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塊砌墻規范
13-4 13-4-1 石砌體所用的石材應質地堅實,無風化剝落和裂紋。用于清水墻、柱表面的石材,尚應色澤均勻。 砌筑用石有毛石和料石兩類。 毛石分為亂毛石和平毛石。亂毛石是指形狀不規則的石塊;平毛石是指形狀不規則,但有兩個平面大致平行的石塊。毛石應呈塊狀,其中部厚度不宜小于 150mm。 料石按其加工面的平整程度分為細料石、粗料石和毛料石三種。料石各面
的加工要求,應符合表13-40 的規定。料石加工的允許偏差應符合表13-41 的規定。料石的寬度、厚度均不宜小于200mm,長度不宜大于厚度的4 倍。 料石各面的加工要求 表13-40 料石種類 外露面及相接周邊的表面凹入深度 疊砌面和接砌面的表面凹入深度 細料石 不大于2mm 不大于10mm 粗料石 不大于20mm 不大于20mm 毛料石 稍加修整 不大于25mm 注:相接周邊的表面是指疊砌面、接砌面與外露面相接處20~30mm范圍內的部分。 料石加工允許偏差 表13-41 料石種類 加工允許偏差(mm) 寬度、厚度 長度 細料石 ±3 ±5 粗料石 ±5 ±7 毛料石 ±10 ±15 注:如設計有特殊要求,應按設計要求加工。 石材的強度等級:MU100、MU80、MU60、MU50、MU40、MU30、MU20、 MU15 和MU10。 13-4-2 13-4-2-1 毛石砌體應采用鋪漿法砌筑。砂漿必須飽滿,疊砌面的粘灰面積(即砂漿飽滿度)應大于80%。 毛石砌體宜分皮臥砌,各皮石塊間應利用毛石自然形狀經敲打修整使能與先砌毛石基本吻合、搭砌緊密;毛石應上下錯縫,內外搭砌,不得采用外面側立毛石中間填心的砌筑方法;中間不得有鏟口石(尖石傾斜向外的石塊)、斧刃石(尖石向下的石塊)和過橋石(僅在兩端搭砌的石塊),見圖13-29。 圖13-29 鏟口石、斧刃石、過橋石 毛石砌體的灰縫厚度宜為 20~30mm,石塊間不得有相互接觸現象。石塊間較大的空隙應先填塞砂漿后用碎石塊嵌實,不得采用先擺碎石塊后塞砂漿或干填碎石塊的方法。 13-4-2-2 砌筑毛石基礎的第一皮石塊坐漿,并將石塊的大面向下。毛石基礎的轉角處、交接處應用較大的平毛石砌筑。 毛石基礎的擴大部分,如做成階梯形,上級階梯的石塊應至少壓砌下級階梯石塊的1/2,相鄰階梯的毛石應相互錯縫搭砌(圖13-30)。 圖13-30 階梯形毛石基礎 毛石基礎必須設置拉結石。拉結石應均勻分布。毛石基礎同皮內每隔2m 左右設置一塊。拉結石長度:如基礎寬度等于或小于400mm,應與基礎寬度相等;如基礎寬度大于400mm,可用兩塊拉結石內外搭接,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50mm,且其中一塊拉結石長度不應小于基礎寬度的2/3。 13-4-2-3 毛石墻的第一皮及轉角處、交接處和洞口處,應用較大的平毛石砌筑。 每個樓層墻體的最上一皮,宜用較大的毛石砌筑。 毛石墻必須設置拉結石。拉結石應均勻分布,相互錯開。毛石墻一般每0.7m 2 墻面至少設置一塊,且同皮內拉結石的中距不應大于 2m。拉結石的長度:如墻厚等于或小于400mm,應與墻厚相等;如墻厚大于400mm,可用兩塊拉結石內外搭接,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50mm,且其中一塊拉結石長度不應小于墻厚的2/3。 毛石墻每日約砌筑高度,不應超過1.2m。 在毛石和燒結普通磚的組合墻中,毛石砌體與磚砌體應同時砌筑,并每隔 4~6 皮磚用2~3 皮丁磚與毛石砌體拉結砌合,兩種砌體間的空隙應用砂漿填滿(圖 13-31)。 圖13-31 毛石和磚組合墻 毛石墻和磚墻相接的轉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砌筑。 轉角處應自縱墻(或橫墻)每隔4~6 皮磚高度引出不小于120mm與橫墻(或縱墻)相接(圖13-32)。 圖13-32 轉角處毛石墻和磚墻相接 交接處應自縱墻每隔 4~6 皮磚高度引出不小于 120mm 與橫墻相接(圖 13-33)。 圖13-33 交接處毛石墻和磚墻相接 毛石墻的轉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砌筑。對不能同砌筑而又必須留置的臨時間斷處,應砌成踏步槎。 13-4-3 13-4-3-1 料石砌體應采用鋪漿法砌筑,料石應放置平穩,砂漿必須飽滿。砂漿鋪設厚度應略高于規定灰縫厚度,其高出厚度:細料石宜為 3~5mm;粗料石、毛料石宜為6~8mm。 料石砌體的灰縫厚度:細料石砌體不宜大于 5mm;粗料石和毛料石砌體不宜大于20mm。 料石砌體的水平灰縫和豎向灰縫的砂漿飽滿度均應大于80%。 料石砌體上下皮料石的豎向灰縫應相互錯開,錯開長度應不小于料石寬度的 1/2。 13-4-3-2 料石基礎的第一皮料石應坐漿丁砌,以上各層料石可按一順一丁進行砌筑。階梯形料石基礎,上級階梯的料石至少壓砌下級階梯料石的1/3(圖13-34)。 圖13-34 階梯形料石基礎 13-4-3-3 料石墻厚度等于一塊料石寬度時,可采用全順砌筑形式。 料石墻厚度等于兩塊料石寬度時,可采用兩順一丁或丁順組砌的砌筑形式(圖13-35)。 圖13-35 料石墻砌筑形式 兩順一丁是兩皮順石與一皮丁石相間。 丁順組砌是同皮內順石與丁石相間,可一塊順石與丁石相間或兩塊順石與一塊丁石相間。 在料石和毛石或磚的組合墻中,料石砌體和毛石砌體或磚砌體應同時砌筑,并每隔2~3 皮料石層用丁砌層與毛石砌體或磚砌體拉結砌合。丁砌料石的長度宜與組合墻厚度相同(圖13-36)。 圖13-36 料石和磚的組合墻 13-4-3-4 用料石作平拱,應按設計要求加工。如設計無規定,則料石應加工成楔形,斜度應預先設計,拱兩端部的石塊,在拱腳處坡度以 60°為宜。平拱石塊數應為單數,厚度與墻厚相等,高度為二皮料石高。拱腳處斜面應修整加工,使拱石相吻合(圖13-37)。 圖13-37 料石平拱示例 砌筑時,應先支設模板,并以兩邊對稱地向中間砌,正中一塊鎖石要擠緊。所用砂漿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10,灰縫厚度宜為5mm。 養護到砂漿強度達到其設計強度的70%以上時,才可拆除模板。 13-4-3-5 用料石作過梁,如設計無規定時,過梁的高度應為 200~450mm,過梁寬度與墻厚相同。過梁凈跨度不宜大于1.2m,兩端各伸入墻內長度不應小于250mm。 過梁上續砌墻時,其正中石塊長度不應小于過梁凈跨度的 1/3,其兩旁應砌不小于2/3 過梁凈跨度的料石(圖13-38)。 圖13-38 料石過梁 13-4-4 石擋土墻可采用毛石或料石砌筑。 砌筑毛石擋土墻應符合下列規定(圖13-39): 圖13-39 毛石擋土墻立面 1.每砌3~4 皮毛石為一個分層高度,每個分層高度應找平一次; 2.外露面的灰縫厚度不得大于 40mm,兩個分層高度間分層處的錯縫不得小于80mm。 料石擋土墻宜采用丁順組砌的砌筑形式。當中間部分用毛石填砌時,丁砌料石伸入毛石部分的長度不應小于200mm。 石擋土墻的泄水孔當設計無規定時,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 1.泄水孔應均勻設置,在每米高度上間隔2m左右設置一個泄水孔; 2.泄水孔與土體間鋪設長寬各為 300mm、厚 200mm 的卵石或碎石作疏水層。 擋土墻內側回填土必須分層夯填,分層松土厚度應為 300mm。墻頂土面應有適當坡度使流水流向擋土墻外側面。 13-4-5 石砌體質量分為合格和不合格兩個等級。 石砌體質量合格應符合以下規定: 1.主控項目應全部符合規定; 2.一般項目應有80%及以上的抽檢處符合規定,或偏差值在允許偏差范圍以內。 石砌體工程主控項目: 1.石材及砂漿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抽檢數量:同一產地的石材至少應抽檢一組。砂漿試塊抽檢數量:每一檢驗批且不超過250m 3 砌體的各種類型及強度等級的砌筑砂漿,每臺攪拌機應至少抽檢一次。 檢驗方法:料石檢查產品質量證明書,石材、砂漿檢查試塊試驗報告。 2.砂漿飽滿度不應小于80%。 抽檢數量:每步架抽查不應少于1 處。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 3.石砌體的軸線位置及垂直度允許偏差應符合表13-42 的規定。 石砌體的軸線位置及垂直度允許偏差 表13-42 項次 項目 允許偏差(mm) 檢驗方法 毛石砌體 料石砌體 基礎 墻 毛料石 粗料石 細料石 基礎 墻 基礎 墻 墻、柱 1 軸線位置 20 15 20 15 15 10 10 用經緯儀和尺檢查,或用其他測量儀器檢查 2 墻面垂直度 每層 20 20 10 7 用經緯儀、吊線和尺檢查或用其他測量儀器檢查 全高 30 30 25 20 抽檢數量:外墻,按樓層(或4m高以內)每20m抽查1 處,每處3 延長米,但不應少于3 處;內墻,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但不應少于3 間,每間不應少于2 處,柱子不應少于5 根。 石砌體工程一般項目規定: 1.石砌體的一般尺寸允許偏差應符合表13-43 的規定。 石砌體的一般尺寸允許偏差 表13-43 項次 項目 允許偏差(mm) 檢驗方法 毛石砌體 料石砌體 基礎 墻 基礎 墻 基礎 墻 墻、柱 1 基礎和墻砌體頂面 ±25 ±15 ±25 ±15 ±15 ±15 ±10 用水準儀和尺檢查 標高 2 砌體厚度 +30 +20 -10 +30 +20 -10 +15 +10 -5 +10 -5 用尺檢查 3 表面平整度 清水墻、柱 - 20 - 20 - 10 5 細料石用 2m 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其他用兩直尺垂直于灰縫拉 2m 線和尺檢查 混水墻、柱 - 20 - 20 - 15 - 4 清水墻水平灰縫平直度 - - - - - 10 5 拉10m線和尺檢查 抽檢數量:外墻,按樓層(4m高以內)每20m 抽查1 處,每處3 延長米,但不應少于3 處;內墻,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但不應少于3 間,每間不應少于2 處,柱子不應少于5 根。 2.石砌體的組砌形式應符合下列規定: (1)內外搭砌,上下錯縫,拉結石、丁砌石交錯設置; (2)毛石墻拉結石每0.7m 2 墻面不應少于1 塊。 抽檢數量:外墻,按樓層(或4m高以內)每20m抽查1 處,每處3 延長米,但不應少于3 處;內墻,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但不應少于3 間。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