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貴州某礦地質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作者:佚名 2012-06-14 19:28 來源:本站原創

      貴州某礦地質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8.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地質災害事故主要有地面下沉、塌陷、裂紋、巖層移位等。地質災害事故一般發生在采空區內,多發生在汛期內。地質災害可能造成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此類事故,要做到預防為主、群測群防,當有災情發生時,能夠及時地加以控制和消除此類災害。

      8.2 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煤礦地質災害事故將本著“以人為本,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加大宣傳,群測群防”的方針,堅持事故應急與預防相結合,依靠科技,依法規范,不斷改進和完善應急救援手段的原則。

      8.2.1事故報告原則

      事故發生后,及時向礦應急指揮部報告。

      8.2.2統一指揮原則

      根據指揮部總指揮的命令,在現場指揮機構的統一指揮下,充分調動各方面救援力量,落實責任,科學組織,保障搶險救援工作快速、有序進行。 依靠科學,提高水平。地質災害事故災難應急救援工作,要遵循科學原理,依靠先進科技,充分發揮專家的作用,不斷改進和完善應急救援的裝備、設施和手段,實現應急指揮決策和預案實施的科學化。

      8.2.3救人優先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切實把保護職工生命安全作為事故處置的首要任務,有效防止和控制事故危害蔓延擴大,千方百計把事故造成的危害和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8.2.4及時搶救原則

      8.2.4.1事故發生后,現場人員應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8.2.4.2主要負責人要按照相關規定,迅速組織搶救。

      8.2.4.3實施快速應急響應和快速搶險,相關部門、救援機構必須第一時間到達事故發生地,相應的救援搶險設備也必須迅速到達。

      8.2.5 屬地管轄和分級處置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煤礦的統一領導和組織協調下,各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和權限,負責有關生產安全事故災難的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

      8.2.6妥善處理善后原則

      按照相關規定,在事故搶險救援的同時,應盡快開展善后處理工作。根據有關政策和法規,結合實際情況,采取“一對一”的保護安撫等措施,積極妥善處理善后事宜,有效維護社會穩定。

      8.3組織機構及職責

      8.3.1 應急組織體系

      安全生產事故救援組織體系由XX縣礦山救護隊、我礦輔助救護隊、礦應急救援指揮部組成。

      8.3.2 指揮機構及職責

      總 指 揮:

      副總指揮:

      成 員:

      職責任務:

      (1)分析本單位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及可能發生的事故并制定、批準預防措施和應急處置措施

      (2)教育和督促所有從業人員嚴格執行本單位的生產安全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并向從業人員告知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應急處置措施。

      (3)事故發生時,立即組織自救,防止事故擴大,努力將事故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4)分析判斷事故、事件或災情的受影響區域、危害程度及應急處置程序,確定相應警報級別、應急救援級別。

      (5)批準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6)督察應急操作人員的行動,保護現場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

      (7)指揮救護、醫療工傷搶救、后勤支援等項工作,調度解決搶險救援所需資金、物資、設備等。

      (8)宣布應急恢復、應急結束。

      (9)對應急救援工作中發生的爭議問題及時進行裁決和處理。

      救災工作共分5個組

      8.3.2.1技術處理組:

      組 長:

      成 員:

      職責任務:

      ①根據事故性質、類別、影響范圍等基本情況,迅速制定搶險與救災方案、技術措施,報總指揮同意后實施。

      ②制定并實施防止事故擴大的安全防范措施。

      ③解決事故搶險過程中的技術難題。

      ④審定事故原因分析報告,報總指揮閱批。

      8.3.2.2搶險救災組:

      組 長:

      成 員:

      職責任務:

      (1)指揮現場救護工作,負責實施指揮部制定的搶險救災技術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

      (2)快速制定搶險救護隊的行動計劃安全技術措施。

      (3)組織指揮現場搶險救災、救災物資及傷員轉送。

      (4)合理組織和調動戰斗力量,保證救護任務的完成。

      8.3.2.3后勤保障組:

      組 長:

      成 員:

      職責任務:

      (1)負責搶險救災中物資和設備的及時供應。

      (2)承辦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8.3.2.4醫療救護組:

      組 長:

      成 員:

      職責任務:

      (1)時刻做好應急救援救治工作,接警后迅速組建現場救治醫療隊伍,3分鐘內派出救護隊伍。

      (2)籌集調集應急救援救治急救藥品等,及時提供救護所需物品。

      (3)完成指揮部賦予的其它任務。

      8.3.2.5事故調查組:

      組 長:

      成 員:

      職責任務:調查事故經過和原因,追查事故責任,負責制定事故調查、分析報告。

      8.4預防與預警

      8.4.1危險源監控

      我礦各級領導、各有關業務部門在危害辨識、風險評價的基礎上,對辨識出的、難以控制的頂板方面重大危險源,建立臺帳,分級管理,加強業務保安工作,督促隱患整改,安裝監測報警裝置,控制風險,防止事故發生。

      8.4.2事故的預防

      8.4.2.1預防地質災害事故措施

      (1)專門成立了地質災害防治應急辦公室,堅持24小時值班(地點設在調度室)。

      (2)從各科室中抽出專人組成礦井地質災害巡查小組,在全井田范圍內定期巡查,每10天巡查一次。對于可能誘發地質災害的天氣如大雨、暴雨時,堅持雨中巡查。每次雨后由技術科負責對井田周圍的水庫、河流、泄洪溝、采空區地面進行了專項檢查,地表塌陷及時測量,隨時掌握地表下降數據及規律,并采取應急措施。并把28#、31#煤層有地面塌陷發生的地點作為重點觀察對象,設立警示牌,建立詳細的巡查記錄。

      (3)根據氣象預報,對地表巖石移動的范圍內及時預報,尤其夏、秋季節。每次大雨過后,由技術科負責對地表及時測量,隨時掌握地表下降數據及規律,并采取應急措施,把災害減少到最低程度。

      (4)成立3個搶險小分隊,每隊10人配有2名隊長,2名技術員,3名安全員,2名電工,2名鏟車司機。并要求所有搶險隊員在汛期期間,必須在礦職工宿舍分隊居住,一旦遇有災情能及時組織搶險做到有備無患。配備了足量的搶險物資。設專庫、專人負責保管。

      (5)對于因開采引起的裂縫在及時排查后,限期進行填平夯實,盡量減少地表水滲漏程度,保證井下安全生產。

      (6)值班人員按時收聽收看中央臺和當地氣象預報,做好記錄,經常與XX縣氣象臺聯系。遇到災害性天氣或礦井涌水有異常變化情況時,要及時匯報領導小組,采取有效措施預防災害事故的發生。

      (7)公開聯系電話,與有地質災害隱患的村莊加強聯系,并發放避險明白卡、防災明白卡,加了大宣傳教育力度,增強群測群防意識。

      8.4.2預警行動

      一旦接到發生礦井地質災害事故匯報后,接警人員(公司調度員)要立即向當天值班領導和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匯報,同時通知事故影響范圍內的所有作業人員按照避災路線撤出。由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和當天礦值班長根據事故性質及大小、基層單位“一級預案”的運行情況,決定是否啟動礦二級應急救援預案

      8.5信息發布程序

      當事故突發后,降壓站值班員立即向工區、機運部、公司調度室匯 報。

      8.6信息報告程序

      8.6.1發生事故,立即匯報

      一旦地質災害事故,現場人員應盡可能了解和弄清事故的性質、地點,發生范圍和影響程度,迅速用附近的電話向公司調度室匯報。

      8.6.2啟動應急預案

      調度室接到事故電話匯報后,立即通知事故影響范圍內的所有作業人員按照避災路線撤出,同時向當天值班領導和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匯報。由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和當天礦值班長根據事故性質及大小、基層單位“一級預案”的運行情況,決定是否啟動我礦二級應急救援預案。如啟動本預案,按照應急救援人員通知明細表,迅速通知指揮部及其他有關人員立即趕到礦調度室報到。

      8.6.3事故上報

      同時指定專人向煤礦總調度室、安監局等上級有關部門和領導匯報。

      匯報的主要內容包括:

      8.6.3.1發生事故單位的時間、地點、事故現場情況;

      8.6.3.2事故類型及簡要經過;

      8.6.3.3影響范圍;

      8.6.3.4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

      8.6.3.5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斷;

      8.6.3.6應急預案的啟動情況;

      8.6.3.7已采取的應急救援措施和進展情況;

      8.6.3.8需請示報告的其它事項等。

      8.7應急處置

      8.7.1響應分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93號令《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規定,根據我煤礦的自身條件建立如下四個級別:

      Ⅰ級 特別重大事故

      Ⅱ級 重大事故

      Ⅲ級 較大事故

      Ⅳ級 一般事故

      2.7.2應急響應程序

      8.7.2.1根據總指揮指示,立即通知各救援小組成員到煤礦調度室集中。

      8.7.2.2煤礦調度室和應急指揮中心進一步了解事故情況,整理事故相關資料和圖紙等,為救援工作決策提供基礎資料。

      8.7.2.3指揮中心研究、決策救援方案,確定各救援小組工作要求,明確現場救援人員安排,選擇合理的救援路線,各成員單位按照應急救援方案認真履行各自的職責。

      8.7.2.4根據救援工作的需要,可匯報上級有關領導、部門協調調動其它煤礦救援基地的救援力量增援。

      8.7.2.5根據受傷人員情況,可匯報上級有關領導、部門協調醫療救護中心專家組奔赴現場,加強醫療救護的指導和救治。

      8.7.2.6根據事故情況和救援工作進展情況,及時匯報有關部門并適時向新聞媒體公布。

      8.7.3應急行動

      總指揮下達應急指揮部領導關于搶險救援的指導意見,各工作組立即執行前線救援行動。

      8.7.4擴大響應

      在啟動各相關專項應急救援預案的實際救援過程中,確定事故未能有效控制時,應立即向上級政府部門提出啟動上級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建議。

      事故處理過程中,應每隔四小時匯報一次。

      必要時,有總指揮下達向上級請求協調或增援命令。

      8.7.5 處置措施

      8.7.5.1現場搶險人員立即在隊長帶領下,利用鏟車、鎬、锨等工具對塌陷區進行填充。有積水的要排凈積水;有裂縫的地方要夯實填平,盡量恢復原貌。

      8.7.5.2設立警戒防止無關人員入內。

      8.8 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

      8.8.1做好應急救援準備

      應急救援指揮部及其工作小組按照日常工作分工做好應急物資和裝備準備,各種器材應指定專人保管,并定期檢查保養,使其處于良好狀態,重點器材應設救援器材柜,專人保管以備急用。

      8.8.1.1地面材料庫必須備有以下物資:

      锨20把,鎬10把,草麻袋100個,雨衣50件,抬筐20個,扁擔10條,電筒10個,水泵2臺,3寸膠管200米。另外還有水泥2噸、黏土5噸。

      8.8.1.2所有應急物資、應急工具及裝備沒有特殊情況不得使用,每天要有專人進行維護和檢查,其它原因使用后必須及時進行補充。

    煤礦安全網(http://www.hy77.org)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最近手机中文字幕高清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