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建隊文明生產標準及評分表
礦建隊文明生產標準及評分表
項目部 隊 年 月 日
檢 查 項 目 及 標 準 |
標準分 |
評分辦法 | |
一、 作業規程 編制 |
5 |
不符合不得分 (以下同) | |
施工及地質條件變化時有補充措施 |
3 |
| |
內容齊全,外觀整潔,圖文清晰,保存完好 |
2 |
| |
審批、貫徹手續完備,有貫徹、考核和簽名記錄 |
2 |
| |
二、 作業地點綜合防塵 |
采取濕式鉆眼,干式鉆眼時有捕式措施 |
5 |
|
采取沖洗巷幫、裝煤巖灑水降塵措施、噴漿使用潮料和除塵機 |
2 |
| |
放炮使用水炮泥、噴霧降塵,巷道內有風流凈化裝置 |
3 |
| |
作業人員佩戴個體防護用品 |
2 |
| |
三、 臨時 軌道及運輸設備 |
臨時軌道距誤差不大于10mm、不小于5 mm ,軌道接頭間隙不超過10mm,內錯差、高低差不大于5 mm,水平誤差不大于10 mm |
3 |
|
軌枕間距不大于1 m,連接件齊全緊固有效 |
2 |
| |
無雜拌道,軌枕無浮離、空吊板現象 |
2 |
| |
刮板輸送機、帶式輸送機機頭機尾牢固、鋪設平穩直,運行可靠 |
2 |
| |
四、 局部 通風 |
通風系統符合《規程》規定 |
3 |
|
風筒吊掛整齊,逢環必掛,不漏風 |
3 |
| |
工作面風筒不落地,風筒口距工作面距離符合作業規程規定 |
2 |
| |
五、 巷道衛生 |
巷道內無雜物、無淤泥、無積水(淤泥、積水長度不超過5 m,深度不超過0.1m) |
4 |
|
浮煤(矸)不超過軌枕上平面,水溝通暢 |
2 |
| |
材料、工具碼放整齊,掛牌管理 |
3 |
| |
管線吊掛整齊,符合作業《規程》規定 |
3 |
| |
六、 施工圖板 |
作業場所有規范的、符合現場實際的施工斷面圖、炮眼布置三視圖、爆破說明書和避災路線圖 |
4 |
|
圖板圖文清晰、正確,保護完好 |
2 |
| |
圖板懸掛位置合理,便于作業人員觀看 |
2 |
| |
現場作業人員熟知三圖一表 |
2 |
| |
七、 掘進安全設施
|
3 |
| |
有突出危險的煤(巖)巷掘進工作面設置壓風自救裝置 |
2 |
| |
高瓦斯礦井及有煤塵爆炸危險的煤巷掘進工作面應按《規程》規定設置隔(抑)爆設施 |
2 |
| |
采用錨桿支護的煤巷必須對頂板離層進行監測,測點布置符合作業規程規定,并有記錄牌板顯示 |
2 |
| |
八、 機電 設備 |
巷道內無失爆電器設備 |
5 |
|
機電設備定期檢查維護,達到完好標準,各種保護齊全 |
4 |
| |
設備安裝位置合理,衛生清潔,掛牌管理,開關上架 |
2 |
| |
機電維護工,膠帶輸送機、刮板輸送機、絞車司機等持證上崗 |
2 |
| |
九、 頂板 |
掘進工作面控頂距離符合作業規程規定 |
2 |
|
嚴禁空頂作業。臨時支護形式必須在作業規程中明確規定 |
2 |
| |
架棚支護槌道必須使用拉桿或撐木,炮掘工作面距迎頭10米內必須采取加固措施 |
2 |
| |
掘進巷道內敲邦問頂工具齊全 |
2 |
| |
十、 爆破管理 |
放炮員持證上崗,放炮作業符合《規程》規定 |
2 |
|
引藥制作、火工品存放符合《規程》規定 |
2 |
| |
放炮撤人距離和警戒設置符合《規程》要求 |
2 |
| |
堅持“一炮三檢”和“三人連鎖”放炮制度 |
|
| |
合計 得分 |
|
100 |
|
檢查單位: 檢查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