放巷抽放。

      礦井首先開采上煤組,有利于對下煤組各煤層瓦斯釋放,采區內各煤組采用聯合開采,礦井投產初期,首采面布置于一區段M3煤層中。同一區段內煤層開采順序為從上到下開采。因此,設計將一采區一區段首采面布置在M3煤層是必要而可行的。

      五、瓦斯先抽后采

      礦井根據安全專篇及瓦斯抽采方案設計要求,礦井瓦斯抽放管路主管路采用DN450焊接鋼管自回風平硐入井,煤巷掘進工作面安裝DN250鋼管,瓦斯抽采計量裝置正在安裝過程中。

      六、瓦斯防治效果評價

      1、礦井按照《防治煤與瓦斯突出規定》、國能煤炭[2011]414號文件及相關標準要求,制定了瓦斯防治效果評價制度,對瓦斯防治效果的評價范圍、評價方式、各單位職責等內容進行了規定,規范了瓦斯評價工作。

      2、2011年度,礦井無瓦斯異常涌出等瓦斯動力現象,瓦斯抽采系統已形成,具備瓦斯抽采能力。

      第六章 資金保障

      一、煤炭生產安全費用提取與使用

      作為基建礦井,xx煤礦嚴格按照《安全生產法》第二十四條“生產經營單位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的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之規定,將安全設施投資納入建設項目概算。因礦井尚未投入生產,暫不能按礦井產量提取安全生產費用。

      附件五:政府部門批準煤礦企業煤炭生產安全費用提取標準的文件

      二、瓦斯防治資金投入

      xx煤礦自建設以來,完善了礦井安全監測監控系統、瓦斯抽放系統、壓風自救系統等與瓦斯防治和防突管理相關的各類系統設施,安裝了DGC瓦斯含量直接測定裝置,購置了超前探掘用全液壓鉆機、WTC瓦斯突出參數儀、礦用風速表、光學瓦斯檢定器等設備和儀器儀表,總計投入資金約1190萬元。

      附件六:xx煤礦瓦斯防治資金投入情況表

    上一篇:防止煤塵措施

    煤礦安全網(http://www.hy77.org)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最近手机中文字幕高清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