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煤礦錨桿(噴)支護巷道冒頂事故原因淺析
王榮生
(汾西礦業集團公司,山西省介休市,032000)
摘 要 錨桿(噴)支護技術是煤炭與冶金 行業降低成本、快速施工、保證安全、提高效益的首選支護方式。為進 一步發展這項技術,糾正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本文對高陽煤礦的幾起冒頂事故原因進行 了剖析。
錨桿(噴)支護技術改變了傳統巷道的被動支護方式,是巷道支護的一次革命。高陽煤 礦1992年在掘進6106回采工作面兩順槽巷道中試用錨桿支 護獲得成功,并逐漸在全礦掘、開巷道推廣,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但是,在高陽煤礦已投入使用或正 在施工的錨桿(噴)支護巷道中,陸續發生了幾起冒頂事故,給安全生產帶來了負面影響, 也給大面積推廣應用錨桿(噴)支護技術造成了困難。為使這項技術能夠發揮更大效能,減 少和杜絕不安全因素,現就這幾起錨桿(噴)支護巷道冒頂事故原因進行簡要分析。
1 冒頂情況
1.1 采一隊7123材料巷冒頂
2000年7月17日,采一隊7123材料巷在距回采工作面60m處發生冒頂,冒頂范圍為長×寬 ×高=4.8×2.8×3.2m。該巷道掘進支護使用錨桿支護,矩形斷面,頂上為樹脂錨桿 ,16×1600mm端頭錨固,“三·四”花型布置,兩幫采用38×1200mm對楔式木錨桿, “一·二”花型布置,間、排距均為800mm,巷道斷面積為6.72m2。該巷道1#煤直接頂 為粉砂巖,厚度4.0~5.0m(含石英、長石、礫巖、植物化石),屬中等穩定巖層。見圖1 。
1.2 采六隊4306運輸巷冒頂
2001年3月25日,采六隊4306運輸巷在距回采工作面80m處發生冒頂,冒頂范圍為長×寬 ×高=4.2×3.1×1.8m。4306工作面于2000年4月10日掘進完工后移交回采隊,該段冒 頂巷 道支護與7123材料巷相同,其3#煤直接頂為粉砂巖,含石英、長石砂巖、礫巖、泥巖、植 物 化石,屬Ⅳ類巖層,厚度為4.0~5.0m,其冒頂最高處剛好為厚0.2m左右的泥巖層。見圖2。
圖1 7123材料巷冒頂剖面圖及頂板巖性圖(略)
1.3 開二隊東回風巷冒頂
2001年7月26日,開二隊東回風巷零點班在距掘進工作面7.0m處巷道發生冒頂,冒頂范圍為 長×寬×高=9.8×3.3×3.0m。東回風巷為錨噴支護巷道,半圓拱斷面,巷道斷面積 為 8.62m2,該段巷道正處于無炭柱地帶,圍巖成形差,有砂礫巖、間夾有黃土、泥巖,結構 松散。見圖3。
2 冒頂原因
以上3起冒頂事故,盡管發生冒頂的時間、地點以及支護情況、頂板情況有所不同,但 發生冒頂的原因既有共同性,又有差異性。其共同性在于:(1)巷道施工 質 量不過關。具體表現在巷道施工過程中錨桿間排距過大,達850~1000mm,降低了錨桿的支 護強度;巷道成形差,致使頂錨、幫錨初錨效果差;巷道鋪網質量差,或未加鋪金屬網,造 成圍巖裸露面積大,加速了圍巖風化、剝離、脫落速度;樹脂藥卷凝固,膠結存在問題,在 冒頂現場可觀察到金屬桿體未與樹脂藥卷膠合在一起的數根錨桿,說明攪拌時間未達到“均 勻攪拌30s”的要求。(2)頂板巖性不堅硬。如7123材料巷、4306運輸巷均為粉砂巖,含植物 化石、礫巖、長石等;東回風巷在無炭柱地帶施工,致使錨固效果差,頂板“復合拱”難以 形成。
圖2 4306運輸巷冒頂剖面圖及頂板巖性圖(略)
同時,這三起冒頂事故的形成又各有其不同的原因:(1)4306運輸巷由于上覆1#、2#煤 工 作面已采完,原有巖層完整性遭到破壞,使上覆巖層承壓大;相鄰4304工作面、4308工作面 剛采完5個月左右,存在對巷道的動壓影響;(2)4306運輸巷直接頂上方1.6m處有一層 厚0.2m的泥巖,致使錨桿端頭未能打在堅硬的巖層中,如果將錨桿加長400mm,則可解決此 類問題。(3)東回風巷冒頂正處于無炭柱地帶,其支護方法單一,錨桿應加密,同時應采用 錨 噴+支架,或錨噴+小孔徑錨索聯合支護,以加強支護強度。小孔徑錨索可采用7股5mm高 強度鋼絞線,安裝深度可根據頂板巖性選擇6~10m之間。 (4)東回風巷錨噴及時性差。巷道在開挖、圍巖暴露兩天后仍沒有初噴,造成圍巖裸露、風 化 、脫落。(5)錨桿支護巷道頂部錨桿角度沒有達到設計要求,規程要求靠巷道邊幫側錨桿有 小于75°的傾角,而對7213材料巷和4306運輸巷冒頂的觀察,不同程度有角度不準的現象。
圖3 東回風巷冒頂剖面圖及頂板巖性圖(略)
綜上所述,錨桿支護巷道冒頂的原因歸納有以下幾點:(1)支護方式單一,不適應巷道支 護的需要;(2)施工質量差,錨桿支護效果差,錨固力未能達到設計要求;(3)特殊地段未能 采 用相應措施,如加密支護,采用混合支護或加長、加粗錨桿;(4)錨桿(噴)支護巷道的及 時 支護未能跟上,造成錨桿支護“組合拱”作用失效,致使圍巖局部脫落而導致壓縮帶整體承 壓能力降低。
3 相應對策
為確保錨桿(噴)支護巷道能有效、主動承載,滿足支護要求,應著重抓好以下幾點:
(1) 及時錨噴。錨桿(噴)巷道必須做到及時支護,及時噴漿,盡量減少圍巖的裸 露時間,必須保證錨桿的預緊力和安裝質量,保證施工質量。錨桿支護巷道必須鋪設金屬網 假頂。
(2) “三徑”匹配。錨桿鉆孔、桿體、樹脂錨固劑的“三徑”合理匹配,可使錨桿對圍巖 的加固獲得最佳效果。研究表明,錨桿鉆孔和桿體的直徑差為5~8mm時為最佳匹配。
(3) 合理支護。合理選擇錨桿(噴)巷道的支護方式。對不同圍巖、不同用途與 服務年限采用不同的支護方式,以期達到最佳的支護效果。
(4)加強監測。 對巷道圍巖實施監測,是保證錨桿(噴)支護技術的必要手段。 因此 ,應有一支監測手段先進、安全、結果準確的質量檢查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