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煤礦工人安全知識問答---礦井水災

    作者:佚名 2010-06-02 08:49 來源:不詳
    38、在井下采掘作業時,遇到什么情況需要探水前進?
    在井下采掘作業時,遇到下列5種情況需要探水前進:
    ⑴接近承壓含水層或含水的斷層、流沙層、礫石層、溶洞時;
    ⑵接近與地表水體相通的地質破碎帶或者接近連通承壓層的未封閉的鉆孔時;
    ⑶接近積水的老窯、舊巷或者灌過泥漿的采空區時;
    ⑷發現有出水征兆時;
    ⑸掘開隔離礦柱或者巖柱放水時。
    39、井下透水有哪些預兆?
    煤層或巖層透水前,一般都會有一些征兆。井下工作人員都應熟悉發生透水事故前的預兆,以便及時采取防范措施。透水前的預兆常有:
    ⑴煤層發潮發暗。由于水的滲入,使煤層變得潮濕,光澤變暗淡。如果挖去一層仍是這樣,說明附近有積水。
    ⑵巷道壁或頂板“掛汗”,它是積水通過巖石微小裂隙時,凝聚于巖(煤)壁表面的一種現象。
    ⑶煤層變涼的感覺,并且手放的時間越長,感到越涼。
    ⑷工作面頂板淋水加大,或出現壓力水頭。
    ⑸工作面溫度降低。工作面可見到淡淡的霧氣,使人感到陰涼。
    ⑹水叫。煤巖層裂縫中有水擠出,發出“嘶嘶”的響聲,有時還可聽到像低沉的雷聲或開鍋水聲,這都是透水的危險征兆。
    ⑺工作面有害氣體增加。因積水區有氣體向外散出,使工作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氣體的含量明顯增大。
    ⑻煤壁或巷道壁“掛紅”。如老空水,一般積存時間較長,水量補給少,通常稱為“死水”,所以酸度大,水內含有含鐵的氧化物或硫化礦物,這是接近老空積水的征兆。
    上述征兆,并不是每次透水前都會全部出現,有時可能發現一種或幾種,極個別情況甚至不出現。因此,必須提高警惕,密切注視,認真分析。這對于及時地采取防災避災措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40、發生透水事故時,現場人員怎樣正確撤離災區?
    井下發生透水事故,如因涌水來勢兇猛,現場無法搶救,或者將危及人員安全時,并下職工應迅速組織起來,沿著規定的避災路線和安全通道,撤退到上部水平或地面。在行動中,應注意下列事項:
    ⑴撤離前,應設法將撤退的行動路線和目的地告知礦井領導人。
    ⑵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迅速撤往突水地點以上的水平,不得進入突水點附近及下方的獨頭巷道。
    ⑶行進中,應靠近巷道一側,抓牢支架或其他固定物體,盡量避開壓力水頭和泄水主流,
    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滾動的礦石和木料撞傷。
    ⑷如因突水后破壞了巷道中的照明和指路牌,迷失了行動的方向時,遇險人員應朝著有風流通過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⑸在撤退沿途和所經過的巷道交叉口,應留設指示行進方向的明顯標志,以提示救護人員的注意。
    ⑹撤退巷道如是豎井,人員需從梯子間上下時,應保持好次序,禁止慌亂和爭搶。
    ⑺撤退中,如因冒頂或積水造成巷道堵塞,可尋找其他安全通道撤退,在惟一的出口封堵無法撤退時,應組織好災區避災,等待救護人員的營救,嚴禁盲目潛水等冒險行為。
    41、發生透水事故時,現場人員應如何行動?
    水害事故發生后,在場及附近地點工作人員,應在可能的情況下迅速觀察和判斷突水的地點、水源、涌水量、發生原因、危害程度等情況,并立即報告礦井調度室。同時,應利用可靠的聯絡方式,及時向下部水平和其他可能受威脅區域的人員發出警報通知。
    透水事故的初期,現場人員應在現場領導和老工人的組織帶動下,利用現有的人力、物力,迅速進行搶救工作,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應根據水害事故的具體情況和現有條件合理選取。如果突水周圍圍巖堅硬、涌水量不大,可組織力量,就地取材,加固工作面,盡快堵住出水口。在水源情況不明、涌水兇猛、頂幫松
    散的情況下,決不可強行封堵出水口,以免引起工作面大面積突水,造成人員傷亡,擴大災情。
    在透水迅猛、水流急速的情況下,現場人員應立即避開出水口和泄水流,躲避到位置高的硐室內、拐彎巷道或其他安全地點。如情況緊急來不及轉移躲避時,可抓牢棚梁、棚腿或其他固定物體,防止被涌水打倒和沖走。如果老空水涌出,使所在地點的有毒有害氣體濃度增高時,現場職工應立即佩戴好自救器,以避免中毒窒息事故的發生。
    關鍵詞:水災礦井知識問答

    煤礦安全網(http://www.hy77.org)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最近手机中文字幕高清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