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寶山二礦瓦斯治理工作方案

    作者:佚名 2012-03-14 21:17 來源:本站原創

      寶山二礦瓦 斯 治理工作 方 案

      寶山二礦

      二零一零年八月

      為了提高礦井的瓦斯治理水平,杜絕瓦斯事故的發生,根據州、縣《煤礦瓦斯治理工作體系示范工程建設實施方案》的要求,結合礦井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寶山二礦瓦斯治理工作方案。

      一、奮斗目標

      以“通風可靠、抽采達標、監控有效、管理到位”為目標,有步驟地解決礦井“一通三防”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升礦井“一通三防”管理水平,消除和杜絕瓦斯、煤塵、火等各類“一通三防”事故。促進礦井健康發展。

      二、礦井概況

      1.礦井基本情況

      1.1交通位置

      新疆新能源工貿公司寶山二礦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輪臺縣境內,屬于輪臺縣陽霞礦區,中心地理坐標:84°26′29″,北緯42°06′25″。井田呈不規則梯形,東西走向長420—1950m,南北寬1620m,面積為2.31km2。

      1.2地形、煤層和儲量

      井田位于塔里木板塊北部,天山褶皺帶的南麓,庫車坳陷東端,屬天山南麓山前中低山帶,地形切割強烈,山勢陡峻,海拔高程1450—1984.30m,相對高差534.30m。

      主要開采中侏羅統克孜努爾組(J2k)內的C組煤中的C5、C7、C9、C10、C12五個煤層,其中C5煤層平均厚2.70m,夾0.30m厚泥巖夾矸。頂板細砂巖,底板泥質粉砂巖,與C7煤層間距7.46m;C7煤層平均厚1.85m,結構簡單無夾矸。頂板粉砂巖,底板粗砂巖,與C9煤層間距27m。C9煤層平均厚1.20m,結構簡單無夾矸。頂板粉砂巖,底板炭質泥巖,與C10煤層水平間距40m。C10煤層平均厚2.65m,夾0.9m厚炭質泥巖,頂板為細砂巖,底板為粉砂巖。與C12煤層間距為64.2m。C12煤層平均厚2.92m,結構簡單無夾矸。直接頂板炭質泥巖,底板粉砂巖。煤層傾向190°左右,傾角15°~30°左右

      均為31號不粘煤屬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高發熱量富油煤等特點,可做為優質的動力用煤、民用煤及煉油用煤。礦井現可采儲量為136.24萬t。其中現生產水平可采儲量為119.34萬t。

      1.3瓦斯、煤塵、發火及涌水量

      礦井為低瓦斯礦井,2009年瓦斯等級鑒定為瓦斯絕對涌出量0.679m3/min、相對涌出量3.12 m3/t;二氧化碳絕對涌出量0.943m3/min、相對涌出量4.34m3/t。所開采的煤層經化驗其煤塵均具有爆炸性。煤層屬自燃發火煤層,發火期為1—3個月。水文地質條件屬簡單,頂底板進水的微水礦床,礦井目前正常涌水量50m3/r, 最大涌水量400m3/r。

      1.4開采現狀

      礦井采用平硐開拓,井田內布置有一個主平硐和一個回風平硐,運輸水平標高+1448m。總回風水平標高+1533m。目前采用上山區段開采,即+1452—+1522區段,高度70m,整個區段內分為兩個回采階段。兩翼開采,其中西翼工作面走向可采長度350m,東翼由于受斷層的影響,無法探明斷層對煤層的影響。目前只回采井田西翼,現布置有一個采煤工作面,即+1452水平C12煤層西翼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運輸巷標高+1452m。回風順槽標高+1487m,階段高度35m。一個掘進工作面在掘進C10煤層車場巷道。

      2.生產系統簡介

      2.1采掘系統

      礦井目前采用的采煤方法為走向長壁整體組合頂梁懸移支架炮采采煤方法,掘進采用鉆爆法施工。目前采煤工作面為+1452水平C12煤層西翼采煤工作面,工作面長度75m,回風順槽標高+1487m、運輸順槽標高+1452m,目前已經回采了30m;掘進工作面為C10煤層繞道車場。

      2.2供電、排水、運輸提升系統

      地面建有10kV變電所,一回路10kV電源引自輪臺縣供電局陽霞礦區35kV變電站,電源線路LGJ—70/10,長度約為0.8km。另外,礦井自備一臺型號為200GF型柴油發電機作為礦井主扇風機的備用保安電源, 發電機容量為200 kW。下井電源電壓10kV,井下設有井下中央主變電所,下井電纜為一回MYJV22—6/10kV、3×25mm2,長度800m。井下中央變電所設有BGP49-10型礦用隔爆智能化高壓真空配電裝置2臺及KS9-400/10、10/0.66kV、400kVA型礦用變壓器1臺,負責井下所有設備的供電。供電電壓660V。

      礦井采用自然排水方式,礦井大部分涌水通過+1448運輸平硐排到地面。部分涌水進入設在+1448水平C3運輸大巷通往+1533總回風水平的上山附近一個水倉,通過一臺水泵將水排到設在+1533總回風石門C3煤層處巷道上部的消防防塵水池,用于井下消防防塵。

      井下運煤運輸系統中工作面的煤通過SSJ65/5/2×30型雙機驅動可伸縮式膠帶輸送機運輸到溜煤眼, +1448運輸水平采用XK5-6/90-2A型蓄電池電機車牽引1t“U”型側翻式礦車直接通過運輸大巷和主平硐至地面。材料、矸石運輸采用礦車運輸,其中+1452—+1522軌道上山安裝有JTB-1×0.8型防爆單筒提升絞車,負責上山串車提升。

      2.3通風、防塵和防滅火系統

      礦井通風方式為中央分列式,通風方法為抽出式。地面安裝有兩臺主要通風機,為BK54—6—NO.14型軸流式通風機,額定風量:750—1890m3/min,額定風壓:150-790Pa,電機功率:30kw。主平硐進風,回風平硐出風。礦井反風采用主扇風機葉輪反轉實現。主要通風路線:新鮮風從地面通過主平硐至+1448運輸大巷,經過+1452水平C12煤層運輸巷,進入+1452水平C12煤層西翼采煤工作面的運輸順槽到工作面,回風從工作面通過+1487回風順槽至+1452—+1522溜煤上山到+1522C12回風巷通過+1522—+1533C12回風上山進入+1533總回風石門至回風平硐排至地面。

      礦井在+1533總回風石門C3煤層處巷道上部建有一個200m3的消防防塵水池,用于井下的防塵、消防用水,防塵主管路主管為D50×4mm無縫鋼管、支管為D32×4mm無縫鋼管。井下各工作面均敷設有防塵管路和噴霧裝置。

      礦井目前在地面有一臺PSA礦用防爆型移動式制氮設備,型號為RC-200型,制氮能力200m3/h,氮氣純度98%。從地面通過主平硐到井下采煤工作面鋪設有D50×4無縫鋼管的注氮管路。

      三、“一通三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通風系統

      1.1現狀

      礦井通風方式為中央分列式,通風方法為抽出式。地面安裝有兩臺主要通風機,為為BK54—6—NO.14型軸流式通風機,額定風量:750—1890m3/min,額定風壓:150-790Pa,電機功率:30kw。

      設計礦井總進風量為1080 m3/min(一個采煤工作面,二個掘進工作面),其中采煤工作面供風量為338.4m3/min、掘進工作面供風量為480m3/min,其它用風地點供風量為160 m3/min。

      目前礦井的總進風量為1038 m3/min(一個采煤工作面,一個掘進工作面),其中采煤工作面供風量為362m3/min(+1452C12煤層西翼采煤工作面)、掘進工作面供風量為240 m3/min(+1522C10煤層回風巷)、硐室供風量為83m3/min(+1448水泵房)其它地點供風量為240m3/min,

      目前地面主要通風機的排風量為1100 m3/min左右,礦井負壓為370Pa,礦井等級孔為1.13m2,屬通風較困難礦井。

      通風線路:

      1、采煤工作面

      新鮮風從地面→主平硐→+1448運輸大巷→+1452C12運輸巷→+1452運輸順槽→采煤工作面。乏風從工作面→+1487回風順槽→+1452—+1522溜煤、回風上山→+1522 C12回風巷→+1522—+1533C12回風上山→+1533總回風石門→回風平硐排到地面。

      2、掘進工作面

      新鮮風從地面→主平硐→+1448運輸大巷→+1452水平C10運輸巷→+1452水平C10繞道→工作面。乏風從工作面→+1452水平至+1522水平溜煤、行人上山→+1522 C10回風巷→+1522水平至+1533水平C10回風上山→+1533總回風石門→回風平硐排到地面。

      3、其它用風地點均具有獨立回風巷道,與+1533總回風石門相通。

      1.2存在的問題

      1、由于礦井所開采的煤層,礦壓較大,部分巷道,尤其是軌道上山和工作面上下順槽底鼓嚴重,巷道變形嚴重,影響通風。

      2、由于礦壓大,巷道變形嚴重,通風構筑物,尤其是風門易變形,影響正常使用。

      3、掘進工作面局部通風未實現專用變壓器、專用開關、專用電纜。

      2.瓦斯防治

      2.1現狀

      根據礦井2009年9—11月進行的瓦斯等級和二氧化碳鑒定,礦井屬于低瓦斯礦井。針對瓦斯檢查、盲巷管理、瓦斯排放等方面,按照《煤礦安全規程》的要求制定了管理制度,并落實執行。目前礦井配備有3名專職瓦斯檢查員,持有瓦斯檢查員特殊崗位上崗證的有5人,正常情況下,每班一名瓦斯檢查員,進行井下所有地點的瓦斯巡回檢查。對井下采掘工作面每班檢查兩至三次,采煤工作面檢查地點為上、下隅角、工作面中部、運輸順槽、回風順槽等五個地點;掘進工作面檢查迎頭、距迎頭20m處回風流、局部通風機安裝三個地點。嚴格按照瓦斯檢查“三對口”進行管理,對電氣設備、配電點、硐室等地點按照規定檢查。每次檢查的內容為瓦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三種氣體的濃度、空氣溫度。對臨時停風地點及時設置柵欄、懸掛警標和瓦斯檢查牌,盲巷在24小時內及時封閉,瓦斯排放上采取分級管理方法,即巷道空洞造成的瓦斯積聚和巷道瓦斯濃度不超過1.5%的由礦領導現場指揮由外向里逐步排放,巷道瓦斯濃度超過1.5%時,由公司根據現場制定措施,公司領導現場指揮排放。

      2.2存在的問題

      由于煤層頂板易破碎跨冒,造成采煤工作面上下順槽巷道易出現高冒點,有可能造成瓦斯積聚現象。

      3.綜合防塵系統

      3.1防塵管路

      在礦井在+1533總回風石門C3煤層處巷道上部建有一個200m3的消防防塵水池,防塵管路從水池通過+1533總回風石門到井下各個地點,主管路為D50×4mm無縫鋼管、支管為D32×4mm無縫鋼管。在交岔點和需要分支的地點均設置三通,并按照規定膠帶運輸機巷道每50m、其它巷道每100m設置三通。

      管路布置:

      1、主管路

      水池→+1533總回風石門(D50×4mm、長度35m)→+1533 C3西翼回風巷(D50×4mm、長度35m)→+1448—+1533 C3回風上山(D50×4mm、長度251m)→+1448 C3運輸巷(D50×4mm、長度52m)→+1448運輸大巷(D50×4mm、長度320m)→+1452 C12運輸巷(D50×4mm、長度80m)→+1452運輸順槽(D50×4mm、長度370m)。

      2、支管路

      在+1448運輸大巷揭露C3煤層處一個三通,通往+1448 C3運輸巷(D50×4mm、長度320m)→主平硐(D50×4mm、長度320m)至井口。

      在+1448運輸大巷揭露C10煤層處一個三通,通往+1452 C10運輸巷(D50×4mm、長度43m)→+1452—+1522溜煤、回風上山到+1522 C10回風巷(D50×4mm、長度267m)。

      在+1452 C12運輸巷(D50×4mm、長度89m)進入+1452運輸順槽處一個三通,一路通往+1452—+1522軌道上山上部車場處(D50×4mm、長度305m),一路經+1452—+1463皮帶上山(D32×4mm、長度32m)→+1463C12溜煤眼平巷(D32×4mm、長度70m)到溜煤眼

      +1452—+1522軌道上山的防塵管路在+1487回風順槽開口處一個三通,通往+1487回風順槽(D32×4mm、長度410m)

      3.2隔爆設施

      根據《煤礦安全規程》有關規定,井下共設置隔爆水袋4處,其中兩個主隔爆設施,即+1448運輸大巷和+1533總回風石門,+1448運輸大巷安裝60L隔爆水袋78個(468L/㎡>400 L/㎡),+1533總回風石門安裝60L隔爆水袋56個(420L/㎡>400 L/㎡)。兩個輔助隔爆設施,即+1452C12煤層西翼采煤工作面的+1452運輸順槽和+1487回風順槽,+1452運輸順槽安裝40L隔爆水袋26個(216L/㎡>200 L/㎡),+1487回風順槽安裝20L隔爆水袋42個(210L/㎡>200 L/㎡)。四處隔爆水袋的水量均符合規程要求。

      3.3噴霧和風流凈化裝置

      礦井按規定在主要進風巷道設置了風流凈化裝置,并在皮帶運輸機的機頭機尾安裝了噴霧裝置,采煤工作面的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回風流中也安裝了全斷面噴霧。采掘工作面每個班,其它巷道每三天安排人員進行灑水降塵。

      3.4存在的問題

      1、部分巷道的防塵管路與電纜在一側,間距不足300mm。一部分三通上的開關失靈。

      2、部分轉載點、裝載點、卸載點沒有噴霧裝置,噴霧裝置使用不正常。

      3、采煤工作面的支架沒有噴霧裝置,掘進工作面打眼未實現濕式打眼。

      4.防滅火

      礦井采取以注氮為主,輔助以采煤工作面上下端頭碼砌裝有濕煤末的編織袋墻堵漏減少漏風的防滅火方法。注氮主要是采煤工作面預防性注氮、封閉區域注氮進行氣體置換。

      4.1注氮系統

      地面有一臺PSA礦用防爆型移動式制氮設備,型號為RC-200型,制氮能力200m3/h,氮氣純度98%(和一礦共用)。注氮管路從地面→井口(D50×4mm、長度30m)→主平硐(D50×4mm、長度320m)→+1448 C3運輸巷(D50×4mm、長度320m)→+1448運輸大巷(D50×4mm、長度320m)→+1452 C12運輸巷(D50×4mm、長度89m)→+1452運輸順槽(D89×4mm、長度350m)。

      采煤工作面預防性注氮采取在工作面下隅角埋管注氮,鋼管進入采空區15m后開始注氮,進入采空區35m后報廢,改換后面進入采空區15m的鋼管注氮。

      4.2輔助防滅火手段

      采煤工作面每推進5m,在上、下隅角用裝濕煤末編織袋碼砌一道與順槽巷道一樣高,寬度大于順槽巷道寬度2m左右的墻,封堵漏風通道,減少工作面向采空區漏風。

      4.3存在的問題

      由于煤層頂板易破碎跨冒,造成采煤工作面上下順槽巷道易出現高冒點,有可能造成瓦斯積聚現象。

      5.安全監控系統

      5.1現狀

      礦井目前使用的是華瑞撫順煤礦安全儀器有限公司生產的KJ75安全監控系統,該安全監控系統為干線式。地面中心站有主、備機各一套,均安裝有P3100干線本安驅動器,實現了主、備機切換,井下安裝了4臺甲烷傳感器、2臺一氧化碳傳感器、3臺風速傳感器、2臺溫度傳感器、1臺負壓傳感器、5臺設備開停傳感器、1套風門傳感器、2臺多功能斷電儀。基本實現了采掘工作面和主要進回風巷道的井下氣體濃度、風速,礦井負壓的檢測、主要機電設備開停、風門開關的監測,采掘工作面瓦斯超限斷電等功能。

      礦井目前配備有26臺華瑞撫順煤礦安全儀器有限公司生產的JCB—C05A型便攜式甲烷指示報警器,用于采煤工作面上下隅角、掘進工作面迎頭的瓦斯檢查,放炮員、班長、帶班人員、電機車司機的隨身攜帶。

      5.2存在的問題

      1、安全監控維修人員不足,不能夠及時修復和標校傳感器。

      2、設備開停和風門傳感器數量不足。

      3、部分傳感器的設置位置,懸掛、報警點、復電點、斷電點設置、斷電范圍有不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要求的地方。

      四、組織領導及職責

      為了保證礦井瓦斯治理工作的順利實施,公司和礦分別成立瓦斯治理辦公室和瓦斯治理領導小組。

      公司瓦斯治理辦公室:

      主 任 王東江(總工程師)

      副主任 馮愛明(總經理)

      成 員 張德路(安全技術部副部長)

      王曉亮(安全技術部技術員)

      礦瓦斯治理領導小組:

      組 長 趙純忠(礦長)

      副組長 賀 余(生產副礦長)

      成 員 馬木提(通安隊長)

      謝懷忠(采煤隊長)

      譚賢利(掘進隊長)

      呂學明(機電隊長)

      公司瓦斯治理辦公室負責統籌安排和組織實施公司下屬煤礦的瓦斯治理工作。礦瓦斯治理領導小組負責本礦的瓦斯治理工作的實施。其中公司總經理和礦長負責公司和本礦的瓦斯治理實施的人員、設備、材料、資金方面,公司總工程師負責公司和礦瓦斯治理實施的技術支持。公司瓦斯辦公室和礦瓦斯治理領導小組成員負責分管范圍內的瓦斯治理方案和措施的執行和落實。

      五、實施步驟

      1.通風方面

      以“通風可靠、抽采達標、監控有效、管理到位”中通風可靠要求的“系統合理、設施完好、風量充足、風流穩定”標準為最終工作目標。結合目前礦井在礦井通風和局部通風中存在問題,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嚴格按照公司下發的《新疆新能源工貿有限公司風量計算辦法》和《配風計劃編制及實施管理規定》兩個文件進行礦井各用風地點的配風和測風。徹底消除各用風地點和巷道微風、無風現象,真正做到井下各用風地點風量充足、風流穩定。

      2、針對巷道礦壓大,巷道變形嚴重,風門等通風構筑物易受壓損壞,一方面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和《通風質量標準化達標辦法》中的有關規定,逐步更換不符合標準的風門和柵欄以及擋風墻。并對加強對巷道變形嚴重的維修工作,提高巷道的有效通風斷面,進一步提高通風系統的可靠性。

      3、加強對風門,尤其是調節風門的管理,實現每處風門都必須是正反向風門,風門和框實現包邊沿口,每處風門的正向風門實現風門閉鎖,且閉鎖牢靠、安全,真正做到打開一道風門后,另一道風門無法打開。并做到風門關閉后,風門和四周不漏風、不透光,提高通風設施的完好性。

      4、從堵漏風入手,采用上下隅角碼砌裝有濕煤末的編織袋墻的方式減少采煤工作面上下端頭的漏風。

      5、爭取在2010年年底購置相應的變壓器、真空或饋電開關等電氣設備,實現局部通風的 “三專兩閉鎖”(專用變壓器、專用開關、專用電纜、風電閉鎖、瓦斯電閉鎖)。

      6、從設計開始,全面優化礦井的通風系統,采用合理的巷道布置提高系統的合理性和減少通風構筑物,采用合理的巷道幾何形狀和完善的巷道支護方式減少風阻,進一步提高系統合理性。

      為了檢驗我礦風井運行的反風抗災能力,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第一百二十二條要求,我礦于2010年6月25日進行了礦井反風演習。為了使反風工作順利進行,特制訂此演習實施方案。

      一、反風演習組織機構:

      組 長:馮愛明(總經理)

      副 組 長:王東江(總工)趙純忠(礦長)

      成員:張德路、王曉亮、王志祥、賀余、馬木提、

      譚賢利、呂學明、謝懷忠、提力瓦爾地、巴拉提、馬志龍、牙生、張寬、卡斯木沙依木、侯貴林

      人員分工:

      技術負責:王東江

      井下負責:賀 余

      安全負責:王志祥

      機電負責:張德路

      井下機電:呂學明

      測風工:提力瓦爾地毛拉

      主扇工:卡斯木沙依木、牙生

      瓦檢工:馬志龍、提力瓦爾地毛拉、巴拉提

      救護隊負責:馬木提

      記錄人:王曉亮

      反風演練指揮部設在礦調度室

      二、反風方式:

      礦井主扇直接反轉反風,確定為一號主扇。

      三、反風演習程序和參數測定:

      1、 演習前的準備工作:

      ①、 組織參加人員學習演習計劃

      ②、 撤出井下所有作業人員。

      ③、 馬木提負責檢查井上、下通風設施,保證正常通風暢通。

      ④、 由張德路、呂學明負責檢查供電線路和電器設備,保證電器設備全部防爆,杜絕失爆并將檢查情況匯報總指揮。

      ⑤、 由牙生、卡斯木沙依木、張寬負責檢查主扇的運行及風道、防爆門情況,保證反風操作安全。

      ⑥、 由賀余負責派人警戒主平硐和風井井口20m內不得有閑雜人員及火源。

      2、 正常通風參數測定:

      井下分五個測點:主平硐、+1496水平C12煤層運輸順槽、+1522水平C12煤層回風順槽、+1496水平C12煤層回采工作面、總回風平巷。主平硐測站由賀余和巴拉提負責;+1496水平C12煤層運輸順槽由譚賢利和鐵地瓦爾地負責;+1522水平C12煤層回風順槽由謝懷忠和馬志龍負責;+1496水平C12煤層回采工作面由王志祥和侯貴林負責;總回風巷由馬木提和趙純忠負責,測出各站的風量和CH4、CO2、CO的濃度,匯報給總指揮,由王曉亮統計數據。

      反風操作與通風參數測定:

      ①、 由總指揮下達命令,由呂學明切斷井下電源,主扇工牙生操作主扇。同時王曉亮記錄下達命令時間和主扇操作完成時間。

      ②、 各測點記錄風流到達時間,匯報總指揮。

      ③、 反風持續時間為2小時,每10min檢查一次風流中的CH4、CO2、CO的濃度,每30min測量一次測站的風量,匯報給總指揮。

      3、 恢復礦井正常通風:

      ①、 下達恢復礦井正常通風命令,記錄主扇操作完成時間。

      ②、 各測站記錄風流到達時間,每10min檢查一次風流中的CH4、CO2、CO的濃度,每30min測量一次測風站風量。

      ③、 礦井通風穩定后宣布反風演習結束,撤出演習工作人員。

      整理演習資料,總結匯報。

      四、反風的目的:

      假設礦井發火地點為+1496運輸大巷,人員無法從主平硐升井,人員必須從第二安全出口撤退到地面,為了保證人員的生命安全進行反風。

      五、 反風的結果:

      1. 反風情況:由正常通風時的抽出式通風變為壓入式通風,回風變進風,進風變回風。

      2. 風量要求:反風風量不低于正常風量的40%。

      3. 有毒有害氣體情況: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增加。

      4. 保證工作面新鮮風流可以解救災區工作人員。

      六、反風區域:

      主平硐、+1496水平C12煤層運輸順槽、+1522水平C12煤層回風順槽、+1496水平C12煤層回采工作面、總回風平巷。

      七、反風演習觀測項目:

      1. 必須提前一天對電器設備和主扇進行認真檢查,保證主扇風機反風時啟動裝置靈活可靠,此工作由電工負責。

      2. 對井上下風門要求及時維修,特別要求反風風門關閉嚴密,開啟靈活。

      3. 檢查井筒和各類巷道的雜物,進行清理,對CH4,CO2,CO超限地點及時處理。

      4. 對回風和運輸巷道作好灑水降塵工作。

      5. 下井人員必須熟悉安全撤退路線。

      6. 對有毒有害氣體超限地點必須有自治區礦山救護基地救護隊陪同解決,使其降到規程規定濃度以下方可以升井。

      八、火源管理:

      1、 井口20米以內不得有明火,不得從事電焊工作。

      2、 在反風前對井下所有電器設備進行防爆檢查,存在問題及時處理,不留死角。

      3、 反風演習前對火區密閉檢查,反風后也進行檢查。

      4、 井下設消防材料庫房,備足消防材料。

      九、電器管理:

      1、 反風演習前切斷井下所有電源。

      2、 恢復正常通風前檢查井下水泵房和配電硐室氣體,瓦斯濃度低于0.5%時報告調度室,總指揮下達命令后方可以恢復送電。

      3、 當瓦斯濃度超過1.0%時,不得送電和開啟局扇,必須采取措施處理,在瓦斯濃度低于1.0%時可以送電和開啟局扇。

      十、瓦斯和煤塵管理:

      1、反風演習前對瓦檢器和風表統一校驗,并且集中管理。

      2、參加反風演習人員必須經過培訓后方可以工作。

      3、反風演習前安排專人對所有巷道進行一次檢查,存在問題盡快解決。

      4、井下巷道隔爆水袋懸掛符合要求,水量充足。

      5、反風演習前兩個小時水泵工結束排水,在地面待命,反風結束后再進入工作面工作。

      十一、救護:

      1. 參加反風演習人員必須佩帶自救器。

      2. 在未進行反風前對井下人員清點,反風演習結束后對所有參加反風演習的人員進行清點。

      3. 進行反風演習時必須有州救護隊監護,另外有救護隊人員待命,防止突發事件。

      十二、有毒有害氣體的管理:

      1. 在反風期間為了作好正風后的局扇啟動工作,要求根據情況制訂安全措施

      2. 認真檢查各測點的有毒有害氣體濃度,有異常采取措施處理。

      3. 在有毒有害氣體降到規程規定要求以下方可以工作。

      十三、通訊:

      各地點通過礦井內部電話進行聯系,反風前各個電話都要暢通,信號準確。

      十五、反風演習所需儀器儀:

      1、高速風表: 2塊; 2、中速風表: 2塊;

      3、微速風表: 2塊; 4、秒表: 6塊;

      5、CO檢定器: 6臺; 6、瓦斯檢定器:6臺;7、皮托管: 2支; 8、U型壓差計: 2支;

      9、計算器: 6臺; 10、卷尺: 6個:

      11、風機轉速表、功率表、電流表、電壓表由機電科各準備一塊。

      此次反風演基本上是很成功的,使我們在反風演習中發現了一些平時發現不了的問題和隱患并且及時進行解決,使“一通三防”隊伍也學到了一些相關的知識,尤其是優化了主扇在礦井發生異常時能夠在10min內改變巷道中的風流,并且在改變風量以后主要通風機的供給風量大于正常供風量的40%。

      2、瓦斯治理

      根據礦井目前的情況,在瓦斯治理中要以建立合理、可靠的瓦斯巡回檢查和分級瓦斯排放以及盲巷管理、放炮的“一炮三檢”管理為重點,突出對巷道維修,減少和消除高冒點,從根本上消除瓦斯積聚現象。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建立以采煤工作面進行定點定人重點檢查和其它地點巡回檢查的瓦斯檢查制度。礦每月根據礦井實際制定瓦斯巡回檢查路線圖和采煤工作面定點定時檢查表,突出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和回風順槽、掘進工作面迎頭、主要回風巷和巷道高冒點瓦斯檢查。

      2、利用今年后幾個月,對礦井現有巷道進行全面檢查和整治,對存在的高冒點進行充填,支護不好的地點進行巷道維修,清理雜物和浮煤,消除瓦斯積聚的基本條件。

      3、在原有的分級瓦斯排放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瓦斯排放從發現、匯報、排放、隱患消除等一系列工作過程,建立符合《煤礦安全規程》有關規定的瓦斯排放流程,使其標準化、規范化。

      3、綜合防塵

      以消除和杜絕煤塵爆炸和減少煤塵對人員危害為主要方向,以質量標準化為基礎,抓好防塵管路標準鋪設、管理,噴霧設施安裝、正常使用、隔爆設施的安裝和管理,巷道定期清理和灑水等方面工作。

      1、利用生產間隙,對現有防塵管理進行調整,消除防塵管路與電纜的間距不夠,吊掛不符合質量標準化要求現象。

      2、對三通、噴霧裝置的安設、使用、管理制定符合礦井實際的標準,確保噴霧裝置安設位置合理,使用正常,管理到位。

      3、采購煤電鉆用的側式供水器和空芯煤鉆桿,堅持濕式打眼。

      4、進一步完善礦井測塵、巷道清理灑水工作標準和規定,嚴格執行落實。

      5、與整體組合頂梁懸移支架的生產廠家聯系,在解決支架液壓系統和噴霧供水控制裝置聯動的基礎上,采購噴霧裝置和噴霧供水控制裝置,盡快安裝,做到采煤工作面支架移架、降架、調架自動噴霧。

      4、防滅火

      1、礦已訂購了西安森蘭科貿有限公司生產的JSG—8束管監測系統,現該系統所有設備已安裝就緒,力爭在十一月份中旬完成管路的鋪設及調試工作,盡快進行采煤工作面架后采空區的氣體檢測工作。

      2、在束管監測系統使用后,根據氣體濃度檢測數據,確定“三帶”的寬度,為工作面推進、防滅火措施實施提供依據。

      3、積極開展頂煤預裂和提高頂煤回收率的研究和實驗,總結出一套符合礦井實際的頂煤預裂和提高頂煤回收率的工藝。消除或降低采煤工作面架后采空區的發火。

      4、認真實施和總結上下隅角碼砌裝有濕煤末的編織袋墻和工作面埋管或拖管注氮工藝,形成一套符合礦井實際的防滅火方法。

      5、建立灌漿系統,利用一礦的西安森蘭科貿有限公司生產的小時制漿量10m3的機械制漿裝置。進行上下隅角灌漿堵漏工作。

      6、籌集資金盡快在采購一套小時制氮量200m3的制氮機,保證礦井防滅火注氮使用。

      7、要在回采工作面的運輸回風順槽每隔50米建立一個防火門,防火門材料必須使用不燃性材料進行砌筑。

      5、安全監控系統

      以達到監控有效要做到的“裝備齊全、數據準確、斷電可靠、處置迅速”要求為目標,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和嚴格執行為方向,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根據《煤礦安全規程》、國家安全生產行業標準中的煤礦安全監控系統相關規范,制定符合礦井實際的安全監控系統相關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

      2、安排專人進行安全監控工培訓并持證上崗,負責傳感器安裝、維修、拆除、標校等工作,提高安全監控系統的安全性。

      3、按照裝備齊全的要求,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采購和更換傳感器,確保傳感器的數量符合規程要求。

      4、每天的監測報表必須及時交給礦總工進行審閱簽字,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6、“一通三防”管理

      以管理到位的責任明確、制度完善、執行有力、監督嚴格要求為總要求,狠抓“一通三防”隊伍建設,努力提高人員素質,以責任清晰、素質優良的隊伍,完善的制度,嚴格的執行力度,相互制約的監督為方向,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進一步完善和擴充以防滅火為主的,兼顧防塵、瓦斯檢查、通風的專業“一通三防”隊伍。

      2、完善“一通三防”各項管理制度,形成符合礦井實際的崗位責任制、具有很強實際操作性的操作規程、具備相互監督制約的管理制度

      3、以現場監督執行為目標,提高領導干部和工人的“一通三防”意識,形成人人管、人人抓、人人監督的機制。

      六、要求和措施

      1、各單位要充分認識到本次瓦斯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和對礦井安全生產的重大意義,端正態度、提高認識,樹立“瓦斯治理是礦井安全生產的基本保證”理念。梳理本單位的工作范圍和職責,對照通風可靠目標:系統合理、設施完好、風量充足、風流穩定;監控有效的目標:裝備齊全、數據準確、斷電可靠、處置迅速;管理到位的目標:責任明確、制度完善、執行有力、監督嚴格。找出本單位在瓦斯治理工作中的相關工作和責任,明確本單位在瓦斯治理工作中的位置和重要性,有步驟、有目的地開展瓦斯治理工作。

      2、利用班前會,組織職工認真學習《煤礦安全規程》、質量標準化、瓦斯治理工作的相關文要求,要求每個單位要有學習記錄,職工要有學習筆記,并采取“每日一題”、職工互問互答等各種形式,進行瓦斯治理工作相關知識和制度的學習,進行瓦斯治理工作方面的知識宣傳,提高職工的認識。

      3、在學習培訓的基礎上,各單位組織職工針對本崗位的工作與瓦斯治理的關系和所要做的工作進行討論,從每個崗位的操作流程和工序開始,逐步理清瓦斯治理工作在每個崗位中的關系和標準以及存在的危害,進一步規范職工工作行為。

      4、公司安全生產技術部做為礦井瓦斯治理工作體系建設的牽頭部門,以 “先抽后采、監測監控、以風定產”的瓦斯防治方針和“通風可靠、抽采達標、監控有效、管理到位”煤礦瓦斯治理工作要求為工作的出發點,要在礦井現有的基礎上,從制度建設,技術實施,現場管理等方面入手,以科技為先導和支撐,完善制度、嚴格標準、狠抓落實,積極與礦有關部門和單位相互協調、溝通,有步驟、有計劃、有目的地以瓦斯預抽放和采掘工作面瓦斯治理為重點,采取綜合措施解決礦井在通風系統、局部通風、瓦斯檢查、瓦斯抽(排)放、安全監控、防滅火、綜合防塵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5、公司安全生產技術部從生產布局、采掘接續計劃出發、在采區設計、工作面巷道布置、采掘工作面設備和支護方式的選型等方面,樹立瓦斯治理的全局觀,合理安排采、掘、抽計劃,精心布置設計采掘工作面,將瓦斯治理工作放到本單位的日常工作中,解決好瓦斯和礦井采掘之間的關系。

      6、機電隊要以井下電氣設備防爆管理和全礦井供電系統安全可靠為基礎,從設備選型、安裝、整定、日常管理、檢查維修、制度建設和執行等方面全面提高礦井供電管理和防爆管理水平,消除無計劃停風、停電和設備失爆現象。機電隊負責人要按期進行斷電實驗,確保斷電的可靠性,礦機電礦長要協助總工制定切實可行的停電應急措施,當井下發生緊急停電時立即按照所制定的措施進行處理后續工作。礦機電負責人要按時對礦柴油發電機進行維護管理,確保能在應急的情況下及時正常使用。井下電氣設備盡量不要擺放在回風流中,若需要擺放時必須實現瓦斯電閉鎖裝置。

      7、安全監察科從通風系統可靠性、安全監控系統的靈敏反應、抽放工藝的執行、瓦斯治理的管理水平等方面全方位的檢查,認真查找存在的問題。以管理到位的“責任明確、制度完善、執行有力、監督嚴格”十六字要求為基礎,樹立全局一盤棋的觀念,從“瓦斯超限就是事故”意識的樹立、人員培訓、制度建立貫徹執行、計劃制定執行、現場管理等各方面監督監察。全面提高礦井的瓦斯治理工作管理水平,確保安全生產。

      8、礦調度室以安全監控系統的監控到位“裝備齊全、數據準確、斷電可靠、處置迅速”十六字方針為基礎,以斷電可靠、處置迅速為目標,按照《煤礦安全規程》和國家有關安全監控系統的標準,合理布置傳感器、斷電范圍和標準,制定完善的處置預案并嚴格執行。

      9、通防隊做為瓦斯治理工作的具體實施部門,從規范職工工作行為和崗位操作標準入手,以瓦斯檢查、礦井通風、局部通風、防滅火為重點,以通風質量標準化為基本點,要高標準、嚴要求地認真開展“一通三防”各項工作。

      10、采煤隊要以標準化作業提高推進度為重點,從工作面推進,設備管理、工作面有效通風斷面保持等方面積極開展工作,進一步消除工作面各點通風斷面不足、上、下隅角切頂不及時、兩端頭跨冒不嚴實、回采高度不夠、回采率不高丟煤多等影響工作面通風和易造成瓦斯積聚以及發火的問題,確保工作面“三平一直兩暢通”,提高工作面的通風、防火能力。

      加強+1452水平C12回采工作面回風巷道的維護工作,該巷道凈高度為2.20米,凈寬度為2.20米,巷道坡度3‰-5‰,采用半圓拱金屬錨桿、矩形錨網聯合支護,支護材料及規格:直徑16mm鐵錨桿,長度1600㎜。金屬錨網采用冷拔絲經緯鐵絲,規格為3m×1m,網格 50㎜*40㎜,樹脂錨固劑的規格:Z3535,鐵托板規格100㎜×100㎜,厚度為6㎜。支護間距:錨桿間距應小于所選錨桿長度一半以下,錨桿與錨桿之間為80cm×80cm的間排距,錨網與錨網之間有10cm的搭接。

      11、掘進工作面各施工單位,以局部通風管理為重點,從巷道成形和支護有效、減少風筒漏風和局部通風質量標準化入手,進一步提高巷道成形和支護質量,消除巷道跨冒區和空洞的瓦斯積聚;提高風筒的連接質量和吊掛平直,保證工作面的供風量;認真執行“一炮三檢”和“三人連鎖放炮”制度和“三專兩閉鎖”(三專:專用變壓器、專用開關、專用電纜,兩閉鎖:風電閉鎖、瓦斯電閉鎖)規定,加強供電安全管理和防爆管理,巷道在揭穿石門時,必須有礦技術負責人指定安全技術措施按照“先探后掘,邊探邊掘”的方針進行,從源頭上杜絕瓦斯事故

      12、瓦斯治理工作是礦井的一項長期的安全工作,隨著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的出現和使用、工作面的改變、地質變化等因素的影響,一些有效的經驗和方法也會隨之失去作用,需要我們不斷的根據礦井發生的變化,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不斷探索新的瓦斯治理方法和技術,通過技術攻關和引進技術和專家,采取“一面一策”,從生產布局,巷道布置、采煤方法和工藝、工作面通風方法、工作面支架、設備管理等各個方面和環節入手,通盤考慮、著眼細節,逐步積累經驗和方法,努力構建具有符合礦井實際的瓦斯治理工作經驗。

      13、通風可靠(系統合理、設施完好、風量充足、風流穩定)、抽采達標(多措并舉、應抽盡抽、可保盡保、抽采平衡)、監控有效(裝備齊全、數據準確、斷電可靠、處置迅速)、管理到位(責任明確、制度完善、執行有力、監督嚴格),做為瓦斯治理工作的要求,也是瓦斯治理的基礎和核心,需要各單位領導和職工從思想上、技術上、措施上、裝備上、制度上、管理上、監督監察上進一步提升和加強,各單位要認真對照、檢查,工作中以管理到位為出發點,立足通風可靠、監控有效、管理到位,充分把握其意義和內涵,認真開展各項工作。

    煤礦安全網(http://www.hy77.org)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最近手机中文字幕高清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