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檢查員B卷
特 種 作 業 人 員 培 訓 考 試 試 卷
(安全檢查員B卷)
單位: 姓名: 評分:
一、 填空題:(30分,每題1分)
1、 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則是 原則, 原則, 原則, , 原則。
2、 導致事故的四大原因是 , , , 。
3、 《安全生產法》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管理人員應當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對 進行經常性的檢查,對檢查中的發現的問題,應當立即 ,不能 的應當報告本單位有關負責人。檢查及處理情況應當記錄在案。
4、 安全檢查員有權 、 和 行為,有權直接對“三違者”開罰單或送交安全部門對其幫教。
5、 煤礦安全檢查一般為經常性檢查、定期檢查、監督性安全檢查和特殊檢查,其中經常性安全檢查包括 , 、 、 。
6、 安全檢查的內容包括查思想、查制度、查安全設置、查隱患、查事故處理。現場安全檢查的重點是 和 。
7、 更換巷道支護時,在拆除原有支護前, 應先 臨近支護,拆除原有支護后,必須及時除掉 和架設永久支護,必要時還應采取 措施。
8、 采煤工作面所有安全出口與巷道連接處 范圍內,必須 。
9、 使用局部通風機通風的掘進工作面,不得 ;因檢修、停電等原因停風時,必須 。
10、 安全工作人員必須具備 和 。
二、選擇題(30分,每題2分)
1、正向爆破是將引藥放在什么位置 。
A:引藥位于頂部;B:引藥位于中間;C:引藥位于底部
2、一般情況下,炮眼深度小于 時,不得裝藥放炮。
A、0.3m ; B、0.6m ; C、1.0m
3、采掘工作面及其它巷道內,體積大于 的空間內積聚的瓦斯濃度達到2.0%時,附近20米內必須停止工作,撤出人員,切斷電源,進行處理。
A:0.5 m3;B:1.5 m3;C:2m3
4、局部通風機安裝要穩固,離地高度大于 。
A:0.5 m;B:0.3 m;C:0.6m
5、局部通風機必須安裝在進風巷道中,距掘進巷道回風口不得小于 。
A:15m;B:10 m ;C:8m
6、兩個炮掘工作面相距 時,要停止一頭掘進,并做好調整通風系統準備工作。
A:15m; B:20m; C:25m
7、采煤工作面必須保持至少 個暢通的安全出口,分別通向進風巷和回風巷。
A: 2; B:3; C:4
8、采煤工作面兩道出口超前支護距離不得小于 m。
A:10 B:20 C:40
9、電動機或開關地點附近 以內,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5%時,必須停止運轉,撤出人員,斷電處理。
A.15m B.20m C.25m
10、煤電鉆綜保裝置應每 試驗一次。
A. 每天 B. 每班 C.每周
11、爆破地點附近 內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0%時嚴禁爆破。
A.15m B.20m C.30m
12、工作面基本支柱要成直線,其偏差不得超過 mm。
A:50 B:100 C:150
13、巷道坡度大于 時嚴禁人力推車。
A.5‰ B.7‰ C.10‰
14、爆破圖表應包括 ,炮眼布置參數和裝藥參數,主要爆破條件和經濟技術指標等。
A:局部巷道布置圖;B:炮眼裝藥結構圖;C:炮眼布置圖
15、掘進工作面的供風量是每人每分鐘不得低于 。
A:5m3/min;B:4.5m3/min;C:4m3/min
三、判斷題(40分,每題2分)
1、在處理重大緊急事故時可以違章指揮。 ( )
2、為防止炮煙熏人,放炮后至少要待吹散炮煙后方可進入工作面工作。( )
3、采煤工作面傘檐超過規定時不準裝藥放炮. ( )
4、放炮工必須最后離開放炮地點. ( )
5、炮眼深度小于0.5m時,不得裝藥放炮。( )
6、刮板輸送機的機頭機尾必須打牢錨固支柱. ( )
7、塵肺病的發生完全是由于個人不良衛生習慣引起的。( )
8、串聯通風是低瓦斯礦井應該首先選用的通風方法。( )
9、過濾式自救器主要是用來過濾爆炸或火災事故中的一氧化碳氣體的。( )
10、采煤工作面可實行一次裝藥分次放炮。( )
11、采煤工作面只要有滿足工作面支護要求的支柱,不需要備用支柱。( )
12、采掘工作面或其它地點如出現掛紅、掛汗、空氣變冷、出現霧汽時,即可判斷有突水預兆。( )
13、掘進工作面鉆眼爆破,不鉆掏槽眼一樣掘進。( )
14、推車經過彎道、道岔口、下坡道、風門等地點時要大聲喊話,并注意不要將手伸出車外邊,推車要往前看,防止碰人。( )
15、《煤礦安全規程》規定:軌道接頭的間隙不得大于5mm。( )
16、光面爆破的周邊眼布置是圍巖越軟,周邊眼間距越大。( )
17、作業規程是操作規程的一部分。( )
18、掘進巷道處理大塊巖石時,可以放糊炮。( )
19、傾斜巷道的棚子必須保持足夠的迎山角。( )
20、斜巷施工期間兼做行人道時,必須每隔40米設置躲避硐并設紅燈。( )
特 種 作 業 人 員 培 訓 考 試 試 卷
(安全檢查員B卷)
單位: 姓名: 評分:
一、 填空題:(30分,每題1分)
1、 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則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原則,安全生產人人管理、自我管理的原則,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三同時原則,四不放過原則。
2、 導致事故的四大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管理的缺陷,環境的惡劣。
3、 《安全生產法》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管理人員應當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對安全生產狀況進行經常性的檢查,對檢查中的發現的問題,應當立即處理,不能及時處理的應當報告本單位有關負責人。檢查及處理情況應當記錄在案。
4、 安全檢查員有權制止違章指揮、違章作業和違反勞動紀律行為,有權直接對“三違者”開罰單或送交安全部門對其幫教。
5、 煤礦安全檢查一般為經常性檢查、定期檢查、監督性安全檢查和特殊檢查,其中經常性安全檢查包括專業人員檢查,業務保安檢查、領導巡回檢查、崗位安全檢查。
6、 安全檢查的內容包括查思想、查制度、查安全設置、查隱患、查事故處理。現場安全檢查的重點是查安全設施和隱患。
7、 更換巷道支護時,在拆除原有支護前, 應先(加固)臨近支護,拆除原有支護后,必須及時除掉(頂幫活矸)和架設永久支護,必要時還應采取臨時支護措施。
8、 采煤工作面所有安全出口與巷道連接處(20m)范圍內,必須(加強支護)。
9、 使用局部通風機通風的掘進工作面,不得(停風);因檢修、停電等原因停風時,必須(撤出人員,切斷電源)。
10、 安全工作人員必須具備(必要的安全專業知識)和(礦山安全工作經驗)。
二、選擇題(30題,每題2分)
1、正向爆破是將引藥放在什么位置 A 。
A:引藥位于頂部;B:引藥位于中間;C:引藥位于底部
2、一般情況下,炮眼深度小于 B 時,不得裝藥放炮。
A、0.3m ; B、0.6m ; C、1.0m
3、采掘工作面及其它巷道內,體積大于 A 的空間內積聚的瓦斯濃度達到2.0%時,附近20米內必須停止工作,撤出人員,切斷電源,進行處理。
A:0.5 m3;B:1.5 m3;C:2m3
4、局部通風機安裝要穩固,離地高度大于 B 。
A:0.5 m;B:0.3 m;C:0.6m
5、局部通風機必須安裝在進風巷道中,距掘進巷道回風口不得小于 B 。
A:15m;B:10 m ;C:8m
6、兩個炮掘工作面相距 B 時,要停止一頭掘進,并做好調整通風系統準備工作。
A:15m; B:20m; C:25m
7、采煤工作面必須保持至少A個暢通的安全出口,分別通向進風巷和回風巷。
A: 2; B:3; C:4
8、采煤工作面兩道出口超前支護距離不得小于 B m。
A:10 B:20 C:40
9、電動機或開關地點附近 B 以內,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5%時,必須停止運轉,撤出人員,斷電處理。
A.15m B.20m C.25m
10、煤電鉆綜保裝置應每 B 試驗一次。
A. 每天 B. 每班 C.每周
11、爆破地點附近 B 內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0%時嚴禁爆破。
A.15m B.20m C.30m
12、工作面基本支柱要成直線,其偏差不得超過 B mm。
A:50 B:100 C:150
13、巷道坡度大于 B 時嚴禁人力推車。
A.5‰ B.7‰ C.10‰
14、爆破圖表應包括 C ,炮眼布置參數和裝藥參數,主要爆破條件和經濟技術指標等。
A:局部巷道布置圖;B:炮眼裝藥結構圖;C:炮眼布置圖
15、掘進工作面的供風量是每人每分鐘不得低于 C 。
A:5m3/min;B:4.5m3/min;C:4m3/min
三、判斷題(40題)
1、在處理重大緊急事故時可以違章指揮。 ( × )
2、為防止炮煙熏人,放炮后至少要待吹散炮煙后方可進入工作面工作。( √ )
3、采煤工作面傘檐超過規定時不準裝藥放炮. ( √ )
4、放炮工必須最后離開放炮地點. (√ )
5、炮眼深度小于0.5m時,不得裝藥放炮。(×)
6、刮板輸送機的機頭機尾必須打牢錨固支柱. ( √ )
7、塵肺病的發生完全是由于個人不良衛生習慣引起的。( × )
8、串聯通風是低瓦斯礦井應該首先選用的通風方法。( × )
9、過濾式自救器主要是用來過濾爆炸或火災事故中的一氧化碳氣體的。( √ )
10、采煤工作面可實行一次裝藥分次放炮。( × )
11、采煤工作面只要有滿足工作面支護要求的支柱,不需要備用支柱。( × )
12、采掘工作面或其它地點如出現掛紅、掛汗、空氣變冷、出現霧汽時,即可判斷有突水預兆。( √ )
13、掘進工作面鉆眼爆破,不鉆掏槽眼一樣掘進。(×)
14、推車經過彎道、道岔口、下坡道、風門等地點時要大聲喊話,并注意不要將手伸出車外邊,推車要往前看,防止碰人。(√)
15、《煤礦安全規程》規定:軌道接頭的間隙不得大于5mm。(√)
16、光面爆破的周邊眼布置是圍巖越軟,周邊眼間距越大。(×)
17、作業規程是操作規程的一部分。(×)
18、掘進巷道處理大塊巖石時,可以放糊炮。
19、傾斜巷道的棚子必須保持足夠的迎山角。(√)
20、斜巷施工期間兼做行人道時,必須每隔(40米)設置躲避硐并設(紅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