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義煤集團公司礦處級干部學習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培訓復習題

    作者:佚名 2011-09-18 13:33 來源:本站原創

    義煤集團公司礦處級干部學習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培訓復習題


    一、名詞解釋

    1、包容性增長
    讓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讓弱勢群體得到保護、在經濟增長過程中保持平衡。

    2、社會體制改革
    體制改革的新領域,社會體制改革的目標是由全能政府走向社會自治,讓社會來配合政府承擔社會義務。
     
    3、四個更加:
    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加注重統籌兼顧,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4、“善治”
    就是良好的治理,是政府與公民對社會的合作管理

    5、四大戰略區域
    就是在戰略上將發展區域劃分為西部地區、東北地區、中部地區、東部地區。

    二、簡答題

    1、十七屆五中全會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全會強調,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必須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大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

    2、十七屆五中全會的核心內容是什么?

    這次中共全會的核心內容仍然是經濟議題,主要圍繞著第十二個五年計劃(2011-2015年)的經社規劃展開,包括產業結構調整及經濟社會改革等方面的措施

    3、十七屆五中全會的國內國際的背景是什么?

    國際金融危機
    自然災害多
    突發事件多
    我國GDP保8政策
    (加大投資-印鈔票-通貨膨脹-國富民窮)
    經濟泡沫
    (股市、樓市)
    二元經濟
    中國是世界加工工廠
    環境惡化

    4、為什么全黨必須居安思危?
     
    世情、國情、黨情的新形勢從某種程度來講,是許多矛盾、問題格外突出的形勢,比如金融危機、群體性事件、民族問題等,都迫切需要執政黨去解決.
    工人失業、農民失地、社會失穩、道德失范、文化失序,老百姓有不滿情緒.現在是一種帶有危機性質的新形勢。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反復強調要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永不自滿,永不懈怠。全會指出:“全黨必須居安思危。”

    5、 簡述十二五規劃需要完成未來國家發展的六大戰略任務。

    一是鑄就內需主導的發展動力
    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任務和長期戰略,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內容,內需為主導,這是大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釋放我國的內需潛力,關鍵在擴大消費。從消費的需求看,重點在增加中低收入群體的消費能力;從城市與農村來看,方向在統籌城鄉發展,將農村巨大的潛在消費能力轉變為現實的消費能力。
    擴大消費的關鍵,還是要大力提高群眾的消費能力,這就涉及到收入分配的問題。
     
    二是扭轉區域發展不平衡
    在區域協調發展當中,東部地區未來的主要任務是“率先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其今后十年的戰略目標、主要任務及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是把‘輸血’和‘造血’相結合,使這些地區盡快發展起來。

    三是自主創新提升產業競爭力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下大力氣,推進自主創新與產業升級,提升發展品質和產業競爭力,推動產業由規模優勢向技術優勢轉變。
    主要思路是:技術創新,企業是主體,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力于提高原創能力,大力增強技術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對于買回來的技術,要運用國家的特殊優勢,集中力量盡快突破,要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搞機制創新,或者說消化吸收再創新,來伸展創新的進程,獲得最大的國家利益。
     
    四是加強資源環境支撐力
    其一,推進能源資源的節約和合理的開發利用。
    其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進程。
     
    五是社會建設共享發展成果
    如何突出社會建設,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改革成果,是十二五規劃的重點內容。推進社會的改革發展將成為十二五期間乃至更長時期,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著力點,也會作為公共財政投入的優先方向。
    加強社會事業,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就要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現在我們在這一方面做得不夠,應當從群眾最需求、最迫切的方面入手,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著力解決教育、就業、醫療、住房、社會保障等基本需求領域。
     
    六是啟動重大利益調整的改革
     
     
    6、簡述十二五規劃區域發展的兩個重點

    十二五規劃區域發展的兩個重點:一是東部地區的發展空間將瞄準海洋經濟,擔負起建設中國海洋大國的戰略任務;二是進一步密切各區域經濟的利益聯系,打破區域的分割,構建全國統一的大市場。 
     
    7、“十二五”規劃中,將高度重視哪三項改革?

    其一,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這是推進其他改革的基礎,重點是加強轉變政府職能,強化監管職責,減少對微觀經濟的干預,更好地發揮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
    其二,資源價格改革。現在的資源價格還不盡合理,不利于資源合理配置、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的改革方向是形成階梯式的價格,政府保障最基本的需求,超出的非基本需求通過多樣化、多層次價格滿足,例如階梯式的水價、電價等。
    其三,財稅體制改革。“十二五”規劃將著重解決的問題包括,中央和地方的財稅關系,政府和納稅人的財稅關系,政府部門間的財稅關系,尤其是處理好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推進資源稅改革等等。同時國有企業、壟斷行業、金融領域改革也將加快推進。 
     
    8、包容性增長向外界傳遞一種什么信息?

    中國現有的發展方式說得嚴重點,是不可持續的。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方式,有各種各樣的弊端,如果再不改變,當前與未來的任務與目標都會面臨著壓力。所以各個方面都要包容性增長。 
     
    9、簡述包容性增長的含義

    三個方面含義:一是經濟發展方面,各行各業實現和諧、包容性地發展,避免引發矛盾;二是社會發展方面,公平分配財富,所有公民公平地、共同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的成果,有利于社會發展、公共服務和精神文明建設;三是國際發展方面,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和諧發展,國與國之間應該是協調、和諧的增長,不要給別國帶來危害,實現共贏和多贏的。

    10、簡述政府關于收入分配改革思路

    一要抓緊制定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
    二要深化壟斷行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對壟斷行業工資總額和工資水平的雙重調控政策。國有企業利潤來源主要依靠壟斷地位和壟斷,這些資源,原本是全民所有,理應由全民共享。
    三要進一步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形成公開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堅決扭轉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
    四是二次分配時應當從財政收入中切出一塊,用于提高城鄉居民就業(中央財政擬投入433億元)、醫療(2009年到2011年投入8500億元)、住房(632億元)、社會保障(3185億元)。
     
    11、簡述國家發改委收入分配新方案

    共分為四個部分,一是縮小城鄉差距,增加農民收入;二是增加對低收入居民的扶持;三是提高工資性收入;四是通過稅收手段主要是個人稅收來調節收入分配。其中,個稅調整的一個最大突破就是確定了一個方向:個人所得稅將按照家庭為主體征收。

    12、簡述“十二五”期間產業發展的路線圖:
    一是協調發展。結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一、二、三產業要協調發展,推進整個產業經濟結構的高度化。
    二是產業提升。第一產業要發展現代農業;第二產業要發展好先進制造業。金磚四國:巴西是“世界原料基地”;俄羅斯是“世界加油站”;印度是“世界辦公室”;中國是“世界工廠”。但中國制造是低端的,向下競爭,所以要發展先進制造業;第三產業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三是戰略性新型產業。
    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13、選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科學依據是什么?
    最重要的有三條:一是產品要有穩定并有發展前景的市場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經濟技術效益;三是要能帶動一批產業的興起。

    14、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什么?(只要求答出七個名稱)

    一是新能源———新能源發展將突出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電、核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沼氣發電,以及地熱利用、煤的潔凈利用等。
    二是新材料———新材料對中國成為世界制造強國至關重要。中國提出下一步要加快微電子和光電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納米技術和材料等領域的科技攻關。
    三是信息通信———全球互聯網正在向下一代升級,傳感網和物聯網方興未艾。信息網絡產業將是推動產業升級、邁向信息社會的“發動機”。
    四是新醫藥———    把生命科學前沿、高新技術手段與傳統醫學優勢結合起來,研發適應多發性疾病和新發傳染病防治要求的創新藥物,突破應用面廣、需求量大的基本醫療器械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以創新藥物研發和先進醫療設備制造為龍頭的醫藥研發產業鏈。  
    五是生物育種———     21世紀是生命科學大發展的世紀,生物科技發展將顯著提高農業和人口健康水平。中國要自己解決13億人的吃飯問題,根本要靠科技
    六是節能環保———    目前全球的節能環保技術主要掌握在日美等發達國家手中,如何實現向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轉讓,已經成為全球氣候談判博弈的焦點和新的國家間貿易談判焦點。
    七是電動汽車———當前緊迫的任務是,通過技術經濟、市場需求和經濟效益三個方面的充分論證,盡快確定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技術路線和市場推進措施,推動新能源汽車工業跨越發展。

    15、簡述溫總理“讓人有尊嚴地、幸福地生活”的政治理念

    讓人有尊嚴地、幸福地生活,讓人感到安全可靠,讓社會充滿公正,讓人對未來充滿信心。讓人民有尊嚴地、幸福地生活,它將成為政府成績考核的最核心指標、國家發展的最高綱領和執政黨的最高執政理念。

    16、人民的尊嚴來自哪里?

    一是來自于民主法治、公正平等社會制度
    有尊嚴的生活是要以制度作為保證的,沒有民主法治的政治體制,有尊嚴的生活就是一句空話。
    二是來自于社會分配和福利保障的公正和平等。
    物質文化需求的滿足。個人在極度貧困、生存不保的情況下,當然談不上尊嚴。倉廩足而知禮節。當人就不了業、上不起學、看不起病、住不上房,實際上是他們的尊嚴被剝奪了。
    三是來自于法律賦予的自由和權利。尊重個性,尊重每個人的自由和權利: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溫總理作出的承諾,就是政府要把這些基本的尊嚴還給人民。

    17、簡述政治體制改革的方向
    第一步,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十二五期間,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目標是旨在實現“善政”、趨向“善治”:
    建設法治政府,需要完善法律體系,提高立法質量,嚴格依法行政,加強合法性審查。這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第一步。
    第二步,實行黨內民主
    黨內民主包括民主決策、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監督。
    民主是個好東西。溫總理:民主、法制、自由、人權、平等、博愛,是人類共同追求的價值觀,就是要創造一種條件,讓人民監督和批評政府。
    第三步,民意機關改革
    人大是權力機關,有立法權、監督權,尤其要對政府監督問責。
    現在一個普遍觀點:政治民主從財政民主做起。
    國外議會審議政府預算要幾個月,發現政府開支違規就要問責。
    第四步,實行社會民主
    就是建立公民社會,實現公民自治,推廣基層直選。
    從村一級,到鄉鎮,然后到縣一級人大代表和政府直選。
    溫家寶總理說:“盡管存在各種各樣的阻撓,我仍然要堅定不移在我能力范圍內,貫徹我的理念,加快政治改革的步伐。我想用兩個詞來表達我的決心:‘風雨無阻,至死方休’。”

    18、中國改革三步走的設想是什么?
    第一步,中國以經濟體制改革作為重點,花了30年左右的時間,也就是從1978年到2008年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第二步,大體要花15年左右的時間,也就是從2010年到2025年,要進行以社會體制改革為重點的改革。
    第三步,從2025年到2050年這一段時間為政治體制改革階段,大概花25年時間,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政治體制改革。

    三、論述題

    十七屆五中全會釋放出的政治和經濟新信號
     
    1.“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十二五的主基調
    十二五的主基調,關鍵在“加快”,成敗在“轉變”,主題是改革,內容是創新。
    按照這個主基調,“十二五”規劃中,發展仍然是第一要務,發展還是硬道理,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沒有經濟社會的平穩較快發展,民富國強就難以實現,各類社會矛盾也難以根本解決。
    發展方式在世情、國情、黨情和社情的大發展、大調整、大變革中,不得不全面調整,走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堅持統籌兼顧的道路。
    十二五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目的是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是有促有控的轉變,是調優調強的轉變。

    2、包容性增長是十二五發展的一大亮點
     
    “包容性增長”的本意:保持較快經濟增長的同時,要是可持續的、協調的增長,更多關注社會領域的發展。胡錦濤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上提出這一概念的表述:“讓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讓弱勢群體得到保護、在經濟增長過程中保持平衡”。
    包容性增長向外界傳遞一種信息:中國現有的發展方式說得嚴重點,是不可持續的。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方式,有各種各樣的弊端,如果再不改變,當前與未來的任務與目標都會面臨著壓力。所以各個方面都要包容性增長。
    包容性增長還傳遞一種價值導向:要讓人民過上一種很幸福的、有尊嚴的生活。
    包容性增長的基本內涵
    “包容性增長”跟“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本質上是一致的,具體到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也都有共同點。
    相比于“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包容性增長”有更多的量化指標,也更具體了。“包容性增長”最終要惠及更多的貧困人口,惠及更多的勞動者,惠及到社會的大多數。

    3、讓人民富起來成重要執政理念
    全會提出,要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十二五規劃與以前的規劃有著本質差別,過去的規劃追求“國強”,十二五規劃則追求“民富”。
    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高速發展,中國解決民生問題有了物質基礎,此時將“民富”放在重要位置,執政理念又向前邁了一個大步。
    “民富”目標的提出,意味著國家將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升到更重要的戰略高度。現在是到了政府“打開糧倉”的時候了。近幾年來,中央政府提出,要利用經濟增長速度比較快、財政收入增加比較多的機會,更好地解決民生問題,改善百姓福利。


     

    煤礦安全網(http://www.hy77.org)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最近手机中文字幕高清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