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塵爆炸的隔爆阻爆措施及粉塵濃度主要規定
煤塵爆炸的隔爆阻爆措施及粉塵濃度主要規定
一、煤塵爆炸的隔爆阻爆措施
井下局部地點發生燃燒或爆炸事故后,沉積的煤塵被揚起并使爆炸迅速傳播。為了把已經發生的爆炸斷開、控制住,阻止它繼續擴展,就必須采取隔爆阻爆措施,把爆炸局限在較小的范圍內,避免釀成大規模的惡性事故。常用的隔爆阻爆措施有以下兩類:
1、被動式隔爆棚。它包括被動式巖粉棚、被動式水槽棚和被動式水袋棚三種形式。其作用是當發生局部煤塵或瓦斯爆炸時,由于超前于爆炸火焰傳播的沖擊波的作用,將隔爆棚吹翻或擊碎,使棚架上或槽子內的巖粉或水飛散開來,在巷道中造就一個高濃度的巖粉或水霧帶,使與該處被揚起的沉積煤塵混合,降溫阻止爆炸,也能阻止隨后到達的爆炸火焰的蔓延和沉積煤塵的參與爆炸。被動式隔爆棚在爆炸沖擊波作用下要求動作靈敏可靠,裝設的巖粉或水的數量由巷道斷面與爆炸強弱綜合確定并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
*2、自動式隔爆裝置。它是借助于傳感器將爆炸瞬間出現的火焰、壓力和溫度急劇的變化迅速地接收下來并加以認別,隨即轉換為電信號向控制主機給出測定火焰速度的信號;控制主機具有計算機功能,當接到信號后即以測速器測出火焰速度,按事先編制的程序判定爆源火焰到達噴撤器位置的時間,并根據這一時間及時向噴撤器發出噴撤阻爆劑的指令,最后由噴撒器在預定噴撒地點噴出一定濃度的阻爆劑把剛剛到達的火焰撲滅。國產自動式隔爆裝置采用紅外光學傳感器探測和識別爆炸燃燒火焰,可排除非爆炸光源的影響;該裝置在距爆源15~50米范圍內即可將爆炸火焰隔斷撲滅。
二、粉塵濃度的標準要求
1.全塵
《煤礦安全規程》規定:
(1)所有二氧化硅大于10%的粉塵,井下不得超過2毫克/立方米;
(2)所有二氧化硅小于10%的粉塵,井下不得超過10毫克/立方米。
2、呼吸性粉塵
(1)所有二氧化硅含量小于10%的粉塵,井下不得超過3.5毫克/立方米;
(2)所有二氧化硅含量大于等于10%的粉塵,井下不得超過1毫克/立方米。
三、測定要求
1、全塵
(1)作業場所的粉塵濃度,井下測定2次/月;
(2)分散度測定,1次/6個月。
2、呼吸性粉塵
(1)工班個體呼吸性粉塵監測,采掘工作面測定1次/3個月;
(2)其他工作面或作業場所的粉塵濃度,井下測定1次/6個月;
(3)以上測定,每個采樣工種分2個班次連續采樣,1個班次內至少采集2個有效樣品,先后采集的有效樣品不得少于4個。
3、粉塵中游離二氧化硅含量測定
(1)1次/6個月;
(2)變更工作面時必須測定1次;
(3)各接塵作業場所每次測定的有效樣品數不得少于3個。
四、粉塵沖刷沖洗要求(《新疆小煤礦質量標準化標準》)
1、定期沖刷巷道積塵,主要大巷每年至少刷白一次;
2、主要進、回風巷每月至少沖刷一次,采區內巷道沖刷積塵周期有各礦總工決定,有定期沖刷巷道制度,并要有記錄可查。
3、井下巷道不得有厚度超過2mm連續長度大于5m可飛揚的積塵。
為便于大家對礦塵防治的理解、掌握一講有關知識,我們用簡短的“口訣”,幫助你進一步學習:
礦塵危害,切莫小看。
燃燒爆炸,損失重大。
形成塵肺,職工受罪。
搞好防塵,綜合治理。
完善系統,配齊裝備。
健全機構,嚴格管理。
落實責任,兌現措施。
濕式鑿巖,煤層注水。
按章裝填,用水炮泥。
落煤、放頂,噴霧灑水。
清除積塵,巷道沖洗。
潮噴除塵,扒裝灑水。
風流凈化,轉載噴霧。
物化降塵,個體防護。
隔爆設施,巖粉撒布。
粉塵檢測,嚴格監督。
飛揚堆積,堅決消除。
控制塵肺,杜絕事故。
思考題
1、《煤礦安全規程》規定游離二氧化硅含量小于10%的全塵、呼吸性粉塵井下不超過多少?
2、《質量標準化標準》對粉塵沖刷沖洗要求主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