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工傷保險制度的改革與挑戰

    作者:佚名 2008-06-03 11:13 來源:不詳
    工傷保險作為社會保障的一項重要險種,在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的作用和影響,愈來愈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特別是在當前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而職業傷害狀況又十分嚴重的形勢下,建立工傷預防、工傷康復、工傷賠償相結合的工傷保險制度體系,是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中國工傷保險制度的改革
    我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工傷保險工作。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951年,我國政府頒布施行了《勞動保險條例》,全面建立了工傷保險制度。這個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國家制定工傷補償的待遇標準,由企業支付待遇。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進入到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開始了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工傷保險制度也開始了改革進程。全國有20個省份陸續進行了改革,重點是建立工傷保險的社會統籌機制,通過雇主為雇員繳納保險費,形成工傷保險基金,對因工傷亡和患職業病的工人進行補償。通過十幾年的改革,我國政府在2003年正式頒布了《工傷保險條例》,并于2004年1月1日起開始在全國實施。2年多來,我國工傷保險制度改革在以下5方面取得了明顯進展。
    1.工傷保險立法日趨完善
    目前,國家已經制定實施了《勞動法》《工傷保險條例》以及與工傷保險相關聯的《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化學危險品安全管理條例》《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有關部門頒布了《工傷認定辦法》《職業病目錄》等規章,初步形成了工傷保險及防治職業病危害的法律法規體系。
    2.工傷保險范圍日益擴大
    首先,工傷保險覆蓋的人群從過去的國有企業擴大到國有、集體、外資、私營等各類企業的職工以及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的工作人員等,國家公務人員也將出臺有關辦法,納入適用范圍;其次,認定工傷的情形范圍擴大。目前,除包括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或患職業病的職工外,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以及為維護公共利益受到傷害等情形也列入了工傷范圍,擴大了受工傷保險保護的人群。
    3.工傷保險基金的籌集采取了社會統籌辦法,實行了行業差別和單位浮動費率
    工傷保險費由雇主繳納,職工個人不繳費,基金在地區一級統籌使用。費率確定采取了行業差別費率和單位浮動費率相結合的辦法。按事故風險程度,將國民經濟各行業分為3大類,實行不同的行業費率;在同一行業內,再區分不同企業的職業風險和事故率情況,確定不同的費率。
    4.規范了工傷保險的管理制度,提高了工傷補償待遇的保障水平
    通過法規,規范了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程序,提高了津貼標準,增加了保障項目,建立了工傷保 險待遇支付標準隨社會經濟發展調整提高的機制。
    5.工傷保險實行了工傷預防、工傷補償、工傷康復相結合的制度
    我國的工傷保險制度重視工傷預防。浮動費率制度的實施,促進了企業重視預防工作。在很多地區,當地政府都規定了可以從基金中提取專項經費用于工人安全教育培訓和工傷預防,有些地區還制定了獎優罰劣的措施。一些省市還開展了職業康復工作,傷殘職工通過職業康復,實現了再就業。
    我國工傷保險制度改革的目標是: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覆蓋城鄉所有用人單位和職工,制度體系法制化,管理服務社會化,工傷補償與事故預防、職業康復相結合的工傷保險制度。目前,我國新的工傷保險制度實施順利,運行平穩,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已近9 000萬人,比2003年的4 575萬人翻了一番。工傷保險基金收支規模從65億元增加到140億元,享受補償待遇人數從30萬人增加到65萬人。工傷保險在保障工傷職工權益、分散企業風險、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方面日益發揮出重要作用。隨著工傷保險覆蓋面的不斷擴大,到“十一五”結束時,將有超過1.4億名職工參加工傷保險。
    面臨的挑戰
    我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目前正處在社會加速轉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的階段,工傷保險面臨諸多挑戰,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
    1.高風險行業事故率高及農民工受到職業傷害的問題突出
    進入城市工作的農民工大多在采掘業、制造業、建筑業等高風險行業工作,受到的職業危害風險大大高于其他行業的從業人員,而他們中多數又沒有參加工傷保險。
    2.靈活就業人員的工傷保險問題有待解決
    隨著經濟的日趨活躍,靈活就業人員(如一些小型服務企業雇員、小時工、家庭保姆)的數量正在迅速增加。由于這類從業人員流動性極強,勞動關系缺乏穩定性,管理成本高等,他們參加工傷保險還有一些障礙。
    3.職業病發病率仍在增長
    2005年全國共報告各類職業病1萬2 212例,其中塵肺9 713例,占75.11%。職業病發病率的增長將是我國當前和今后長期面臨的嚴重挑戰。
    對 策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在經濟發展中出現的上述問題,并將解決上述問題列入到政府的重要議程,勞動保障部和其他政府部門,正在采取行動,努力減少生產安全事故和職業病危害,全面實施工傷保險制度。
    1.加強高風險行業的工傷預防工作,強制企業為職工(包括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
    2006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提出了實施以推進農民工較為集中、風險程度較高的煤炭、建筑等企業農民工參保為重點的“平安計劃”,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基本實現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的目標,并針對農民工流動性強等特點,就農民工受到事故傷害或患職業病后的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以及待遇支付方式等作出專門規定。同時,還將進一步完善高風險行業的工傷預防法規和政策。
    2.針對靈活就業人員,制定相關政策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正在積極研究靈活就業人員的工傷保險問題,將適時出臺相關的政策。
    3.采取綜合措施,遏制職業病發病的增長
    首先是完善法律法規。近幾年,我國先后頒布實施了《職業病防治法》《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辦法》《職業病報告辦法》等,并于2002年調整發布了新的《職業病目錄》。新目錄包括了115種職業病,較1987年的舊目錄增加了16種。其次是注重前期預防,建立了對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預評價。第三,加強在勞動過程中的防護。在企業建立職業危害的檢測制度和勞動者健康檢查制度;有關部門和機構建立了報警和應急救援制度;對已確診的職業病人實行免費的治療、康復和定期檢查,并支付傷殘津貼和護理費用。通過采取上述措施,職業病增長的趨勢將得以扭轉。
    4.加強工傷預防的培訓教育工作
    積極開展對職工的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知識培訓;加強工傷事故統計信息建設,強化工傷事故與職業病情況的統計分析;進一步完善工傷保險相關立法,加強企業的安全生產責任,改善勞動條件;加強執法監督工作。
    5.積極開展工傷康復工作
    加強對工傷康復試點工作的指導。重視進行工傷康復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養,探索研究相應的技術規范和標準,逐步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工傷康復制度體系 來源:中華保險網

    煤礦安全網(http://www.hy77.org)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最近手机中文字幕高清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