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瓦斯易燃煤層綜放面瓦斯治理技術研究
摘 要 介紹了陽泉礦區在高瓦斯易燃煤層采用綜放 開采工藝條件下,利用“U+I”型通風方式,配合頂板走向高抽巷抽放上鄰近 層瓦斯綜合治理的技術,使工作面實現年產200萬t的生產能力的試驗情況以及瓦斯治理效 果。
關鍵詞 高瓦斯易燃煤層 瓦斯抽放 瓦斯治理 陽泉礦區
陽泉是全國聞名的高瓦斯礦區,陽煤集團6個礦均為高瓦斯礦,其中兩個礦為煤 與瓦斯突出礦井,綜放工作面瓦斯絕對涌出量一般16.26~65.16 m3/min,煤層 存在 自然發火危險,若不能采取有效的治理瓦斯、防治自然發火的技術措施,稍有疏忽就會釀成 大患。受此制約,陽煤集團90年代綜放面產量一直徘徊在100萬t,最好的也僅產150萬t 。因此,要想進一步發揮綜放工作面高產高效的作用,就必須在瓦斯治理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并且還必須在治理瓦斯的同時解決煤層自然發火的問題。
為此,2000年陽煤集團以綜放面年產200萬t為起點,對瓦斯治理技術進行攻關研究,決定在 一礦81002工作面采用以“U+I”型通風方式,配合頂板走向高抽巷抽放上鄰近層瓦斯的綜合治理技術。
1 試驗工作面概況
81002工作面走向長1319m,傾斜長180m,煤層賦存穩定,結構簡單,平均煤厚7.09m,預 計瓦斯涌出量40 m3/min以上,煤層有自然發火傾向。工作面采用ZFSB4200-1.7/2.8型 低 位放頂煤支架,AM-500采煤機,前后工作面刮板輸送機為SGZ-764/500和SGZ-764/630型,割煤 高度2.5m,采用兩采一放,截深0.6m,一次循環1.2m,四六制作業。
2 工作面布置方式
2.1 通風方式
81002工作面采用“U+I”型通風方式,一進兩回布置,進回風巷沿煤層底板布置,采用鐵棚 支護,斷面為9m2;內錯尾巷水平距回風巷10m,沿15號煤層頂板布置,采用錨桿支護,巷道 斷面8m2,用于解決工作面回風落山角瓦斯問題。
2.2 抽放方式
工作面抽放方式采用頂板走向高抽巷抽放上鄰近層瓦斯。多年來對綜放工作面頂板巖石 活動規律的研究表明,工作面開采過后,采空區內的頂板巖石破壞過程可分為“三帶”,即 冒落帶、卸壓帶和彎曲下沉帶。抽放通道的布置層位應處于卸壓帶范圍內,卸壓帶范圍內的 頂板巖石活動是一個循環動態過程,從瓦斯涌出規律和抽放效果來看,這一過程分為三個階 段,稱為頂板卸壓開始期、卸壓活躍期和卸壓衰退期。
頂板卸壓開始期為工作面頂板開始活動直到直接頂垮落、老頂開始離層這一階段。范圍為工 作面前方5m至采空區后25m,這一階段的冒落高度為頂板以上12.5~18m。
頂板卸壓活躍期為老頂離層加劇開始冒落到逐漸被壓實這一階段。范圍為工作面采空區25~ 129m,這一階段的冒落高度為頂板以上27.5~40.5m。
頂板卸壓衰退期為冒落巖石逐漸被壓實到采空區壓實區這一階段。范圍為工作面采空區129m 以后,這一階段的冒落高度為頂板以上40.5 ~ 68.3m。實際上此范圍破碎頂板由于逐漸壓 實,頂板冒落帶與裂隙帶已無明顯分界,冒落巖石呈有序排列并不破壞。
以上分析表明,理想的抽放段為頂板卸壓活躍期,抽放通道布置層位為工作面頂板40.5m 以上。如圖1所示。
2.3 走向高抽巷布置參數
走向高抽巷布置參數選擇,除了應考慮布置在冒落帶以上以外,還應考慮布置在鄰近層密集 區,以便有效地抽放鄰近層的瓦斯。因此,走向高抽巷布置層位確定為自工作面頂板以上43 .8m處的12號煤層中。該層位為上鄰近層9、10、11、12、13號煤和K2、K3灰巖密集儲集瓦斯 層段。走向高抽巷距回風巷水平距離40m,走向高抽巷終端距切巷5m,走向高抽巷斷面5m3 。其布置方式如圖2所示。
圖1 影響瓦斯抽放的頂板巖石卸壓三個階段示意圖 (略)
圖2 81002工作面巷道布置平面、剖面圖(略)
3 走向高抽巷抽放瓦斯效果分析
3.1 工作面開采期間瓦斯涌出情況
81002工作面初采推進到10m以前,由于直接頂尚未斷裂,頂板未卸壓,工作面的瓦斯主要來 源于本煤層割煤和放煤過程中,其絕對瓦斯涌出量3.75 m3/min。隨著工作面的逐漸推進 , 直接頂逐漸冒落,頂板開始卸壓,工作面推進到17m時,瓦斯涌出量增大到14.34m3/min, 工 作面瓦斯出現第一次高峰,大量瓦斯通過內錯尾巷排出。當工作面推進到24~34m時,直接 頂垮落,老頂開始活動,高抽巷開始抽出瓦斯,抽出量達到14.66~31.8 m3/min,工作面 瓦 斯涌出量增大到43.42 m3/min,出現第二次高峰,當工作面推進34m以后,老頂開始垮 落 ,高抽巷大量抽出瓦斯,工作面風排瓦斯量穩定在10 m3/min左右。見圖3和表1所示。
圖3 工作面初采頂板卸壓高度、推進度與瓦斯涌出關系圖(略)
圖4 81002工作面抽放量、抽放濃度與推進度的對比圖(略)
3.2 瓦斯抽放率分析
81002工作面開采至24m后,高抽巷開始抽出瓦斯,抽出量14.66m3/min,工作面開采至34m 時 ,走向高抽巷抽放瓦斯量達到31.8 m3/min。在工作面整個開采期間,高抽巷抽放濃度為2 7.6%~48.4%,最大抽放瓦斯量51.47 m3/min,平均抽放瓦斯量33.7 m3/min。見表2所示。
工作面瓦斯抽放量與抽放濃度在工作面開采期間,與工作面推進速度關系不明顯,與高抽巷 的布置層位關系密切,根據綜放工作面上覆巖層活動規律的研究結果,走向高抽巷布置層位 在距15號煤頂板43m左右的12號煤層中,該位置處于破壞冒落帶(40.5m)和裂隙帶的過渡層位附近,易于與采空區連通,所以其抽放濃度較低,在工作面整個開采期間,高抽巷的抽放濃度始終在27.6%~48.4%之間變化,如圖4所示。而走向高抽巷布置在距開采 層50m以上的其它綜放工作面抽放濃度均在60%~80%左右,因此,高抽巷的布置層位應處于 頂板冒落高度1~1.5倍采高以上為宜。
表1 81002工作面風排、抽放瓦斯量(略)
表2 81002 工作面走向高抽巷抽放效果(略)
表281002工作面走向高抽巷抽放效果。工作面抽出率:〖BP)〗 81002工作面在開采期間,由于抽放的濃度較低,為了提高工作面的抽出率,只有加大抽放 量。因此,只有合理地調節抽放負壓才能保證工作面的抽放量。81002工作面在開采過程中 ,根據工作面推進速度適當調節抽放濃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工作面推進度 抽放負壓
S<1m/日 1~5kPa
S=1~2m/日 5~9kPa
S>1m/日 9~14kPa
總之,在工作面走向高抽巷布置層位偏低的情況下,通過合理選擇與調節抽放負壓,有 效地提高了工作面的抽放混合瓦斯量,保持了良好的瓦斯抽放效果,鄰近層抽出率達到了82 .1%。
4 工作面內錯尾巷排放瓦斯效果分析
由表1可知,81002工作面平均瓦斯涌出量為44.8m3/min,其中風排瓦斯量11.1m3/min, 占總 量的24.78%。在風排瓦斯量中,回風巷排放了2.89~5.57m3/min,平均4.35m3/min,占風 排總 量的39.19%;內錯尾巷排放瓦斯量3.74~8.64m3/min,平均為6.75m3/min,占風排總量 的60 .81%。由此可知,由于內錯尾巷處于工作面落山角上部有利部位,有效地控制了工作面除高 抽巷抽放以外的采空區瓦斯,大大減輕了工作面回風風排瓦斯的負擔。同時也改變了“U” 型 通風方式下,回采工作面落山角處于唯一高負壓區的狀態,從根本上解決了綜放工作面回風 落山角瓦斯超限問題。
在初采期間,當工作面推進17m時,瓦斯涌出出現第一次高峰,風排瓦斯量達到14.34 m3/ m in,當時工作面回風瓦斯濃度0.4%,落山角瓦斯濃度0.5%,尾巷瓦斯濃度2.5%,第一次瓦斯涌出 高峰沒有對工作面產生任何影響;當工作面推進 24m時,瓦斯涌出出現第二次高峰,走向高 抽巷開始抽出瓦斯,工作面總瓦斯涌出量43.42 m3/min,其中抽放量14.66 m3/min,風排 瓦斯 量短時間達到28.76m3/min,當時工作面回風瓦斯濃度0.8%,落山角瓦斯濃度1.3%,內錯尾巷 瓦斯濃度持續144min超過3%,尾巷瓦斯遙測斷電儀斷電停產。此后,高抽巷抽放量逐步增加, 風排瓦斯量逐步減少,尾巷瓦斯濃度降至2.5%以下。當工作面推進到34m時,瓦斯涌出出現 第三次高峰,此時,高抽巷抽放達到正常抽放量,風排瓦斯量減少到0.7%以下,尾巷瓦斯濃 度降至1%~2.5%,第三次瓦斯涌出高峰也沒有對工作面產生任何影響,初采結束。
81002綜放工作面的初采情況表明,走向高抽巷布置在12號煤層中,雖然對整個工作面抽放 濃度有一定的影響,但對解決初采期瓦斯具有明顯效果,工作面推進24m時就開始抽出瓦斯 ,和布置在10號煤層中的高抽巷相比,始抽距離提前10m 以上。由于工作面布置了內錯尾巷 ,初采期間大量瓦斯均從內錯尾巷排放,工作面回風和落山角沒有發生瓦斯超限,內錯尾巷 僅短時間出現瓦斯超限,在整個初采期間,通過合理調節工作面回風巷和尾巷風量,使尾巷 瓦斯始終保持在較低的水平。
5 綜放工作面安全情況分析
81002綜放工作面走向高抽巷,控制了上鄰近層82.1%的瓦斯向生產空間涌出;內錯尾巷分擔 了工作面風排瓦斯量的60.1%,由于其綜合作用,81002工作面在正常生產期間,回風巷風流 瓦斯濃度一般在0.3%~0.7%,回風落山角瓦斯濃度一般在0.5%~1.0%左右,尾巷瓦斯濃度一 般 在1.0%~2.5%左右,除初采期發生過短時間尾巷瓦斯超限以外(其他工作面采用中低位后高 抽巷已完全解決了初采期瓦斯問題),已從根本上解決了綜放工作面瓦斯問題。為綜放工作 面安全生產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也取消了外部局扇稀釋回風落山角瓦斯的辦法,工作面也 從未發生煤層自然發火征兆。使得81002工作面年產創造了201萬t的公司最高記錄,平均月 產達到167500t,最高月產達到224123t,為集團公司在高瓦斯易燃煤層的條件下,闖出了一 條適宜綜放工作面高產高效、安全生產的新路。
6 結論
綜放工作面頂板走向高抽巷布置在距15號煤層43m的2號煤層中,抽放負壓保持在0.98~13.7 kpa時,抽放濃度在27%~50%左右,平均41%,抽放瓦斯量10.76~51.47m3/min,平均33.7 m3 /min,占工作面瓦斯涌出總量的75.22%,有效地控制了上鄰近層瓦斯向工作面開采空間的涌 出,在瓦斯治理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適當提高走向高抽巷的布置層位,可有效提高抽 放濃度和抽放量。 綜放工作面采用“U+I"型通風方式,內錯尾巷風排瓦斯量平均6.75 m3/min,占總排風量 的 60.81%,有效地控制了工作面采空區瓦斯向回風落山角的積聚,減輕了回風巷排放瓦斯的負 擔,從根本上解決了綜放工作面回風落山角瓦斯超限問題。
走向高抽巷、內錯尾巷的布置方式,減少了采空區的漏風通道,克服了外錯尾巷、傾斜高抽 巷易引發采空區自然發火的弊端。
81002工作面治理瓦斯的效果證明,頂板走向高抽巷配合"U+I"型通風方式,在高瓦斯、易燃煤 層條件下,使得81002工作面年產創造了201萬t的公司最高記錄,使綜 放開采這一高產高效工藝在高瓦斯易燃煤層中得到徹底解放,2001年產量202萬t,2002年上 半年132萬t,預計年產能突破250萬t以上。